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偉霞
(廣東省第三榮軍醫(yī)院,廣東 惠州 516157)
精神分裂癥病程長,而且進展緩慢,反復發(fā)作,通常會出現(xiàn)意識障礙、智力障礙等癥狀,甚至出現(xiàn)傷人或自殺等行為[1]。除治療之外,有效護理干預也非常重要[2]。本文分析在精神分裂癥康復中應用積極心理學理論指導下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現(xiàn)作如下報告。
從2018年1月~2019年1月?lián)袢?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將其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15例患者中,男8例,女7例,病例擇取年齡范圍為26~60(37.52±7.19)歲,病例擇取病程范圍為1~7(2.63±1.12)年;研究組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病例擇取年齡范圍為27~61(37.60±7.20)歲,病例擇取病程范圍為1.5~7(2.39±1.09)年;從性別、年齡、病程上來看,組間并無統(tǒng)計學差異,可比。
對照組以常規(guī)護理,涉及到健康教育、心理支持、鼓勵患者主動參與娛樂活動。研究組1以積極心理學理論指導下護理干預:①組建積極心理學護理小組,由護士長作為組長,組員均為臨床經(jīng)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開展之前,對積極心理學理論知識進行學習,并掌握護理技巧、實施方法、注意事項等。②分階段實施護理干預。在護理之前,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溝通,對其心理問題進行全面掌握,基于積極心理學理論,為患者制定個體化護理計劃。第1~2周幫助患者了解自己,并進行深入剖析,利用講座方式予以認知教育,使其學會自我疏導,之后通過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加患者對自身情況的認識,并使其明確自我價值,形成積極自我概念。第3~4周幫助患者學會感恩、珍惜生命,通過以感恩為主體的影視作品、文字作品、歌曲等內(nèi)容的鑒賞,使患者受到感染,感受到來自他人的關(guān)心和關(guān)愛,使其建立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第5~6周幫助患者重溫親情,通過開展主題為親情的討論會,邀請患者親朋好友參與,增加雙方互動,使患者充分感受到親情的溫暖。第7~8周幫助患者建立自信心,通過觀看或閱讀勵志的文學作用、電影等,引導其說出自己對未來的設(shè)想和期許,使患者建立生活自信心。
①通過焦慮自評量表評估兩組焦慮情緒,以50分為分界值,評分與焦慮程度成反比。②通過抑郁自評量表評估兩組抑郁情緒,以53分為分界值,評分與抑郁程度成反比。③通過HEIQ(幸福進取者問卷)評估積極心理品質(zhì),涉及到6個維度,評分與幸福感成正比。④通過SRHMS(健康評定量表)評估健康狀況,涉及到3個自量表,評分與健康狀態(tài)成正比。⑤通過BPRS(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評估精神癥狀,涉及到4個方面,評分與精神癥狀成反比。
護理干預前兩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HEIQ評分、SRHMS評分、BPRS評分對比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護理干預后兩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BPRS評分均下降,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兩組HEIQ評分、SRHMS評分均提高,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護理干預前后兩組各項指標評分對比(,分)
表1 護理干預前后兩組各項指標評分對比(,分)
時間 組別 焦慮 抑郁 HEIQ SRHMS BPRS護理干預前對照組 56.49±5.53 55.44±4.51 3.55±0.44 270.37±13.37 50.64±5.86研究組 58.92±5.12 55.81±5.02 3.68±0.54 273.38±15.11 51.71±6.96 P>0.05 >0.05 >0.05 >0.05 >0.05護理干預后對照組 48.41±5.46 45.21±5.49 3.72±0.51 283.77±24.96 43.74±6.48研究組 35.17±5.63 33.88±5.05 4.27±0.43 317.44±21.26 32.74±5.93 P<0.05 <0.05 <0.05 <0.05 <0.05
精神分裂癥屬于慢性遷延性疾病之一,具有較高的致殘率[3]?;颊咄ǔ霈F(xiàn)焦慮、抑郁情緒,使患者幸福感降低,影響患者的康復效果[4]。積極心理學理論指導下護理干預不僅注重個體適應力的培養(yǎng),同時也通過灌注希望、培養(yǎng)信任等方式,幫助患者建立積極品質(zhì),并產(chǎn)生美好的感受,為其提供循序漸進的心理支持[5]。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護理干預后兩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BPRS評分均下降,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兩組HEIQ評分、SRHMS評分均提高,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可見積極心理學理論指導下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更佳。在積極心理學理論指導下護理干預中,護理人員以患者病情為依據(jù)為其制定個體化護理計劃,并利用講座、作品鑒賞、角色扮演等方式,首先讓患者認清自我,之后學會感恩,并強化對親情的感受,讓患者體會到關(guān)心和關(guān)愛,得到良好的體驗,使其對生活的積極向往得到充分激發(fā),進而使患者幸福感提升[6]。
精神分裂癥康復中應用積極心理學理論指導下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確切,可以減輕不良情緒,幫助患者建立積極心理品質(zhì),使其精神癥狀得到改善,臨床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