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常甘 李浩泉
(1.西安財經大學商學院,陜西 西安710100)(2.凱里學院教育科學學院,貴州 凱里556011)
2015至2017年,全國共立項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20243所,其中2015年立項8651所,2016年立項4755所,2017年立項6837所??梢钥闯?,2015年為申報的高峰期,2016年進行了大幅度的壓縮,僅為2015年的54.96%,2017年又有一定的增長。從立項率來看,三年間立項學校數20243所占全國中小學校總數264827所[1]的7.64%,符合《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及試點縣(區(qū))遴選工作的通知》(教體藝廳函〔2014〕46號)中“按省域內中小學總數的6%-8%進行總量控制,分三個年度完成”的要求。這三年每一年的全國總立項率分別為3.27%、1.80%和2.58%,與其中“每年可按省域內中小學??偭康?%、3%和1%的比例遴選推薦特色學校(含已有定點學校),及若干個試點縣(區(qū))”[2]的要求有較大的差異。
從各省(市、區(qū))立項數來看,最多的是河南,其次是江蘇、四川、河北、山東等,都超過了1000所。其中河南達到了1576所。立項數最少的是西藏,其次是青海、海南,都不足100所。其中西藏只有91所,寧夏、天津也不足200所。
從各省(市、區(qū))立項率來看(見表1),大多在6.00%-10.00%之間,達到了15個,占所有省(市、區(qū))的48.39%。立項率最高的是內蒙古,達到了31.65%。其次是江蘇、上海、天津、遼寧,都超過了13%。立項率最低的是廣西,為3.38%,其次是云南、海南、貴州,都不足5%。立項率最低的廣西,不足平均立項率7.64%的一半,只有內蒙古的差不多十分之一。
表1 各省(市、區(qū))總立項率(單位:%)
通過對比各省(市、區(qū))的立項數與立項率可以發(fā)現,立項數高的河南、江蘇、四川、河北、山東五省中,河南、河北、山東的立項率都不足7%,還沒有達到全國的平均立項率。立項數少的西藏、青海、海南、寧夏、天津五省(市、區(qū))中,西藏、寧夏、天津的立項率都接近或超過了10%,天津的立項率甚至位于全國前四位。
表2 各省(市、區(qū))立項率差異顯著性檢驗結果統(tǒng)計
各省(市、區(qū))具體與哪些省(市、區(qū))是否存在差異就顯得比較復雜。比如,北京既與天津、遼寧不存在差異,也與四川、新疆不存在差異,與西藏、甘肅也沒有達到極其顯著的水平。湖北既與浙江、福建不存在差異,也與重慶、西藏、陜西、甘肅不存在差異。西藏既與浙江、福建不存在差異,也與黑龍江、湖北、重慶、四川、寧夏不存在差異。
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地區(qū)差異大。所以,全國范圍內的比較可能不夠科學,不同區(qū)域內進行比較應該更為合理。
從行政管理需要出發(fā),根據所處的地理位置的不同,我國習慣上被分為七大區(qū)域,即華北、華中、華東、華南、東北、西南、西北。
1.不同地理區(qū)域間的分布
不同地理區(qū)域間除華北與東北、華中與西南之間不存在差異外,其他地理區(qū)域間的分布差異都達到極其顯著水平(見表3)。
表3 各地理區(qū)間立項率差異檢驗(Z值)
2.不同地理區(qū)域內的分布
(1)華東與華北各省(市、區(qū))的比較
華東各省(市)之間的立項率存在極其顯著差異的數據為19個(見表4),占全部數據的90.48%。不存在差異的數據僅有2個,占全部數據的9.52%,分別來自浙江與福建,安徽與山東。
華北各省(市、區(qū))之間立項率存在極其顯著差異的數據為8個(見表4),占全部數據的80%。不存在差異的數據僅有2個,占全部數據的20%,分別來自北京與天津,河北與山西。
表4 華東和華北各省(市、區(qū))間立項率差異檢驗(Z值)
(2)東北、華中以及華南各省(區(qū))的比較
東北的吉林與黑龍江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其他存在極其顯著差異。華中都存在極為顯著差異。華南的廣東與海南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其他存在極其顯著差異(見表5)。
表5 東北、華中和華南各省(區(qū))間立項率差異檢驗(Z值)
(3)西南和西北各省(市、區(qū))的比較
