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永生
題杜甫:
位卑未敢忘,憂國及民,幾人能到;命蹇何曾廢,寫詩如史,萬古不磨。
杜甫這個人有兩大特點:一是詩名千古,所謂『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是也;二是憂國憂民,所謂『上憫國難,下痛民窮』是也。千百年來,楹聯(lián)家們在歌詠杜甫的時候,雖然角度各有不同,但卻始終繞不開這兩個話題。我在構(gòu)思這副對聯(lián)的時候,立意上同樣不敢有所偏離。動筆之初,我首先想到了陸游的一句詩:『位卑未敢忘憂國』。雖然這句詩不是杜甫寫的,也不是寫杜甫的,但我感覺這句詩很有用,于是決定借用一下??墒?,直接實行『拿來主義』難免有生吞活剝之嫌,味道也不新鮮。怎么辦呢?思來想去,我決定『痛下殺手』,將『憂國』兩字果斷剪切,只以『位卑未敢忘』五字開篇。這樣寫的目的,就是要給人一種似曾相識卻又見所未見的視覺新感受。緊接著,再把切下來的『憂國』兩字與『憂民』兩字優(yōu)化組合,形成『憂國及民』四字短語,使之與前面五字有縫銜接。這種欲連還斷、雖斷還連的表述方式,可以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上聯(lián)句式既已定下欲連還斷、有縫銜接的基調(diào),那么,下聯(lián)理所當(dāng)然應(yīng)該如法炮制,于是就有了『命蹇何曾廢』這一句?!簭U』什么呢?對杜甫而言,自然就是寫詩了,因為他是一個喜歡寫詩的大詩人,一個一不小心就把詩寫成詩史的大詩人。這樣一琢磨,后面『寫詩如史』四字自然而然就蹦了出來。至此,此聯(lián)的基本框架大致形成,剩下的就是如何收尾了。為升華主題計,我在上、下聯(lián)分別以『幾人能到』『萬古不磨』作結(jié),去冗就簡,毫不贅言。如此結(jié)句,看似照搬定論,其實也是水到渠成。
此聯(lián)作于二零一二年夏秋間。其時,《對聯(lián)》雜志舉辦『四季擂臺賽』,夏季擂主重慶張建華先生為秋季擂臺出題:吟杜甫。我持是聯(lián)果敢應(yīng)戰(zhàn),最終挑戰(zhàn)成功,有幸成為秋季擂主。編輯評曰:『前兩分句,意義上一氣貫通,難于分讀。后四字總結(jié),入木三分。尤其是「萬古不磨」四字,真的是字字千鈞!』
毋庸諱言,此聯(lián)在立意方面老生常談,毫無亮點,遣詞用字也簡單直白??伤鼮槭裁茨軌蛟诒姸嗉炎髦忻摲f而出呢?我想,除了評價確當(dāng)之外,應(yīng)該歸功于句式的新穎別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