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秀賽
永嘉縣碧蓮鎮(zhèn)中心小學
小學階段是學生奠定自身學習能力基礎的重要階段,而作為基礎三大學科之一的語文學科,一方面直接影響到學生自身的能力發(fā)展,另一方面,對于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高尚情操也有著重要的作用。閱讀是學生接觸并掌握語文知識的重要途徑,而寫作則是幫助學生將自身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兩者的結合教學不但能夠較大的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也能更好地推動學生自身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寫作作為語文學科的重要組成和教學內容,文字也是寫作的重要標志,而一副完整的作品需要具備充實的內容、一定的寫作技巧和學生自身的真實情感,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不會顯得空洞、無營養(yǎng),另一方面,寫作素材的來源途徑主要是基于學生自身的生活經驗出發(fā)的,學生自身的生活經驗越豐富,可用于寫作的素材就會越多,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講,其自身并沒有經歷過太多社會事件,且自身的生活經驗較為欠缺,因此導致學生的寫作素材較為匱乏,完成的文章質量較差,無法達到良好的文字實踐運用效果。針對這一情況,要想利用閱讀和寫作來更好地完成對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教師就需要采取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將閱讀與寫作教學活動更好地結合起來,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將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并強調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開展閱讀和寫作活動的主導者,教師則需要發(fā)揮好自身引導者和監(jiān)督者角色的作用,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來積累自身的寫作素材,并學習閱讀文章中的寫作技巧,將其運用在自身的寫作過程中,從而更好地完成讀寫結合。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一課時,教師可以列出一部分關于描寫“季節(jié)景色”的文章供學生在課下進行選擇閱讀,如《春天里的秋天》、《足跡》、《長安柳色》等,要求學生在閱讀中記錄下認為優(yōu)美的語句,如“太陽喜眉笑眼的從東半天升騰起來,紅得像少女的臉膛...”、“春天,大地從冬寒里蘇醒復活過來...”等,并在課堂上進行分享,然后鼓勵學生按照自身收集到內容的形式開展關于“季節(jié)”的寫作活動,以此來強化寫作結合。
語文學科的本質就是對學生開展一定的語言教學,而學生依據(jù)語文教材來升華自身知識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對于教材內容的模仿,文字的發(fā)音、字形、語句的構成以及文章的寫作方式,學生的學習過程實際上就是一種模仿行為,通過對正確的內容進行模仿,來達到自身掌握知識的目標。而在這種模仿過程中提高學生自身的獨立學習能力,不但是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也是提升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重要方式。對于小學生來講,由于年齡特定的影響,大多數(shù)的學生對于新鮮事物始終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心,而教師則需要利用正確的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這種好奇心,以此完成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融合。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遇到自己喜歡的片段時,進行反復閱讀,揣摩片段內容的深層含義并嘗試把握作者抒發(fā)的情感,然后自主嘗試進行仿寫活動,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我變成了一棵樹》一課時,可以引導學生提取文章題目的關鍵詞:“我—主體、變化—想象、一個事物”,并依據(jù)這是三個關鍵詞組成的句式開展仿寫,鼓勵學生開發(fā)想象力,將自己想象成最想變化成的事物,如“我變成了一個超人,拯救地球、我想變成一個醫(yī)術精湛的醫(yī)生,這樣就能救回更多的人、我變成了一條路,每天看著來來往往的行人和車輛”等,全方面的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語文實質上是一門語言類學科,文字是語文學科的重要標志之一,而在面對小學語文教材內容時,學生掌握語文內容的主要方式來源于對于課文的閱讀,依靠此活動,學生不但能夠對文章的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也能通過閱讀來嘗試探索內容中深層表達的含義。開展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不單單是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閱讀活動掌握優(yōu)秀文章的寫作規(guī)律,從而將這種寫作技巧運用到自己的寫作過程中,升華自身的文章內容。而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閱讀文章的寫作技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依據(jù)閱讀素材開展擴寫活動,要求學生利用自身的想象力來對素材進行續(xù)寫,以此來強化學生的閱讀和寫作習慣。
例如,教師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蟋蟀的住宅》一課時,文章主要描寫的是作者對于蟋蟀構筑自己的“房子”的情景記錄,而針對文章的最后一段,教師可以進行適當?shù)囊龑В骸绑巴诹藘纱缟畹亩矗亲髡邔炔康难b修并沒有進行描寫,同學們可以想象一些,蟋蟀會怎樣裝修自己的房子呢?”以此來引導學生開展續(xù)寫活動,使學生自身的想象力與閱讀寫作充分融合。
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不但是提升教師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發(fā)展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