西南各省(市、區(qū))之間立項率存在極其顯著差異的數據為8個,占全部數據的80%。不存在差異的數據僅有2個,占全部數據的20%,分別來自重慶與西藏,四川與西藏。
西北各省(區(qū))之間立項率存在極其顯著差異的數據為8個(見表6),占全部數據的80%。不存在差異以及僅存在顯著差異的數據各有1個,占全部數據的10%,分別來自陜西與寧夏,陜西與青海。
表6 西南和西北各省(市、區(qū))間立項率差異檢驗(Z值)
3.各地理區(qū)域內分布情況的比較
從各地理區(qū)域內各省(市、區(qū))分布情況的比較來看,不同地理區(qū)域之間不存在差異(見表7)。也就是以區(qū)域為單位,各省(市、區(qū))之間的分布情況不存在差異。
東中西部各包含哪些省(市、區(qū))在不同的時期是不一樣的。本研究的東部地區(qū)包含北京、上海、天津、江蘇、廣東、浙江、山東、河北、遼寧、福建、海南11個省(市),中部包含黑龍江、安徽、吉林、山西、湖北、江西、河南、湖南8個省,西部包含重慶、內蒙古、西藏、廣西、四川、甘肅、貴州、云南、陜西、新疆、青海、寧夏12個省(市、區(qū))。
表7 各地理區(qū)域內分布情況之間的差異檢驗(Z值)
1.東、中、西部間的分布
東、中、西部的立項率分別為9.15%、7.61%及6.51%(見表8),通過三者之間立項率差異的顯著性檢驗,發(fā)現都達到了極其顯著水平,說明東中西部之間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分布差異很大。
表8 東、中、西部間立項率差異檢驗(Z值)
2.東、中、西部內的分布
(1)東部各省(市)的比較
東部各省(市)之間的立項率大多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見表9)。沒有差異的僅有北京與天津、遼寧,天津與遼寧、上海,河北與山東,浙江與福建,有顯著差異的有北京與上海,遼寧與上海以及廣東與海南。不存在差異的數據個數(6個)占所有數據個數(55個)的10.91%。有顯著差異的僅有北京與上海,遼寧與上海,吉林與黑龍江,廣東與海南,存在顯著差異的數據個數(4個)占所有數據個數(55個)的7.27%。
(2)中部各省的比較
中部各省之間的立項率也大多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見表10)。不存在差異的僅有山西與吉林、安徽、湖南,吉林與安徽、湖南,黑龍江與湖北,安徽與湖南,江西與河南,不存在差異的數據個數(8個)占所有數據個數(28個)的28.57%。有顯著差異的僅有吉林與黑龍江,存在顯著差異的數據個數(1個)占所有數據個數(28個)的3.57%。
表9 東部各省(市)間立項率差異檢驗(Z值)
表10 中部各省間立項率差異檢驗(Z值)
(3)西部各省(市、區(qū))的比較
西部各省(市、區(qū))之間的立項率存在極其顯著差異的數據為56個(見表11),占全部數據的84.85%。不存在差異的數據僅有9個,占全部數據的13.64%,分別來自廣西與云南,重慶與西藏、陜西、寧夏,四川與西藏、寧夏,貴州與甘肅,西藏與寧夏,陜西與寧夏。有顯著差異的數據僅有1個,占所有數據的1.52%,該數據來自吉林與黑龍江。
表11 西部各省(市、區(qū))間立項率差異檢驗(Z值)
3.東、中、西部內分布情況間的比較
盡管東、中、西部內部各省(市、區(qū))間立項率差異達到極其顯著水平的數據占本區(qū)域總數據的比例并不一樣(見表12),東部為81.82%,中部為67.86%,西部為84.85%,但通過顯著性檢驗發(fā)現,它們彼此之間并不存在差異,也就是說,東、中、西部內部分布情況是基本一致的。
表12 東、中、西部內分布情況之間的差異檢驗(Z值)
根據代金輝[3]等人對中國大陸31個省(市、區(qū))的綜合得分排名,將位居前10名的省(市、區(qū))作為發(fā)達地區(qū),后10名為欠發(fā)達地區(qū),余下的為一般地區(qū)。這樣,發(fā)達地區(qū)包括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山東、廣東、天津、遼寧、福建和四川,欠發(fā)達地區(qū)包括江西、廣西、海南、貴州、云南、西藏、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其余為一般地區(qū)。
1.不同社會發(fā)展水平區(qū)域間的分布
表13 不同社會發(fā)展水平區(qū)域間立項率差異檢驗(Z值)
2.不同社會發(fā)展水平區(qū)域內的分布
