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勇 宋長建/吉林藝術學院戲曲學院
學生作為國家未來重要的人力資源,關系著民族的發(fā)展。在全面實行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zhàn)略的背景之下,我們需要不斷提高學生群體的科學文化素質,與此同時,還需要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充分塑造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在這一塑造的過程當中,涵蓋了對于學生多方面的考察和培育,在他們掌握豐富的知識、鍛煉扎實的基本功之外,還需要能夠與時代同步伐,與祖國同命運。加強思政教育才能使學生的整體素質更加豐滿完整,對于進一步實現(xiàn)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宏偉目標、推進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國家規(guī)定的思政教育體系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之一。當然思政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它需要社會以及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和支持。從現(xiàn)狀來看,筆者認為開展思政教育三位一體育人體系的必要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在培養(yǎng)學生個人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方面,思想政治課程有其不可替代的必要性和科學性,它是非常好的鍛造學生價值觀的材料和工具。老師通過對于學生傳遞相關知識理念,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tài),對于完善學生個人的思想體系,健全學生的人格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也是開展思政教育三位一體育人體系最為重要的意義之一。
第二個方面是從課程角度來看。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往往只重視老師教學生學這種方式,雖然能夠很快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論知識,但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缺少互動和溝通,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而沒有進一步思考這背后的原因和原理,這就導致教學內容不深入等諸多問題。而通過這樣一種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和老師雙方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當中來,而不是被動的跟著老師后面走。讓他們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增強自己不斷錘煉自身意志的決心。
最后從全社會的角度而言,開展好思想政治課程教育,尤其要做好三位一體育人體系模式的構建,能有利于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思政教育并不是僅僅對于學生開展的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它具有的社會延展性和廣度,是其他類型的教育(比如通識教育)無法比擬的。它所提供的一種公共價值觀和意識形態(tài)是生活在社會當中的每個人都需要貫徹下去的。這也就決定了開展好三位一體育人體系的思政教育課程,能夠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氛圍,不僅對于學生乃至其他社會成員都會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僅僅依靠學校的力量是不夠的,德育教育本身就是一個體系化的教學過程,這其中必須要家庭的參與。從社會學的角度上來說,家庭是每個人社會化的第一場所,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相伴終身的,在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就需要注意充分利用好家庭的平臺,對于學生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從小的方面來看,我們需要和家長之間保持一個良好的、持續(xù)性的溝通,在不同的時間節(jié)點對于學生的相關情況要非常了解,同時,可以在和家長的溝通中建立每一個學生特有的檔案卡,對于學生目前可能存在的問題,比如說心理障礙或者是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記錄,當然對于學生的基本情況和在學校的基本表現(xiàn)也要相應的記錄下來,這樣的話對于學生而言是一個很好的了解自己的機會。家長和學??梢酝ㄟ^這樣的方式記錄學生的心路歷程,對于問題及時的進行溝通和解決,對于已經(jīng)改正的問題也要給與表揚,最后,在每一個固定的時間節(jié)點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總結和回顧,讓這一檔案能夠充分發(fā)揮應用的作用。
學校在開展德育教育的過程當中,要充分利用好社會當中的各種資源。這其中包括社會當中的相關機構、德育教育培訓基地以及一些紅色旅游景點等等。首先我們可以多組織一些學校校園活動。在這些活動當中,我們可以邀請革命老兵或者是優(yōu)秀學生代表來進行經(jīng)驗的分享。營造出一種向榜樣學習的氛圍。榜樣力量對于學生來說是潛移默化的。他能在不同場合,對于學生群體產(chǎn)生深遠持久的作用。一旦這種濃厚的學習氛圍和德育氛圍形成。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也自然水到渠成。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組織各種校外活動,比如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了解地方悠久的歷史文化,增強對祖國的熱愛,加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通過參觀一些紅色革命景點。讓學生了解現(xiàn)在美好的生活來之不易,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現(xiàn)在的學習和未來的工作道路上,不斷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為著自己的目標,為著民族的目標而奮斗。
當然,在這些活動開展的過程當中,我們也需要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互動,甚至讓學生來決定下一步的計劃。讓學生能夠充分了解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能夠積極參與其中,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除上述活動之外,最重要也是最難能可貴的環(huán)節(jié),是我們需要將這些活動制度化的規(guī)定下來,成為學校在開展日常教育工作的必要補充,甚至讓他成為學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對于學生德育的培養(yǎng)。其重要性不亞于對于文化知識課程的學習,我們要堅定地樹立起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好社會上存在的各種資源,加強三位一體的互動聯(lián)動,讓課程優(yōu)勢能夠最大的發(fā)揮出來。
伴隨著當今社會經(jīng)濟條件發(fā)生的劇烈變化,大學生所處的外部環(huán)境開始日趨復雜,越來越多的落后腐朽思想開始進入學生的視野中,如果學生不能進行很好地辨識,而學校也不能進行有效的引導就極有可能使學生誤入歧途。在過去的十幾年的探索過程中,我們雖然在教育模式、協(xié)同機制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我們應該清楚的了解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學校教育雖然在大學生的發(fā)展過程中起主導作用,但家庭教育和社會影響對孩子的發(fā)展也不容忽視。因此,建立以學校為主導,家庭緊隨其后,社會在其他方面密切配合的育人體系,成為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這也是符合當下社會發(fā)展狀況,將德育課程的效益發(fā)揮到極致的最佳方法,我們需要始終不渝的貫徹落實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