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玲
延安版《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
1948年,劉少奇50歲生日之際,朱德賦詩稱贊他“修養(yǎng)稱楷模,黨員做范儀”。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劉少奇堪稱黨性修養(yǎng)的典范。不僅如此,劉少奇也是著名的黨建理論家,其著作《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第一次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構建了系統(tǒng)完備的黨性修養(yǎng)理論體系,實現(xiàn)了對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堪稱“一部培養(yǎng)合格的成熟的共產黨員的教科書”。
1938年9月至11月,黨的六屆六中全會召開。會上,毛澤東向全黨發(fā)出了加強思想建設的要求,號召全體黨員“必須解決怎樣認識自己、加強自己、團結自己的問題,尤其是要加強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修養(yǎng),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這是在全黨范圍內第一次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也是第一次在全黨范圍內提出思想理論修養(yǎng)的要求,它使劉少奇產生了強烈的心理共鳴。
劉少奇決定認真研究黨性修養(yǎng),為革命發(fā)展掃除思想、政治、組織等障礙。
1938年11月28日,劉少奇到達澠池八路軍兵站,開始領導中共中央中原局的工作。其間,他越來越感覺到毛澤東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的“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在全黨開展一個學習競賽”的號召十分有必要。但是,當時黨內的學習資料有限,無法滿足廣大黨員學習的要求。于是,他針對黨面臨的嚴峻形勢和黨內實際狀況,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實際結合起來,開始著手研究共產黨員黨性修養(yǎng)問題。
時值寒冬,在沒有暖氣、沒有電燈、只能吃玉米面窩窩頭的艱苦條件下,劉少奇撰寫出了《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提綱。提綱只有4個部分,而且是用很大的字體寫在6張粗麻紙上。1938年底至1939年初,在豫西舉辦的黨員干部訓練班上,劉少奇先后6次為訓練班講課,講課貫穿了《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的主要思想和觀點。這是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第一次比較系統(tǒng)地闡述共產黨員的黨性修養(yǎng)問題。
1939年1月28日,劉少奇經洛陽、南陽抵達竹溝。到達竹溝后,他立即投入到發(fā)展中原地區(qū)抗日武裝斗爭的偉大實踐中。以劉少奇為書記的中原局,很快打開了河南、湖北、安徽地區(qū)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新局面,竹溝則成為中原地區(qū)的“革命搖籃”“紅色基地”“小延安”,吸引了大批青年,增加了黨的新生力量。
面對這一喜人現(xiàn)象,劉少奇感覺到,剛入黨的新黨員和過去分散在根據地的一些老黨員,在團結抗日的形勢下,思想水平都有待提升。為了對黨員進行黨性鍛煉和修養(yǎng)教育,他著手修改《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提綱:一是在題目上加上“論”字,變成《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二是對原來的提綱內容做了必要的增刪。
劉少奇夜以繼日地伏案寫作。為了提振精神,他常常戴上用鐵片自制的“鎮(zhèn)腦器”,一寫就寫到凌晨三四點。警衛(wèi)戰(zhàn)士擔心他工作太晚累壞了身體,每天定時催促他休息,但他仍筆耕不輟,嘔心瀝血,完成了《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的初稿。
1939年3月18日,劉少奇根據中共中央要求,回延安參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討論抗戰(zhàn)形勢和日益緊張的國共關系。他居住的窯洞緊挨著延安馬列學院院長張聞天的窯洞,兩人都對理論研究非常感興趣,也經常在一起討論理論問題。張聞天邀請劉少奇去延安馬列學院給學員講演,劉少奇欣然應允。
1939年7月8日和12日,劉少奇先后兩次在馬列學院給學員作《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的講演。講演中,劉少奇不僅闡述了由一個幼稚的革命者,變?yōu)橐粋€成熟的革命家,要經過一個很長的鍛煉和修養(yǎng)過程,而且詳細論述了共產黨員加強黨性修養(yǎng)的重要性、目標和途徑,使廣大黨員,尤其是新黨員接受了一次系統(tǒng)生動的黨性教育。
劉少奇在延安馬列學院的講演,受到廣大學員的熱烈歡迎,他們希望能夠把講稿印發(fā)給大家。張聞天也認為劉少奇講演的內容非常適合廣大黨員,建議劉少奇將講演稿整理成文章發(fā)表。劉少奇愉快地接受了張聞天的建議,將講演稿整理成為一篇4萬多字的文章,交給了張聞天。張聞天收到文章后,送給《解放》周刊責任編輯吳黎平,吳黎平再送給毛澤東審閱。毛澤東很快看完文章,然后給吳黎平寫了一封短信。信中說,劉少奇的這篇文章“寫得很好,提倡正氣,反對邪氣,應當快登”。于是,1939年8月20日至9月20日,《解放》周刊分4期連載了這篇文章,《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正式面世。同年11月,延安新華書店出版了該文單行本。
后來,《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成為延安整風的必讀文件。
《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手稿
圍繞如何把共產黨員鍛煉成為忠誠純潔的模范黨員和干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運用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批判地吸收和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從黨員個人的角度,對“為什么要加強黨性修養(yǎng)”“如何加強黨性修養(yǎng)”等進行了系統(tǒng)全面的論述,形成了共產黨員黨性修養(yǎng)理論體系。