不同社會發(fā)展水平區(qū)域間的分布以發(fā)達地區(qū)的立項率最高,為9.73%(見表13)。其次為欠發(fā)達地區(qū)的7.98%,它們都超過全國平均立項率7.64%。立項率最低的為一般地區(qū),為6.10%。通過顯著性檢驗發(fā)現,不同社會發(fā)展水平區(qū)域間的分布差異都達到了極其顯著水平。說明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在不同社會發(fā)展水平區(qū)域之間的分布不平衡。
(1)發(fā)達地區(qū)各省(市)的比較
發(fā)達地區(qū)各省(市)間的立項率存在極其顯著差異的數據為36個(見表14),占全部數據的80.00%。不存在差異的數據僅有6個,占全部數據的13.33%,分別來自北京與天津、遼寧、四川,天津與遼寧、上海,浙江與福建。有顯著差異的數據有3個,占所有數據的6.67%,數據分別來自北京與上海,天津與四川,遼寧與上海。
(2)一般地區(qū)各省(市、區(qū))的比較
一般地區(qū)各省(市、區(qū))間的立項率存在極其顯著差異的數據為37個(見表15),占全部數據的67.27%。不存在差異的數據僅有14個,占全部數據的25.45%,分別來自河北與山西、安徽、湖南,山西與吉林、安徽、湖南,吉林與安徽、湖南,黑龍江與湖北、重慶、陜西,安徽與湖南,湖北與重慶,重慶與陜西。有顯著差異的數據僅有4個,占所有數據的7.27%,數據分別來自河北與吉林,吉林與黑龍江、陜西,湖北與陜西。
表14 發(fā)達地區(qū)各省(市)間立項率差異檢驗(Z值)
表15 一般地區(qū)各省(市、區(qū))間立項率差異檢驗(Z值)
(3)欠發(fā)達地區(qū)各省(區(qū))的比較
欠發(fā)達地區(qū)各省(區(qū))間的立項率存在極其顯著差異的數據為35個(見表16),占全部數據的77.78%。不存在差異的數據僅有8個,占全部數據的17.78%,分別來自江西與海南、貴州、甘肅,廣西與云南,海南與貴州、甘肅,貴州與甘肅,西藏與寧夏。有顯著差異的數據僅有2個,占所有數據的4.44%,數據來自海南與云南,西藏與青海。
3.不同社會發(fā)展水平區(qū)域內分布情況間的比較
盡管不同社會發(fā)展水平區(qū)域內部各省(市、區(qū))間立項率差異達到極其顯著水平的數據占本區(qū)域總數據的比例并不一樣(見表17),發(fā)達地區(qū)為80.00%,一般地區(qū)為67.27%,欠發(fā)達地區(qū)為77.78%,但通過顯著性檢驗發(fā)現,它們彼此之間并不存在差異,也就是說,不同社會發(fā)展水平區(qū)域內部的分布情況是基本一致的。
表16 欠發(fā)達地區(qū)各省(區(qū))間立項率差異檢驗(Z值)
表17 東、中、西部內分布情況之間的差異檢驗(Z值)
2014年12月26日,教育部辦公廳在下發(fā)《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及試點縣(區(qū))遴選工作的通知》(教體藝廳函〔2014〕46號)的時候,計劃是到2017年“遴選出2萬所左右特色學校及30個左右試點縣(區(qū))”[4]。在2015年7月22日《教育部等6部門關于加快發(fā)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教體藝〔2015〕6號)中雖然表述發(fā)生了細微變化,調整為“支持建設2萬所左右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盵5],沒有了明確的截至時間,但到2017年,全國已經建成了20243所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基本按最初計劃完成建設目標。
在2015年7月22日《教育部等6部門關于加快發(fā)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教體藝〔2015〕6號)中,原定的是“今后每年可按省域內中小學??偭康?%、3%和1%的比例遴選推薦特色學校(含已有定點學校),及若干個試點縣(區(qū))”[6]。但2015年最終認定的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則遠遠超過了2%,達到了3.27%。所以2016年進行了緊急剎車,銳減到1.80%,遠低于原計劃的3%,2017年又大幅度增加,達到了2.58%,遠遠高于計劃的1%。所以,2015-2017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建設規(guī)模處于不斷地調整之中。
