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沒有任何情況能比得上疫情期間的居家生活,把我們對自家住宅的“愛恨情仇”暴露得如此透徹。作為建筑設計師的職業(yè)思考,新冠疫情的影響下住宅平面設計可以有很多細節(jié)的優(yōu)化設計。使住宅更具有“人性化”的特征,提高人們對優(yōu)質及舒適生活的追求。從而深刻領會“人造住宅,住宅造人”這一至理名言所道出的住宅的真正價值。
【關鍵詞】新冠疫情;住宅;平面設計;功能優(yōu)化;生活體驗
2019年年關將近,正當人們停下忙碌的腳步準備享受闔家團圓之樂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了我們太多猝不及防。新冠疫情迅速席卷全國,當我們感受到病毒無情之時也看到了全國上下團結一心、共同抗“疫”的感人場面。如今國內疫情已經基本控制下來,但是放眼全球,形勢嚴峻不容樂觀。
疫情防控已經進入了“下半場”,做好對于疫情防控的持久戰(zhàn)。作為建筑設計師的職業(yè)思考,新冠疫情下普通住宅平面設計應該有哪些發(fā)展方向?
“宅家”的這段時間里,很多朋友對自己那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家”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關于住宅設計有很多想吐槽的事情??偨Y出來主要反映的問題劃分以下四大方面:
1、戶型整體設計方面
主要集中在戶型面積房間小、布局不合理各個功能空間之間缺乏聯系,導致家人之間的交流較少;流線組織不當,家務勞動費時費力;功能分區(qū)、潔污分區(qū)、干濕分區(qū)不合理,空間利用不充分、靈活性差等方面。
2、功能空間配置方面
這部分問題主要集中在重要功能空間缺失、不足或設計不合理。住宅當中的幾乎所有功能空間都有被提及,其中收納空間不足、設計不合理的問題最為突出,而玄關、廚房、衛(wèi)生間、辦公空間和臥室問題也受到了高度重視。
3、健康舒適性能方面
主要體現在噪聲、溫度、濕度、空氣、采光、日照和通風等方面。其中噪聲大和溫度低的問題最為突出。
4、日常生活體驗方面
問題大致可以用“亂”和“累”兩個字概括。其中,“亂”主要包括家中東西多、儲藏不足的“亂”和家庭成員相互干擾的“亂”;而“累”則主要指家務勞動負擔大。
這么多吐槽的問題,有些是設計師在住宅設計中沒有注意到的問題,有些是新冠疫情中人們的日常生活發(fā)生改變后對于平時居住習慣的影響,也有些是長時間在家中隔離對于居住空間的要求更高。接下來就是根據這些高要求總結出來的各個功能空間的一些改進措施。
具體如下:
1、打造過渡空間
疫情期間,出門前的防護準備和回家后的清潔消毒成為了家庭防疫的重要措施,而入戶過渡空間則成為了家庭防疫的重要屏障。所以玄關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特別是經過這次疫情后人們的安全意識的提高,不少家庭都對玄關空間的重要性深有體會,希望升級甚至重新打造自家的玄關空間。為此,我們對入戶過渡空間的功能需求和設計策略進行了梳理和分析。玄關會承載著更衣換鞋、衣物儲藏、存拆快遞、清潔消毒、空間過渡、個性展示等功能。所以在住宅設計中盡量留出玄關這個空間,并且尺寸和功能盡可能滿足以上要求。
2、打造多元的居家生活辦公學習空間
為配合疫情防控,學校停課,單位停工、控制上班人數,學生需要在家上網課,上班族則需要居家辦公,一時間,居家辦公和學習的需求爆棚。調查數據顯示,疫情期間,平均每個家庭有2人需要在家辦公和學習,其中二孩家庭的居家辦公學習人數最多(2.50人),其次為多代同堂(2.30人)、三口之家(1.90人)和青年夫婦(1.88人)。臥室(54 17%)是大多數家庭當中最主要辦公學習空間,其次為起居室/客廳(41.57%)和餐廳(33.22%),而真正有條件設置書房進行辦公和學習的家庭僅不足三成(29.47%),戶型居室數量更多、建筑面積更大的家庭更多使用書房作辦公和學習的空間。在有限的居住空間內,容納多人同時辦公、學習,也難免存在相互干擾的情況。相信疫情過后,居家辦公和居家學習的模式將會得到部分保留和延續(xù),這對家庭學習辦公空間的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有限的房間和面積,為有需求的家庭成員打造適宜的辦公和學習環(huán)境,將是下一階段提升家庭居住環(huán)境質量的重要方向。
通過此次調研,我們在家庭辦公學習空間設計方面收獲了以下幾點啟示。
2.1設置專用書房。設計師在設計戶型時,大戶型可以設計單獨的專用書房供住戶辦公和孩子學習使用。能夠提供相對獨立、安靜、舒適的辦公學習空間,并此基礎上實現靈活多用。
2.2臥室設置書桌。如果是緊湊戶型可以優(yōu)先考慮在臥室預留出書桌的位置,或者可以利用飄窗和窗臺裝修一體化設計出書桌的位置,同時臥室中的梳妝臺也可以靈活轉變?yōu)閷W習辦公功能。所以建議在今后的住宅設計當中,能夠讓部分臥室的面積再寬松一些,或通過精細化設計預留出設置書桌的可能性。
2.3客廳餐廳的功能多元化??蛷d將承載起居,娛樂、休閑、辦公等各種功能。同時餐廳也可以作為臨時的辦公學習空間。因此,在設計中要把握好客廳和餐廳的尺度感,其占總建筑面積的比重的需要細細推敲。盡量設計出多一下的收納空間,使得客廳和餐廳的其他物品不至于雜亂無章。留出更多的可活動空間為居住著提供更多靈活可利用的面積。
3、陽臺的復合功能
設計中盡量采用雙陽臺設計,生活陽臺:一般供人們休閑、賞景、晾曬衣物、養(yǎng)花種草,多與起居室相連,面積不應低于2.5平方米。服務陽臺:兼具洗衣、貯藏等功能,與廚房或餐廳相連,不少面積較小的戶型把與廚房相連的服務陽臺當作炒菜操作間使用,區(qū)分了油煙區(qū)與無油煙區(qū),也使原本窄小的廚房空間不那么擁擠。使用面積不應低于1.5平方米。在疫情期間,生活陽臺還可以承擔運動健身功能,長期不外出,運動健身不能少,在陽臺上放跑步機等輕巧的健身器材可以足不出戶進行運動。也可以放瑜伽墊進行瑜伽等輕運動。
4、衛(wèi)生間的潔污分區(qū)
衛(wèi)生間也是家庭中需要重點關注衛(wèi)生安全的一個空間。很多時候我們對衛(wèi)生間的干濕分區(qū)設計不太注意,覺得淋浴有個簾子或者淋浴屏就分區(qū)了,不太注意水是怎么從淋浴區(qū)帶出來的。往往上一個人把水從淋浴區(qū)帶出來以后,下一個人進入后容易把地面踩臟,稍有不注意還容易摔倒,所以衛(wèi)生間需要采用合理的布局,或者設置地墊等,控制水的帶出。
由此可見,疫情如同一只放大鏡,將住宅設計當中的問題更加清晰的呈現在了我們的面前,也給我們反思住宅設計、提升住宅質量提供了絕佳的契機。設計者也應當有社會責任感和職業(yè)素養(yǎng),精益求精地將住宅平面做到極致,讓使用者真正感受到設計給生活帶來的便利。
作者簡介:
張敏(1987-),男,湖南永州人,漢族,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建筑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