在論述黨性修養(yǎng)的重要性時,文章指出:“共產黨員是要擔負歷史上空前未有的改造世界的‘大任’的,所以更必須注意在革命斗爭中的鍛煉和修養(yǎng)。”“如果不這樣做,我們就不能進步,就不能實現(xiàn)改造社會的任務。”同時,文章提出:“革命實踐的鍛煉和修養(yǎng),無產階級意識的鍛煉和修養(yǎng),對于每一個黨員都是重要的,而在取得政權以后更為重要?!睘槭裁丛趫?zhí)政后更為重要?因為,執(zhí)政后,“在有些人看來,現(xiàn)在加入共產黨,不獨不要擔負什么艱險,而且可以獲得個人的許多保障以及榮譽、地位,等等。這時,落后分子、反動分子就會希望加入我們黨,而且有不少的壞分子積極地要鉆入我們黨內來……這對于我們黨則是一種嚴重的危險”。為了避免這些情況的出現(xiàn),執(zhí)政黨的黨員同樣要加強黨性修養(yǎng)。
在論述黨性修養(yǎng)的目標時,文章指出,加強黨性修養(yǎng)是要“把共產黨員鍛煉成為堅定純潔的無產階級的先進戰(zhàn)士”。劉少奇在文中強調:“按照黨章規(guī)定,只要承認黨綱、黨章,交納黨費,并且在黨的一個組織內擔負一定工作的人,就可以成為黨員。不具備這些條件,就不能成為共產黨的黨員。但是,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不應該只是做一個起碼的夠格的黨員,而應該按照黨章的規(guī)定力求進步,不斷提高自己的覺悟程度,努力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碧貏e是要“作馬克思列寧主義創(chuàng)始人最忠實的、最好的學生”。
在論述黨性修養(yǎng)的內容時,文章認為,共產黨員要成為馬克思列寧主義創(chuàng)始人最忠實、最好的學生,就“要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的修養(yǎng),要有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研究和處理各種問題的修養(yǎng);要有無產階級的革命戰(zhàn)略、戰(zhàn)術的修養(yǎng);要有無產階級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修養(yǎng);要有堅持團結、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遵守紀律的修養(yǎng);要有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的修養(yǎng);要有善于聯(lián)系群眾的修養(yǎng);以及各種科學知識的修養(yǎng)等”。
在論述黨性修養(yǎng)的途徑時,文章指出,加強黨性修養(yǎng)主要有三條路徑,第一條是自省和慎獨。文章寫道: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他也可能最誠懇、坦白和愉快。因為他無私心,在黨內沒有要隱藏的事情,‘事無不可對人言’,除開關心黨和革命的利益以外,沒有個人的得失和憂愁。即使在他個人獨立工作、無人監(jiān)督、有做各種壞事的可能的時候,他能夠‘慎獨’,不做任何壞事”。在提倡自省慎獨這一途徑時,文章指出這條途徑片面地夸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所以,緊接著又提出了另外兩條黨性修養(yǎng)的途徑——學習和實踐,并要求兩者要結合。所謂結合,也即“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本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
《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揭示了共產黨員加強黨性修養(yǎng)的本質和規(guī)律,體現(xiàn)了共產黨員加強黨性修養(yǎng)的根本和精髓,無愧于“培養(yǎng)合格的成熟的共產黨員的教科書”的贊譽,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面世后,劉少奇曾先后兩次對其進行修訂。自公開發(fā)表以來,《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不僅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而且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在《解放》周刊發(fā)表后,根據黨所處環(huán)境和承擔的歷史任務的變化,劉少奇曾先后兩次對其進行了修訂。
一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為了適應黨執(zhí)政需要,劉少奇決定對《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進行必要的修訂。1949年6月4日,他在校閱序言中予以說明:“《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一文,到處仍在當作小冊子翻印。為了減少錯誤,我校閱了一次,并作了若干修改。由于此文寫得太長,有些地方很不好讀,意思也不明顯,并有些重復,故在中間刪去了幾段,并將最后一段刪去?!贝舜涡抻喌陌姹局?952年,共發(fā)行70萬冊。
另一次是在1962年。1962年1月至2月,黨中央召開七千人大會,初步總結了“大躍進”以來的經驗教訓,向全黨提出了“加強黨性”的要求。為響應這一號召,劉少奇再次對《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進行修訂,并于7月定稿。定稿后的版本送中共中央書記處審閱,8月1日在《紅旗》雜志發(fā)表,《人民日報》也在當天全文轉載,9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此次修訂的版本在全國發(fā)行500萬冊。
《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不僅在國內產生了巨大影響,而且在國際社會也產生了重大影響。誕生80多年來,《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被翻譯成英文、德文、法文、日文、捷克文、荷蘭文、西班牙文等多種譯本,在幾十個國家和地區(qū)發(fā)行,被西方譽為共產黨員的“東方圣經”。
南非領袖納爾遜·曼德拉在自傳中說,自己寫了一份題為《如何做一個優(yōu)秀的共產主義者》的文件,“這個文件的題目源自一位名叫劉少奇的中國理論家的著作”。納爾遜·曼德拉說,如果從個人修養(yǎng)來說,對他影響最大的是《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
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成果,《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使他們真正從思想上入黨,自覺地建立起共產主義人生觀,自覺地為共產主義事業(yè)而奮斗。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今天,《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仍然是中國共產黨加強黨性修養(yǎng)的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