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媛媛
(咸陽師范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2000年以來,印度寶萊塢電影打開了世界影壇的市場,也在中國形成了具有獨特色彩的風景線。印度寶萊塢一改以往觀眾對印度電影的臉譜化認知形象,從單一歌舞等戲劇感極強的表現(xiàn)手法中跳脫出來,更加注重戲劇藝術與現(xiàn)實生活和社會問題的緊密結合,注重對影視藝術層面中審美價值的凸顯與表達。從阿米爾·汗的《地球上的星星》(Taare
Zameen
Par
,2007)、拉吉庫馬爾·希拉尼的《三傻大鬧寶萊塢》(Three
Idiots
,2009),到涅提·蒂瓦里的《摔跤吧!爸爸》(Wrestling
Competition
,2016)、阿德瓦·香登的《神秘巨星》(Secret
Superstar
,2017)和薩基特·喬杜里的《起跑線》(Hindi
Medium
,2017)等,都是通過對于情感的切入與刻畫,探討了源于宗教、源于生活、源于信仰的人性最本初、最樸實的善良,而這些無關于英雄拯救世界、無關于飲食男女的愛情、無關于科幻懸疑的宏大敘事的簡單故事,不僅獲得了電影票房的漂亮數(shù)據(jù),還獲得了觀眾的良好口碑與情感認同。究其原因,應是印度寶萊塢在對宗教的理解、對歷史的思考與對人性良善的信任中,升華了原本生硬的現(xiàn)實主題,觸動了觀眾內心深處的柔軟,進而完成了電影藝術的呈現(xiàn)與表達。2018年春節(jié)檔,由卡比爾·汗執(zhí)導的影片《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在我國電影市場上映,成功獲得了中國觀眾的認可,在觀眾或喜或悲的淚水中,再一次成功完成了對嚴肅主題的柔化表達與升華。電影作為社會現(xiàn)實的藝術化反映,總是受到一定時期、一定地域不同文化風貌的影響。印度是一個深受宗教影響的國度,宗教文化在印度的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生活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印度國民幾乎都擁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印度83%的人信奉印度教,13%的人信奉伊斯蘭教。由英國殖民統(tǒng)治時期的“分而治之”政策演化而來的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的矛盾充斥在印度人民的生活當中,1947年,印巴分治觸發(fā)了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的流血沖突,導致印度與巴基斯坦在70余年的長期分裂中不斷發(fā)生暴亂與武力沖突,印度教徒與伊斯蘭教穆斯林間的矛盾也日益加深,憎惡、懷疑和埋怨的情緒充斥在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日常生活之中,更加深了二者對彼此的偏執(zhí)情緒與隔閡,影響著印度人民的行為習慣和思想觀念,同時也為印度的影視作品提供了創(chuàng)作背景和題材。宗教作為人們的精神力量出現(xiàn)在人類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中,宗教信仰通過引導人們對自身的反省與改造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轉化與超越,印度人民在長期的宗教沖突中并沒有停止對歷史的反思和對信仰內涵的思考與探索,這種反思與探索在影視作品中表達得淋漓盡致,也使得印度影視藝術作品在世界電影市場擁有獨特并鮮明的特色。
