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金元,鳳寧娟,權小波,趙利靜,熊彩琴,郭 群
(兵器工業(yè)五二一醫(yī)院手外二科,陜西 西安 710065)
隨著顯微外科的不斷深入發(fā)展,我國的斷指再植數(shù)量或是再植質量一直都處于國際領先水平[1]。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的手指缺失是手外科常見的多發(fā)性疾病,手指缺失嚴重影響患者手的運動功能,降低患者生活質量。[2]斷指再植是指在光學放大鏡的助視下把完全或不完全離斷的指體重新接回原位,恢復血液循環(huán),使之成活并恢復一定功能的高、精、細手術,是挽救離斷手指、恢復手部功能的有效措施。其手術要經過骨與關節(jié)的固定、肌腱和神經的縫合以及血管的吻合等,在這樣復雜手術下術后的健康教育尤為重要。斷指再植術后患者要早期絕對臥床休息7~10天,在生活自理方面對于患者來說很艱難也很痛苦,護理上也很繁瑣,各方面都要高度關注。若我們的健康教育做的不到位或方法不正確,在患者手術后一次性的將全部或大部分健康教育內容很枯燥的進行宣教,患者不僅聽不進去也很難一次性掌握,同時執(zhí)行力也會很差,而且也很容易造成對手術結果的影響。所以在患者術后分階段進行健康教育時結合敘事護理,通過患者故事的敘述走進其內心世界,聆聽其內心的疾苦,正確理解患者的需求,來幫助患者重建抵抗疾病信心,減輕各個方面的痛苦[3]。為了降低不良情況的發(fā)生,給予斷指再植術后患者以分階段健康教育聯(lián)合敘事護理進行整體護理,旨在促進患者術后早日康復,提高手指成活率,保證其生活質量。
本組資料來源于我科2017年9月~2018年11月76例進行斷指再植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手術的相關指征,并且無其他器官的病變,均能耐受手術。其中男51例,女25例,年齡12~67歲,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8例。受傷原因:29例為切割傷,18例為擠壓傷,29例為電鋸傷,兩組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guī)術后健康教育,包括心理護理、絕對臥床休息重要性、疼痛護理、飲食護理、便秘預防、禁煙酒、再植指血運觀察及功能鍛煉等。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實施分階段健康教育與敘事護理相結合的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2.1 分階段健康教育
除飲食護理、血運觀察、功能鍛煉等內容常規(guī)健康教育,其他部分內容分階段進行健康教育。①入院當天:手外傷需要緊急手術,手術時間越早再植成功率和術后功能恢復越理想,患者入院后接待護士第一時間第一時間全方位、精準地判斷患者受傷情況,盡快幫助患者熟悉院內環(huán)境,為其講解緊急手術的重要性和安全性,解答患者疑問,安撫其不良情緒,同時按照醫(yī)囑快速做好各項術前準備,積極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情緒和陌生感,使其取得其配合,同時建良好的護患關系〔4〕。②術后安返病房:加強患者的心理護理,不良心理因素使交感神經興奮,導致兒茶酚胺增多引起血管收縮痙攣,使再植血運障礙,不利于創(chuàng)傷組織和吻合血管的修復[5]。因手術時間長,術后患者較疲憊,可讓其休息。先耐心與家屬溝通,了解患者的相關情況,并告知手術雖然時間較長,但很成功,同時講解以往成功病例。講解術后絕對臥床休息和禁煙的重要性,鼓勵家屬一定要先堅強起來,才能幫助患者調整好心理狀態(tài),建立與疾病做斗爭的信心。③術后第1日:加強疼痛護理,斷指再植術后疼痛能夠引發(fā)交感神經、中樞神經系統(tǒng)、腎上腺髓質興奮,增加血管痙攣和收縮,增加血管危象的發(fā)生率,影響斷指再植的成活率[6]。護士要重視患者主訴,根據(jù)疼痛評分值,掌握患者疼痛程度,并及時反饋給醫(yī)生,做好止痛方案的相應調整,使患者的疼痛控制在輕度疼痛范圍內,保證良好的睡眠。④術后第2日:便秘的預防,便秘發(fā)生后當用力排便時,腹腔壓力增高,致使上腔靜脈回流受阻,導致再植指血循環(huán)不暢。除其他預防便秘的措施,在此重視定時排便的習慣。當條件允許下給患者盡量安置在單間病房內,同時家屬的選擇盡量是自己最親近的和會照顧的人,責任護士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發(fā)生便秘的原因及便秘后對再植手指成活的危害,然后在患者每天早餐后半小時主動協(xié)助患者進行床上排便的訓練,因早餐后易引起胃-結腸功能反射[7]。為了讓患者心情更加放松,在患者排便時,護士和家屬盡量都在病房外等候,待患者呼叫后再進去。每天定時監(jiān)督患者在床上訓練排便,并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來預防便秘的發(fā)生。
1.2.2 敘事護理
