【摘要】城市化進程推動下,不斷趨勢建筑技術的成熟,一系列復雜化的高層建筑結構逐漸呈現在大眾視野中,人們對建筑設計的安全性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诖耍疚暮單隽舜蟮妆P多塔建筑結構設計特點,分析了大底盤多塔結構設計在高層建筑中的問題,最后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確保推動建筑結構整體設計水平。
【關鍵詞】高層建筑;大底盤;多塔結構
高層建筑結構在施工建設上存在一定的難度性,對施工人員的專業(yè)技能要求更高,為有效提升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合理性,將大底盤多塔結構運用在高層建筑施工建設中,提升了高程建筑的施工的穩(wěn)定性,并充分發(fā)揮了建筑的功能性,因此,相關建筑企業(yè),必須加強對大底盤多塔結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
1、大底盤多塔建筑結構設計特點
1.1協(xié)調性
大底盤多塔建筑,本身設計上存在一定的復雜性,提升大底盤多塔結構設計的合理性,必須嚴格按照設計相關要求,增加建筑結構設計的合理性,根據高層建筑的層數、對剛度的需求,充分重視結構設計的細節(jié)問題。通常大底盤多塔結構分為大底盤結構、多塔結構兩部分,為進一步提升高層建筑的穩(wěn)定性,相關設計人員,必須考慮多塔結構剛度變形問題,加強剪力墻設計,保證高層建筑設計的協(xié)調性。
1.2多樣性
大底盤多塔結構,具有多樣性特點,在具體設計過程中,涉及到結構類型較多,為更好突出高層建筑設計效果,設計人員必須考慮大底盤多塔結構的受力情況,以及自身的穩(wěn)定性能,確保將影響大底盤多塔結構動力性能的因素考慮全面,提升大底盤多塔結構的多樣性。
1.3不規(guī)則性
大底盤多塔結構,自身的不規(guī)則性,在不同的建筑領域作用不同,由于大底盤底部面積較大,通常在商業(yè)中應用較為廣泛,多塔結構則是用作辦公、住宅等。
2、大底盤多塔結構設計在高層建筑中的問題分析
2.1沉降差異
由于高層建筑中大底盤多塔結構,層數高、底盤面積大,若出現設計的不合理之處,容易引發(fā)沉降問題,影響整個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因此,設計人員在具體設計過程中,需要對主樓基礎進行強化,避免沉降問題的發(fā)生,并合理設置沉降縫,將主樓與裙房交接處接縫控制在最小范圍內,避免對主樓立面效果產生影響[1]。通常產生沉降差異的原因有,大底盤多塔結構平面面積較小、荷載小,最終導致底盤部分沉降較小,從而產生一定的差異性。
2.2裂縫問題
在高層建筑大底盤多塔結構設計中,常見的問題包括結構裂縫,由于結構剛度的差異性,建筑結構中的部分構件,承受能力有限,在不均勻的受力情況下,極易產生裂縫。同時,大底盤多塔結構底部面積容易收縮,致使裂縫問題嚴重。
2.3剛度不夠問題
大底盤多塔結構剛度不夠的原因,受結構剛度影響較大,極易影響建筑物的整體穩(wěn)定性。
3、解決大底盤多塔結構設計問題的有效策略
3.1提升大底盤結構的穩(wěn)定性,減少主樓沉降差異
高層建筑建設過程中,地基牢固性,是保障建筑物穩(wěn)定性的關鍵,設計人員在大底盤多塔結構設計中,要強化主樓的基礎部分。實際工程中,通常采用調整結構剛度的方式,緩解沉降差異,從而提升建筑物整體的安全系數。通過對主樓基礎,進行調節(jié),強化主樓基礎的設計,能夠大大縮小主樓、裙房之間的差異,并按照剛度調平的原則,進行大底盤多塔結構的多樣化設計,確保緩解建筑沉降不均的現象,促使建筑安全體系,更加安全實用[2]。例如,在設計多塔結構過程中,常常發(fā)生建筑平面剛度,突變的情況,實際施工中,可以添加剪力墻設計,更加平衡、調節(jié)建筑整體結構的協(xié)調性,更好提升結構的穩(wěn)定性能。
以杭州某高層辦公室建筑工程為例,兩座塔樓主樓為16層,底部裙房為4層,地基第一層土層為雜土、第二層為砂質粉土層.第三層為淤泥質土、第四層為圓礫層,二、三、四層可作為樁端的受力層,設計人員,在進行實際設計過程中,采用的是PHC管樁,主樓受力層均為粉砂層,裙樓采用的是短樁,塔樓采用長樁,在整體的設計效果上顯著,有效緩解了沉降差異,并在高層建筑行業(yè)中廣泛應用、推廣,切實提升高層建筑施工的整體質量。
3.2設置沉降縫
對于高層建筑大底盤多塔結構的裂縫問題,設計人員需要充分考慮建筑結構的平衡設置,通常大底盤多塔結構的裂縫,是在壓力作用下形成的通過沉降縫的設置,可將高層建筑與周邊建筑之間分離,沉降縫可有效緩沖主樓與裙樓之間的沉降差異。沉降縫的設置,可以選擇挑梁基礎的方法進行設置,也就是沉降縫的一側,保持原有的設計,另一側,通過添加懸挑梁進行承壓設置,提升高層建筑的受力能力,更好緩解建筑結構的受力情況,提升高層建筑整體的建設質量。
同時,可以采用柔性連接的方式,將大底盤與多塔結構進行連接,盡量避免使用剛性連接的方式,保持主樓與裙樓之間的獨立性,最大程度上減少施工裂縫的產生。為更好緩解沉降差異,減少高層建筑對地下空間的影響,可以對后澆帶進行設置,設計人員在具體設計過程中,要嚴格按照《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等相關規(guī)定,進行設計,建筑結構面通常在35m左右,寬度在1m左右,柱間距在1m左右,確保將底板、墻板、頂板連通,最終提升建筑功能性,以及實用性。
3.3提升高層建筑結構的剛度
為更好提升結構的剛度,減少結構變形現象,將大底盤多塔結構設計,應用在高層建筑中,在進行大底盤多塔結構布局時,要一切按照對稱性原則,保證底盤中心與塔樓之間高度一致,施工實際中,通過增厚底盤樓板,提升周邊梁柱的剛度,寬度一般控制在140mm。高層建筑大底盤多塔結構設計中,需要充分考慮建筑結構的整體受力情況,不斷提升方案設計的合理性,對于高層建筑的受力問題,設計人員,需要采取科學的計算方法,可以借助計算機軟件,設定設計的參數,并牢牢把握單塔設計、多塔設計的要點,確保高層建筑大底盤多塔結構設計,滿足結構剛度要求,更好發(fā)揮大底盤多塔結構設計的優(yōu)勢作用,最大程度上,提升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合理性、可行性。
結論:
綜上所述,我國建筑工程的各項施工技術不斷完善發(fā)展,通過將大底盤多塔結構應用在高層建筑中,能夠進一步優(yōu)化工程施工設計,推動大底盤多塔結構更好發(fā)揮自身的結構優(yōu)勢,相關設計人員,要充分掌握設計要點,確保高層建筑最終的設計效果,滿足人們對現代化建筑設計的根本要求。
參考文獻:
[1]柯劍亮.高層建筑結構大底盤多塔結構設計的研究[J].低碳世界,2020,10(03):100-101.
[2]展雙全.大底盤多塔建筑結構設計的相關問題探討[J].住宅與房地產,2020(09):55.
作者簡介:
姚亞楠(1990.05-),男,安徽阜陽,碩士研究生,工程師,結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