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吉昌
【中圖分類號】R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8-203-03
病例內容摘要:一名女性患者,17歲,主訴為“右上前牙區(qū)腫脹1周”,右上前牙區(qū)疼痛伴有逐漸腫脹1,自行口服消炎藥3天,癥狀未明顯改善,來我院就診。既往史:2009.8年-2012.5年,牙齒正畸矯正史,期間,右上前牙區(qū)牙齦處曾有1次溢膿癥狀。否認其他既往疾病史及全身疾病史;家族史:否認家族遺傳疾病史;全身情況:良好。??茩z查:顏面部基本對稱,雙側髁狀突動度一致;右上唇部輕度腫脹,張口度無偏斜,開口無受限;牙周檢查:口腔衛(wèi)生良好,牙齦色粉質韌,牙垢較少,PD=2-3mm,齦緣無退縮,未探及附著喪失。咬合檢查:正中牙合,上下中線一致;前牙覆合覆蓋基本正常;雙側尖牙、磨牙關系I 類;前伸牙合、側方牙合均未見 牙合干擾。牙體及軟組織檢查:① 11、12根尖區(qū)唇側粘膜呈半球狀腫脹,觸之有波動感,粘膜紅腫,觸痛明顯(圖2);②11 牙體未見異常,叩痛:(+),松動:Ⅱ°,牙髓活力:遲鈍;③12 舌側窩深陷,窩內齲壞,冠顏色略變暗,叩痛:(+),松動:Ⅲ°,牙髓活力 :無反應;④38、48部分萌出,近中向傾斜生長;影像學檢查;X-ray線示:11、12根尖周大面積低密度透射影(圖1);CBCT示:11、12根周骨組織基本吸收,且呈橢圓形大范圍骨缺損(圖3-1、3-2、3-3)。
2、初步診斷:1)11、12 根尖腫物繼發(fā)感染;2)12畸形舌側窩、牙髓壞死;3)38、48 近中阻生。
3、治療方案:1)手術摘除11、12根尖腫物,手術方案選擇拔除11、12或保留11、12;2)38、48拔除(待手術結束后逐步處理);3)若試保留11、12手術成功后,考慮12牙冠已有變暗,美觀欠佳,需美白術(漂白或貼面);患者基于以上建議及綜合考慮,接受以保留患牙11、12的手術方案并簽署手術治療情同意書。
4、治療程度與步驟:
1) 牙周固定(圖4)
考慮11、12根周無骨組織支持,術前使用牙周夾板固定,穩(wěn)定11、12術中術后位置,并調磨咬合接觸。
2)11、12顯微根管治療+MTA根尖嚴密充填(圖5-1、5-2)
12插入牙膠尖,距根尖約3mm處,根管內有滲血,考慮牙根外吸收,炎性肉芽組織長入根管內。11、12顯微鏡下MTA嚴密充填根尖缺損區(qū)(長度約3-5mm),熱牙膠根管充填。
3)手術(腫物摘除術+根尖切除術+引導性牙周組織再生術GTR)(圖6-1、6-2、6-3、6-4)
切開翻瓣,剝離摘除11、12根尖腫物,平整根面;于11、12根尖段,切除約2-3mm;術中所見12根尖處外吸收,伴有炎性肉芽長入根管內。手術缺損區(qū)域行引導性牙周組織再生術GTR,于術區(qū)植入人工骨顆粒約0.7g,并蓋可吸收生物膜。摘除病灶組織送檢,報告符合根尖周囊腫組織病理學特點。
4)口腔宣教及定期(每3-6個月)復查隨訪
1、患者主觀感覺;2、患牙功能、叩診、松動度;3、瘺管愈合情況;4、牙齦檢查BOP;5、牙周袋探診PD;6、新附著水平檢查;7、牙槽骨再生方面;8、X線片(根尖片、CBCT),等。
5、術后32個月內復查回訪資料整理:??茩z查及X線片均無異常表現(xiàn)。(圖表1及圖7-1、7-2、7-3、7-4、7-5、7-6、7-7、7-8)。
6、術后3個月復查,11、12牙齦色粉質韌,無附著喪失;(圖9-1、9-2)
7、術后6個月復查,檢查:牙周夾板穩(wěn)固;處理:拆除牙周夾板,11、12無松動,牙齦色粉質韌,無紅腫;(圖10-1、10-2、10-3)
8、術后26個月CBCT(圖8-、8-2)及26個月(圖11-1、11-2)、32個月(圖12-1、12-2)的口腔復查:根周存在骨組織包繞,牙齦無退縮;
9、討論與體會
該病例是一例試保留手術病例,對于存在大面積根尖病變的患牙,如何處理病變范圍的牙齒,仍然存在爭議,為保證治療的穩(wěn)妥及徹底性,往往拔除累及的牙齒,但自然牙的組織生物性要優(yōu)于種植牙,隨著現(xiàn)在根管治療水平結合根尖手術、牙周手術,手術的成功率也大幅提高,因此該手術是一項可選擇的治療方式。