《小蘿莉的猴神大叔》于2015年7月17日在印度上映,2018年3月登陸我國電影市場。影片所講述的是擁有虔誠宗教信仰的印度大叔帕萬,跨過了國家、政治、宗教等重重阻礙,幫一名巴基斯坦小蘿莉沙希達重返故土與父母團聚的故事。該部影片以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手法,立足于平民視角審視了國家和宗教背后的社會生活和人們之間的關系,卻并沒有受到國家與宗教沖突這一原本嚴肅的背景和主題的影響,而是用沒有血緣牽絆的陌生人之間的情感為線索,在一個簡單并溫情的敘事文本中賺足了觀眾的眼淚,同時引發(fā)觀眾對宗教問題的深入思考。影片通過巴基斯坦清真寺中的老年智者道出了其對宗教信仰的理解:“我們歡迎任何人,無論是什么教派。所以我們的清真寺從來不鎖門?!边@種不拘泥于國家、民族和種種限制的博愛與接納,才是宗教信仰原本要賦予人們的品格。除《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印度導演奧米史·舒克拉的《噢,我的神啊》(OMG
:Oh
My
God
!,2012)和拉吉庫馬爾·希拉尼的《外星醉漢PK地球神》(Peekay
,2014)等影片也通過個人化的視角探討了宗教問題對印度社會和人民生活的影響,并試圖通過社會底層的呈現(xiàn)和藝術作品的審美價值,引發(fā)觀眾剖析宗教信仰的內核,剝開宗教矛盾與政治關系的外衣,回歸信仰向美向善的本源,引導觀眾將回歸信仰的本真,讓信仰成為向善向美的動力。雖然影片《小蘿莉的猴神大叔》所探討的是伴隨著血腥與暴力的宗教沖突問題,但卻通過種種表現(xiàn)手法為原本冷硬的內核包裹上了一層層糖衣,一步步地柔化了影片的嚴肅主題,并更進一步地使主題在柔化中實現(xiàn)升華。
一方面,影片用到了世界級電影大師曾多次使用的“大叔+蘿莉”的人物塑造模式。這一角色模式最為著名的代表作當屬法國導演呂克·貝松的《這個殺手不太冷》(Leon
the
Professional
,1994)中的萊昂和瑪?shù)贍栠_,除此之外還有美國導演的詹姆斯·曼高德《金剛狼3:殊死一戰(zhàn)》(Wolverine
3:Weapon
X
,2017)中的羅根和勞拉、韓國導演李楨凡的《孤膽特工》(The
Man
From
Nowhere
,2010)中的泰錫和小米、日本導演薩布(田中博樹)的《白兔糖》(Bunny
Drop
,2011)中的河地大吉與鹿賀凜、美國導演馬克·韋布的《天才少女》(Gifted
,2017)中的弗蘭克和瑪麗等,壯偉硬漢與軟萌的小蘿莉形成極為鮮明的形象對比,使觀眾對人物間的關系發(fā)展增添了期待與包容。與上述電影類似,影片《小蘿莉的猴神大叔》中的猴神大叔帕萬與小蘿莉沙希達的人物設置對主題的柔化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影片在敘事文本中加入了對宗教與社會的隱喻與映射,將“大叔與小蘿莉”的人物形象置于宗教沖突的社會背景之下。擁有著虔誠的宗教信仰、在宗教沖突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固執(zhí)甚至偏執(zhí)的印度大叔遇到了外表軟萌眼神清澈卻不會說話的穆斯林小蘿莉,這一對矛盾特征鮮明的人物形象不僅從側面映射出印巴兩國不可調和的宗教矛盾,也虛化了這種宗教矛盾的銳利與棱角。觀眾面對這一對人物時所生出的情感,正如影片中固執(zhí)真誠的大叔面對著單純善良的小蘿莉時一樣,原本根深蒂固的民族與宗教隔閡邊緣虛化,憎惡情感漸漸消融,取而代之的是人性最本初的良善、接納與信任,正是這樣一對人物角色的設置,加深了影片主題中跨越宗教矛盾的博愛與向善向美的信仰本質。另一方面,從類型化的角度來看,影片《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具有公路電影的元素。猴神大叔帕萬從偶遇小蘿莉沙希達的一刻起,就踏上了護送之路,在這一過程中,根深蒂固的宗教沖突與思想觀念中固有的偏執(zhí)情感讓帕萬一次次地陷入困境。這重重困境并非單純來自宗教沖突中的對立面,還來自帕萬的親人、自己所信奉的宗教、為之戰(zhàn)斗的國家和內心執(zhí)著的信仰。