①護士在進行健康宣教前先進行敘事護理相關培訓并考核合格,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討論和案例模擬練習,提高護士的敘事能力,認識并了解敘事護理的方法[8]。②在進行敘事護理干預前,護士與患者和家屬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干預時,盡量選擇在治療較少,探視少的時段,個別些特殊問題甚至不讓家屬在身邊,盡量減少來自家屬的干擾因素。③護士針對每天的重點健康教育內容與患者面對面談話溝通,以真誠的態(tài)度,耐心傾聽患者故事的敘述,并進行引導,從其敘述中提取有效的內容進行評估,篩選有利于患者的內容進行指導,來解決各項問題。在此觀察組病例中,其中案例一:徐先生,42歲,某家具廠工作人員,因不慎被電鋸切傷右手拇指完全離斷、示指不全離斷住院,經敘事護理干預后發(fā)現(xiàn)患者存在的問題:患者姐姐告知在一年前患者與妻子離婚,兩個孩子跟著自己,最擔心此次離斷兩個手指不能成活,失去右手的功能,無法正常工作來撫養(yǎng)孩子,總是表現(xiàn)出擔憂、焦慮、恐懼等,從而導致睡眠較差,通過敘事護理的干預,護士多次去病房進行探訪,反復講解不良情緒的危害性,同時多講解以往成功的病例,以圖片的形式宣教,讓患者更直觀的看到還有比自己受傷更嚴重患者恢復良好的情況,來消除其不良心理。案例二:王女士,45歲,某工廠打工人員,因意外被機器割傷右手小指離斷住院,經敘事護理干預后發(fā)現(xiàn)患者經常發(fā)生便秘的原因:因工作繁忙,喝水較少,也很少吃蔬菜水果等,又沒有養(yǎng)成每日定時排便的習慣,還有很多次想排便時又因機器轉動暫時放不下手里的工作,經常待忙完再去時又無便意感,曾經還因痔瘡做過手術。此時護士通過敘事的護理干預,指導預防便秘發(fā)生的主要護理措施。④每日總結前一日對患者護理全過程,把發(fā)現(xiàn)的細節(jié)、問題進行整理,查看是否達到預期的護理效果。再與其他護理人員進行交流,討論如何針對不同的患者進行個體化溝通,總結經驗,以達到最優(yōu)化護理效果。
記錄兩組患者疾病知曉率、有無焦慮發(fā)生、疼痛控制程度、有無便秘發(fā)生、血管危象及滿意情況。①疾病知曉率采用“斷指再植術知識調查問卷”進行評價,問卷共10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法,總分>30分為知曉。②心理狀態(tài)評估選擇其中一種方法,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調查患者一星期的實際情況,表內共20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在每條項目1~4分適當?shù)姆謹?shù)下劃“√”,焦慮總分小于50分者為正常;50~60分者為輕度,61~70分者為中度,70分以上者是重度焦慮。③疼痛評估:監(jiān)測術后3天患者疼痛情況,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重度疼痛。每日評估患者疼痛程度兩次,根據(jù)數(shù)字評分卡和臉譜評分卡讓患者說出一個表示自己疼痛數(shù)字,評定患者疼痛程度和治療效果。④便秘發(fā)生:記錄患者術后一周排便次數(shù)、頻率,超過3天未排便表明已發(fā)生便秘。⑤血管危象:包括動、靜脈危象。動脈危象患指表現(xiàn)顏色蒼白,皮溫低,指腹張力下降、皮紋加深,毛細血管回流慢、充盈時間長;靜脈危象患指表現(xiàn)顏色暗紅或暗紫,皮溫低,指腹張力飽滿、皮紋消失,毛細血管回流快、充盈迅速。⑥患者滿意情況采用科室自擬的《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評價,內容包括病區(qū)環(huán)境、疾病知識、基礎護理、健康教育、用藥知識、功能鍛煉、護理技能、服務態(tài)度等25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1~4級評分法,總分25~100分,大于80分為滿意。
計數(shù)資料采用x2驗。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例×10ˉ2〕[n(%)]
健康教育是住院患者整體護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是一項科學的、系統(tǒng)的教育干預過程,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治療措施的了解,掌握相關疾病知識、用藥知識、保健知識、自我護理技能等,及時發(fā)現(xiàn)自身的缺陷,進而達到提高治療效果、促進康復、改善生活質量的目的。在斷指再植術后患者的健康教育中運用分階段健康教育,不僅體現(xiàn)出健康宣教內容的重點和細化,更能讓患者容易掌握,積極認真配合,做到正確得執(zhí)行,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而敘事護理則是一種有效的臨床干預方法,對改善患者病情轉歸,建立和諧、穩(wěn)定的護患關系大有裨益。敘事護理增強了護理敘事患者在疾病和健康經驗中的個人控制感,促進了其自我意識的構建,具有一定的治療意義[9]。
綜上所述,分階段健康教育聯(lián)合敘事護理,在斷指再植術后患者早期健康教育中不僅使護士了解患者,也讓患者更加認識護士帶來的整體護理,讓護士贏得了信任和尊重,減少護患矛盾,提高健康教育質量和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