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東輝
螞蟻集團申購中簽者11月6日收到了退款,每簽還收到2.01元的申購款利息。這對中簽者來說蠻遺憾的,因為如果什么事也沒發(fā)生,很可能11月5日螞蟻就上市了。如果上市當(dāng)天就拋售,那么11月6日每簽收獲的就不只是34400元本金和2.01元利息,很可能這筆錢要翻個倍,甚至可能更多。
眼看煮熟的鴨子就這么飛走了,中簽者感到郁悶。畢竟要中一簽還是很難的。
如果我在這個時候?qū)χ泻炚哒f,沒什么可遺憾的,甚至應(yīng)該感到慶幸才對。估計中簽者會臭罵我一頓。如果我再說一句,慢點罵,我也是中簽者,容我把話說完,估計會讓我把話說完。因為我也是利益共同體中的一員,我總不會跟自己過不去吧?
我不說大道理,比如說螞蟻上市對A股市場會形成長期的“抽血”效應(yīng),因為這話沒人愛聽。中簽者本來就沒想那么多,想的是上市即拋,賺快錢,沒打算長期拿著做股東,未來哪怕洪水滔天,與我何干?其實這也是我的一部分想法。所以咱們不說別的,就說最實際的,能不能躺著就把這錢掙了?答案是不能,不僅不能,很可能還要虧本。
如果什么事也沒發(fā)生過,這錢當(dāng)然是躺著就掙了。如果是這樣,也就沒退錢這回事了,也就不會有今天這個話題了。問題是事情發(fā)生了,如果有兩個選擇,一是像現(xiàn)在這樣退款,二是按期上市,或延期上市,你選哪個?恐怕你還是會選擇退款。因為發(fā)生了這個事情后,大家的心理預(yù)期變了,68.8元的發(fā)行價就會覺得高處不勝寒了。
假定螞蟻仍然上市,那會發(fā)生什么?大概率會破發(fā),因為大家在心理層面會按照金融股的標(biāo)準重新估值,即便是按照核準制的23倍市盈率標(biāo)準,也大大高于銀行股的估值,也會破發(fā)。股票炒的就是心理預(yù)期,心理預(yù)期一變,估值也隨之改變。你還抱著原來的期望值不放,那就必然虧損。這個時候就會覺得還是退錢好了。
如果憑空要轉(zhuǎn)這么大的思想彎子,很多中簽者都會轉(zhuǎn)不過來。因為原來想的都是中了這一簽可以賺多少錢,絕對想不到虧損。但在情況發(fā)生重大變化后,再轉(zhuǎn)這個思想彎子就相對容易一些了,因為虧損的可能性被考慮進去了。當(dāng)想到或許賺不了多少錢,甚至可能虧損時,這個時候就會把本金的安全放在賺錢之上,心態(tài)就會放平,就會坦然接受退款的安排。
當(dāng)然,現(xiàn)實情況是沒的選,即便中簽者喜歡冒風(fēng)險博一把,也不給你這個機會,沒別的選項。之所以把這件事拿出來分析,是要舒緩中簽者的懊惱情緒,不要覺得退了款,虧大了,好像錯過了一個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種事真的說不清楚,有時候吃虧就是占便宜,當(dāng)你覺得煮熟的鴨子飛走了的時候,或許連虧損的風(fēng)險也一起飛走了,順其自然最好。
如果把中簽者的得失與螞蟻高管的得失進行比較,那就根本不值一提,他們才真的是錯過了一個億或幾個億,個別幾個高管甚至是錯過了上千億。公司還在啊,高管們的股份還在啊,不上市為什么會錯過這么多財富呢?這才是問題的關(guān)鍵所在,因為高管們的股份沒那么值錢,主要是靠上市來把泡泡吹大的。如果真的硬氣,就不要上市,就憑著非上市的股份,看看到底能賺多少錢。
所謂的造富運動是假,因為上市本身不會創(chuàng)造一分錢的財富,但不上市泡泡就吹不大。吹大的空泡泡是要靠二級市場的資金來填實的,所以不是上市造富,而是上市實現(xiàn)財富重新分配。怎樣重新分配財富呢?就是把二級市場投資者的財富拿來重新分配,有人賺了,就有人虧損,但是無論怎么分配,螞蟻的高管總是贏家。
明白了這個道理,中簽者就更不必懊惱了。為了自己那么小的得利,讓二級市場那么多投資者刀口“舔血”,何必呢?所以這個錢不賺也罷。其實仔細想想,原來大家那么高的期望值,還不是都被故事?lián)纹饋淼??為什么現(xiàn)在人們會一下子把期望值猛降下來了呢?只是因為這個故事不讓講了,正本清源,回歸常識,泡泡就破了。
有些中簽者可能太想賺這個錢了,為螞蟻鳴不平,覺得不該暫緩上市。有人說這是韭菜為鐮刀鳴不平,是得了韭菜病。如果只想到賺錢,沒想到虧錢,總覺得損失了,這個彎子確實可能轉(zhuǎn)不過來。如果再換個思路想想,A股退款好歹還拿到了2塊錢利息,H股退款還沒利息呢。這樣想想,心理可以平衡些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