馬丁·斯科塞斯在《我說漫威電影不是電影,讓我解釋》中闡述了其對電影的理解:“電影應該是能夠帶來啟示的——于美學、于情感、于精神上的啟示。它是關于角色的——人的復雜性和他們矛盾的,有時甚至是悖謬的本質。在電影中,角色表現(xiàn)出他們會如何彼此傷害、彼此相愛,轉而又突然直面自我?!鼻∪珩R丁·斯科塞斯所說,在影片中,那些或外在、或內在的困境迫使帕萬審視和反思宗教隔閡和固有偏見,反思自我并直面自我,伴隨著原本被意識形態(tài)化的主人公的自我成長與重構,宗教沖突原本的尖銳與不可調和逐漸被剝離和消解,顯露出深層次的升華主題——呼喚人類回歸作為個體的獨立思考,呼喚寬容、尊重與本真。在影片中,帕萬決意親自送沙希達回到爸爸媽媽身邊,在跨越國界時,他因為對信仰教義的偏執(zhí)而三次直面守衛(wèi)邊境的士兵。在這三次與代表政治權力的士兵的正面交鋒中,代表政治權力的士兵完成了從意識形態(tài)到個人的轉化。而在進入巴基斯坦后,為了保護沙希達,躲避巴基斯坦方警察的追捕,盡管與自身的信仰相悖,帕萬還是進入了清真寺。此時,帕萬完成了自身從意識形態(tài)到人類個體的轉化,拋開了世俗、國家、宗教等外在力量的束縛,實現(xiàn)了個體思想和信仰的重構。無論從歷史上,抑或社會發(fā)展的進程來看,這種轉變似乎本應是伴隨著血腥、暴力與殘酷的,這部影片卻用一個軟萌小蘿莉的角色調節(jié),將主題的整個呈現(xiàn)過程緩和與柔化,用孩子毫無雜質的純真、良善與信賴,敲開了成人世界混雜著矛盾與沖突的冷硬大門,用情感的紐帶連接起政治與宗教爭端所挖出的鴻溝,令觀眾正視國家、民族、宗教間的仇恨與樊籬,反思信仰教義的目的與內涵,并為之所動容。
電影作為一種對生活現(xiàn)實進行再現(xiàn)和詮釋的藝術形式,內容和形式的設置均為影片主題的表達與傳遞服務,包括清晰明了地展現(xiàn)出影片所要詮釋的思想與順暢完成這種思想的傳遞,使觀眾更容易接納并形成自己的思考與觀點。鏡頭語言和情節(jié)設置是展現(xiàn)主題的常用手段。作為一部印度影片,《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并未完全丟棄極具印度風格的大段歌舞場面,在一些鏡頭的安排和設計上也具有十分濃重的戲劇性色彩,然而蒙太奇的運用和一些細節(jié)上的隱喻在為影片增添審美價值的同時,也很好地參與了影片主題的升華。
影片伊始,巴基斯坦村民圍坐在一起看球賽的情節(jié)令人印象深刻。村民們通過一扇正方形的窗戶看電視上直播的球賽,窗子里邊的電視里播放著激烈的球賽,窗子外邊的村民們屏息凝神,鏡頭透過窗戶展現(xiàn)村民們的形象,將村民們框在窗子的方格中,與正方形的電視機形成視覺上的呼應,將比賽的激烈和觀賽的緊張融合在一起,達成了十分巧妙的藝術效果,烘托出村民們情感中對國家的熱愛和期盼。這種感情在巴基斯坦贏得比賽后,小男孩親吻國旗時得到印證,同時也為接下來帕萬通過沙希達觀看球賽的表現(xiàn)得知她來自巴基斯坦的情節(jié)埋下伏筆。影片結尾,帕萬在記者的幫助下終于將沙希達送回家人身邊,而帕萬卻被巴基斯坦警察捕獲毆打。此時,沙希達和母親擁抱的畫面與帕萬慘遭毆打的畫面交叉呈現(xiàn),同一時間不同空間的場景以蒙太奇手法相結合,影像中強烈的情感對比將影片的敘事推向高潮,同時通過感情的調動與渲染將影片對宗教矛盾的質問和反思埋入每一位觀眾內心深處。除此之外,小羊的設置在映射小女孩兒的柔弱形象的同時,也巧妙呼應了影片的宗教議題。
馬丁·斯科塞斯認為電影是這樣一種藝術形式:電影所呈現(xiàn)在銀幕上的,是被電影語言所戲劇化詮釋出來的生活中出人意料的事,是以藝術的形式擴大對可能性的感知。在影片《小蘿莉的猴神大叔》中,無論是角色塑造、類型模式,還是鏡頭語言、敘事文本,均為主題的藝術化呈現(xiàn)服務,并且牢牢把握觀眾的觀影心理,通過情感的建立與渲染,在柔化主題的基礎上完成主題的升華與價值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