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紅
(吉林省職業(yè)病防治院門診部,吉林 長春 130000)
慢性阻塞性支氣管肺?。–POD)被列為最常見的臨床呼吸道疾病之一,其發(fā)病的人群以老年患者居多,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咳痰、咳喘、氣短、呼吸困難、伴隨胸悶和喘息等癥狀[1-2]。由于我國生活環(huán)境問題逐漸惡化,慢性阻塞性肺病發(fā)病率也在逐年呈上升趨勢[3]。本次分析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下文描述了具體的方法和結果。
選取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82例老年慢性阻塞的肺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在觀察組中,男25例,女16例。年齡60~81歲,平均(70.5±3.4)歲,病程3~15年,平均(9±4.5)年;在對照組中,男28例,女13例。年齡62~82歲,平均(72±3.1)歲,病程13~13年,平均(8±4.3)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使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抗感染、吸氧、靜脈滴注、祛痰等病情護理,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的觀察和記錄。定期測定心肺功能。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上使用優(yōu)質護理干預:①飲食護理,結合患者的飲食習慣調整飲食結構,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颊叩闹饕澄餅楦叩鞍资澄铮尰颊叨喑孕迈r蔬菜、水果。②心理護理,使用平和的語氣和患者多溝通交流,這種病癥的病程通常較長,就會給患者的心理造成負擔,護理人員應該在溝通的同時引導患者說出心理的疑慮,正確的抒發(fā)負面情緒。還可以在病房中播放舒緩的音樂,讓患者身心得到舒緩。③對患者進行病情宣教,護理人員應該采取比較容易被接受的溝通方式進行病情宣教,耐心的讓患者對治療方法和疾病掌握一定的相關知識,從而減少患者的疑慮,增加治療依從性。④排痰護理,平時指導患者多喝水排痰。引導患者排除稍向前傾的座位,教會患者使用腹式呼吸,在必要情況下,使用霧化吸入療法進行排痰。④病房護理,病房應該保持通風,明亮。嚴格控制病房內的濕度和溫度,定期將患者的床單被套進行更換。
統(tǒng)計對比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前后的各項肺功能指標。肺功能指標包含:FEV1、FVC、PEFV1/FVC;
統(tǒng)計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判斷方法:①痊愈,患者痰液、咳喘、呼吸困難等癥狀完全消失,無肺部羅音。②顯效,患者痰液、咳喘、呼吸困難等癥狀得到明顯改善。③有效,痰液、咳喘。呼吸困難等癥狀有效改善。④無效,患者上述情況無改善情況甚至加重。
采用SPSS 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有患者的臨床進行分析并建立數(shù)據(jù)庫,其中計數(shù)資料使用(n,%)進行表示,經(jīng)由x2檢驗;計量資料使用()表示,經(jīng)由t檢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的肺部各項指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肺部各項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肺部各項指標比較()
組別 FEV1 FVC PEFV1/FVC觀察組(n=41) 50.31±6.78 1.21±0.53 43.99±6.13對照組(n=41) 64.89±10.67 1.99±0.21 67.14±8.65 t 7.385 8.761 13.982 P 0.000 0.000 0.000
觀察組(97.56%)的臨床有效率明顯大于對照組(90.2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有效率比較[n(%)]
對于患有慢性阻塞性支氣管肺病的老年患者,需要以高質量的護理干預措施補充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以提高臨床治療的效率、生活質量和預測,這是符合“以人為本”和“以病人為中心”的基本服務準則和目標的新的護理模式之一,嚴格按照生理、心理和社會醫(yī)療模式制定和執(zhí)行護理措施?;颊叩臍w屬感和安全感可以大大提高,從而滿足他們的精神、心理、生理和其他需要,并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護理質量。在促進健康的心理干預、功能康復和其他優(yōu)質護理中,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并提高護理的整體效率和護理的滿意度。
對患有慢性阻塞性疾病的老年患者使用優(yōu)質護理服務能夠有效的提升臨床治療效果,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各項肺功能指標,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