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君:科比曾這樣評價易建聯(lián):“天賦毋庸置疑。希望他能和我一起打球,我會告訴全世界他能達到怎樣的高度!”2016年,彼時還在NBA的易建聯(lián)主動要求離隊,理由是沒有滿意的位置和出場時間,因此他少拿了整整775萬美元的酬勞。他被認為是中國三大內(nèi)線,也一直努力扛著中國籃球前行,而遺憾的是,2020年8月15日,2019—2020賽季CBA總決賽的賽場上,易建聯(lián)重傷離場。8月16日,官方確認易建聯(lián)的傷情——跟腱斷裂,他本人發(fā)布微博感慨,“想奔跑的心終究是斗不過要剎車的身體”。
易建聯(lián)對遼寧第三場奪冠之際,跟腱斷裂。我想起了十一年前,姚明對湖人第三場的悲壯收尾。我們都不想看到這一幕:但可能,一個時代要結(jié)束了。
NBA有個里程mileage的概念,就像行車里程:人的身體有其極限,到一定程度,就沒法再持續(xù)健康了。像姚明的CBA總出場差不多五千分鐘,NBA總時間,差不多一萬七千分鐘。易建聯(lián)的NBA總時間,差不多六千分鐘。CBA總時間,2013年至今有統(tǒng)計的,差不多是一萬一千分鐘,2013年之前我找不到統(tǒng)計,算每場打25分鐘,加起來也有五千分鐘。2019年3月,易建聯(lián)成為CBA史上首個萬分五千籃板球員。如此來看易建聯(lián)的職業(yè)籃球里程,起碼兩萬兩千分鐘。如果加上各種國家隊比賽什么的——易建聯(lián)從2004年鉆石杯開始,至今為中國男籃出賽,起碼有十六屆各種國際賽事了。易建聯(lián)生涯總時長,很可能是中國籃球史上第一。
這還不算他魔鬼筋肉人的訓練對身體的壓力。去年世界杯期間寫到過的:易建聯(lián)沒有德克那么柔和的金雞獨立后仰投籃,也沒有夢幻步伐或天勾。他要位之后的翻身后仰投籃和擋拆切出后的接球長投,視覺上更多的是扎實。這是苦練而來的。觀察過易建聯(lián)的罰球就能明白,他罰球前置動作很多,動作不快,除了最后出手那一下,都不算柔和,但是扎實。
世界杯,賽前和半場大家投籃熱身。一般球員,都是偏放松狀態(tài)。而易建聯(lián),即便在熱身投籃時,也是“接球,彎膝下球,起,舉球到高點,出手”。不快,但是平衡又扎實。無論熱身、空位投籃還是面對防守投籃,他都是這樣子,做足每個環(huán)節(jié)的精確。
易建聯(lián)不算天才。他是靠苦練,練出了一身肌肉。靠苦練,過了而立之年,還能罰球率猛然躥到八成,三分率逼近四成。真是已經(jīng)把自己能榨出來的能耐,都榨出來了。但這些辛苦,對身體的負擔,當然也是點滴積累著的。這不,奪冠了,也倒下了。在奪冠之夜受傷,也算是打光最后一發(fā)子彈了?,F(xiàn)在看,易建聯(lián)跟腱傷了,花4到12個月養(yǎng)好傷,再出來打球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再恢復到巔峰狀態(tài),只有理論上的可能了。
當初納什帶著背傷和高齡要走時,鳳凰城球迷舉起牌子說:“Its OK, Nash, you can go.”我覺得對易建聯(lián),也差不多該是這個態(tài)度:他想繼續(xù)打,就耐心等他回來。他如果要就此退,也可以。畢竟他負重而行,太久了。就讓他做自己喜歡的選擇吧。作為球迷,真不該再向他索取什么了。
(摘自微信公眾號“張佳瑋寫字的地方”ID:zhangjiawei_1983,有刪減。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人物速寫·苦練與夢想】提到易建聯(lián),最先想到的詞是,苦練與夢想。2019年他達成了CBA史上首個萬分五千籃板——甚至,易建聯(lián)籃球生涯總時長可能是中國籃球史上第一。這樣的成績,靠的不僅僅是天賦,更多是苦練:即便只是熱身投籃,都力求動作精準。對自己要求嚴格的他,一直在拼盡全力追尋夢想。
【適用話題】籃球夢想;追求;苦練;熱血
(特約教師 趙御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