除立項率前兩位的內蒙古與江蘇與其他所有省(市、區(qū))都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以及立項率處于后兩位的廣西與云南與其他29個省(市、區(qū))都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外,其他省(市、區(qū))間的差異就顯得很復雜,沒有發(fā)現某種規(guī)律性的分布。
無論是不同地理區(qū)域間、東中西部間,還是不同社會發(fā)展水平區(qū)域間,都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這充分說明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在不同區(qū)域間的分布極不平衡。
無論是在不同地理區(qū)域內的分布情況、東中西部內的分布情況,還是不同社會發(fā)展水平區(qū)域內的分布情況,都不存在差異。也就是說,各省(市、區(qū))之間的分布是否存在差異在各種區(qū)域內表現都是大同小異,彼此之間不存在差異。
2015年教育部等6部門制定的青少年校園足球發(fā)展目標雖然最終實現,但過程卻與原計劃有很大不同。原計劃2015—2017年三年的立項率分別是1%、3%、2%,實際這三年的立項率分別為3.27%、1.80%和2.58%。究其原因在于各省(市、區(qū))在推薦及教育部在審核認定的時候,未能按照發(fā)展規(guī)劃進行宏觀調控,或者說把關不嚴,尤其是教育部在組織審核認定的時候,沒有嚴格執(zhí)行發(fā)展規(guī)劃。
不同省(市、區(qū))之間,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通過教育部最終認定的情況差異很大。
內蒙古31.65%,是全國平均立項率的4倍多。江蘇、上海、天津、遼寧也都超過了13%,接近全國平均立項率的2倍。而廣西僅為3.38%,不足平均立項率的一半。所以,教育部在組織認定的時候,不能僅考慮符合創(chuàng)建指標體系的程度,還應該統(tǒng)籌考慮省(市、區(qū))域間的差異,省(市、區(qū))域間的差異應該進一步縮小。
有學者從地域面積、區(qū)域經濟發(fā)展水平(GDP)、人口數量、職業(yè)足球俱樂部數量等方面來分析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分布特征[7],認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分布存在“各地區(qū)分布不均衡”“區(qū)域經濟發(fā)展與足球特色學校分布不協調”“人口數量與足球特色學校分布的比例失調”“職業(yè)足球俱樂部與足球特色學校的聯系不緊密”等問題。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是“按省域內中小學總數的”一定百分比進行總量控制的,而不是參考某區(qū)域的人口總數、面積、經濟發(fā)展水平、職業(yè)足球俱樂部數量等產生的。因此,上述所謂的“問題”的產生也就在所難免。如果依據上述因素來布局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顯然與“切實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滿足學生足球學習的需求”的發(fā)展目標也明顯不符。無疑,通過計算立項率(區(qū)域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數量與區(qū)域內中小學總數之比)來分析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分布特征顯然更為科學、合理。但立項率差異不能簡單對待。有些省(市、區(qū))因為自然環(huán)境、人口居住分散等原因,存在數量不小的小規(guī)模學校(主要是村級教學點),這些教學點中有很多不具備成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基本條件。同時,因為規(guī)模太小,也沒有必要將這種學校建設成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而在計算立項率的時候,很難將這種學校剔除。所以,立項率差異也不能完全、正確地反映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分布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