該病例僅是一個前牙區(qū)的典型病例,手術結論可能還需要更多的循證醫(yī)學和多樣本資料的證實,不能一概而論。
該病例是所涉及多專業(yè)科室,在病例處理設計方面上,需要多個科室會診及治療參與,并非單個科室醫(yī)生所能勝任,從中更能體現(xiàn)我們口腔臨床醫(yī)生不僅要本科室專業(yè)要精,而且更應該有全科的視覺角度考慮問題,及對患者負責任的理念,加強同各科的合作與會診溝通,從而同步提高口腔的綜合治療技術水平及能力。
在手術過程中也有了更多的體會:
①因患者根周骨組織所剩無幾,手術過程中需要以盡小的操作避免破壞牙頸部剩余的軟、硬組織結合,同時考慮如何充分利用屏障膜來實現(xiàn)GTR術,實現(xiàn)牙周膜細胞早期定植,以達到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骨質的再生;
②患牙的位置及鄰近解剖,可能會影響手術操作,今后在如何選擇手術適應證也是需要考量。
③該病例類型特點:病變原因是患牙牙髓炎致根尖周病引起牙周病變,患牙牙髓無活力或活力異常,牙周袋局限于個別牙或牙的局限部位,與根尖病變相連的牙周骨質破壞,呈燒瓶形,鄰牙的牙周組織病變輕微。雖然病變區(qū)域范圍較大,但手術預后較好。
參考文獻
[1]王霄、潘向勇、黎遠皋,根尖大面積病變手術治療的臨床治療觀察[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2010.28(6)641-645
[2] M Torabinejad,T Ford. Root End Filling Materials: A Review[J]. Dental ?traumatology,1996,12(4):161-178.
[3]李成章,牙周治療后組織修復再生[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09,193-196
[4] Imura N,Pinheiro ET,Gomes BP,et al. The outcome of en-dodontic treatment: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2 000 cases per-formed by a ecialist[J]. J Endod,2007,33(11):1278-1282.
[5] Caliskan MK. Prognosis of large cyst-like periapical lesions fol-lowing nonsurgical root canal treatment:A clinical review[J]. IntEndod J,2004,37(6):408-416.
[6] Schwartz-Arad D,Yarom N,Lustig JP,et al. A retrospectiveradiographic study of root-end surgery with amalgam and inter-mediate restorative material[J]. 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Oral Radiol Endod,2003,96(4):472-477.
[7]王霄. 根尖手術的臨床進展和意義[J]. 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2012,39(3):281-285.
[8]王昆潤,根尖周囊腫的手術治療[J].國外醫(yī)學.口腔醫(yī)學分冊,1994,(03),pp.173-174CNKI
[9]孟長民、段穆德、賀金榮、趙秀珍,顆粒狀羥基磷灰石在根尖切除術中的研究[J]口腔醫(yī)學雜志,1998(2)
[10]申靜、張海峰、靳淑鳳...文獻來源:54例持續(xù)性根尖周炎的顯微根尖外科手術1年的療效觀察 [J].華西口腔醫(yī) ? ?學雜志,2012,(04),pp.388-392CN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