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南熹
我最近喜歡上了一本來自印度的自傳體小說——《摔跤吧,爸爸》。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曾是印度國家級摔跤冠軍,后因生活所迫而不得不放棄摔跤。馬哈維亞希望他的兒子能夠幫他完成夢想,結果卻一連生了四個女孩,本以為夢想破滅的馬哈維亞卻在女兒身上發(fā)現(xiàn)了巨大的摔跤天賦,于是他將大女兒吉塔和二女兒巴比塔的長發(fā)剪下,脫掉長裙,穿上男孩的衣服,每天凌晨五點便起床訓練她們。
吉塔和巴比塔忍受不了這種魔鬼般的訓練,便將爸爸的鬧鐘從五點調到七點,當爸爸醒來后,便將水缸里的水灑一些到身上,裝作已經練習完畢的模樣,甚至還趁爸爸不注意跑去參加朋友的婚禮。
吉塔和巴比塔抱怨爸爸太嚴厲,但在朋友的勸說下,她們發(fā)現(xiàn),爸爸其實是愛自己的,是想讓她們多一種選擇,去主宰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在逼她們。從此便刻苦訓練,從邦冠軍到全國冠軍,最后到英聯(lián)邦冠軍,徹底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由此,我不自覺地想到了自己,我曾經在學習舞蹈的時候十分抗拒,壓腿不壓到底,踢腿踢到腰部便心滿意足了,下腰下到離腳一尺遠的地方就不動了……真的非常慚愧!看看書中的激勵與人物的選擇,我也應該讓自己的人生多一種選擇!在壓腿的時候,就算再疼也要壓到底才罷休,踢腿踢到頭頂,下腰抓到腳,跳舞時盡力做好每一個動作,做不好的動作在腦袋里仔細琢磨……
“梅花香自苦寒來”,開在冬天的梅花,不經一番嚴寒徹骨的考驗,哪能在雪中傲然挺立,散發(fā)芳香呢?就像吉塔和巴比塔一樣,不經過魔鬼般的訓練和堅持不懈的努力,哪能得到英聯(lián)邦冠軍,真正主宰自己的人生呢?
(指導教師:趙卷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