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雄偉
在呼蘭站下火車,直接坐公交前往蕭紅故居和蕭紅紀(jì)念館參觀。這是一座位于哈爾濱市郊區(qū)的小站,站體外面涂著橙黃的涂料,讓人仿佛穿越回了1980年代?;疖囀锹俚模皇强旖莸?。駛過有裂紋的一段油路,進(jìn)入呼蘭區(qū)繁華地段,司機(jī)告訴我前面是蕭紅大道,往左拐是目的地。蕭紅是這個區(qū)最有名的人,不光是文化名片,也是精神圖騰。對每一個熟知蕭紅的訪客,老百姓都投來希冀的目光——看看小城吧,文脈不斷,生生不息……
發(fā)表過蕭紅的書評,查過蕭紅的資料,看過關(guān)于蕭紅的電影,蕭紅在我眼里跟在其他文學(xué)青年眼里一樣,是至真至率的文壇“洛神”——文字洗練,滿懷悲憫,性情剛烈,來不得半點(diǎn)虛假。蕭紅大道很長、很直,許是呼蘭區(qū)最熱鬧的一條街道了吧?蕭紅故居依大道而建,大道依故居而名。故居前面的廣場十分開闊,有健身器材和休息長椅,當(dāng)?shù)匕傩招菹ⅰ⒘奶?,充滿濃濃的煙火氣。故居左側(cè)是新修繕的蕭紅紀(jì)念館。分上下兩層,依蕭紅生平年譜依次布展,從童年時光到少年奔波,從青年離落到撒手人寰,看著放大的照片、充滿情感的手稿、帶著體溫的雕塑,我一分鐘一分鐘地被感動、震撼!正如一位參觀者所言,蕭紅是一個漂亮姑娘!她的儀容充滿女性的美和清秀,透明的眸子里放出善良的光。她追求新文化新思想,為了追逐理想和愛情,寧做亂離人。
蕭紅寫了許多書,發(fā)表了許多文章,娟秀的字跡里透出執(zhí)著和對世事的不諳及讓人憐惜的天真!讀讀這首詩:“去年五月,正是我在北平吃青杏的時候,今年的五月,我生活的痛苦,真是有如青杏般的滋味?!笔捈t1931年把它用鋼筆小楷輕輕謄抄在稿紙上,筆觸纖細(xì)、舒展,似在呼喚真情,又似體貼愛人。
一幅畫出蕭紅一生漂泊路線的中國地圖前,立著一座蕭軍、蕭紅夫婦的石膏塑像。蕭紅伸直腿坐著,有些疲倦;蕭軍則昂首佇立,有股豪壯和粗暴之氣。從東北到京城,從京城到日本,從日本到山東,從山東到滬上,從滬上到西北,從西北到中南,從中南到南粵……短短的三十一年光陰,她流落了幾萬里地,接觸過那么多的男人和女人,名流與草根!她是不安分的人嗎?不然怎么會嫁給三個男人,視幾個男人為知己?流入松花江的呼蘭河那般潺湲,嚴(yán)肅的父親供女兒讀私塾念新學(xué),依舊留不住她較真兒的心、堅定的愛。
我在蕭紅回憶魯迅的文章和魯迅寫給“二蕭”的信箋前停留許久,“二蕭”對魯迅的崇敬是真心的,魯迅也給他們以真誠的引領(lǐng)、無私的照料。在魯迅面前,蕭紅像個活潑的小姑娘,無憂無慮,無猜無懼。先生像一座威儀的冰山,轉(zhuǎn)身,襄助,消耗了自己,庇佑著后學(xué)們的蓬勃和精進(jìn)。蕭紅是敏感、勇毅的人嗎?當(dāng)然了,東北鄉(xiāng)村的風(fēng)情畫,一坑一炕,一瓜一馬,一顆果子,一朵云彩,一個長工媳婦的死,一個麻面婆子的忍耐,都被她白描得那般仔細(xì),那么自自然然。正如她所說:“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個黃花,就開一個黃花,愿意結(jié)一個黃瓜,就結(jié)一個黃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黃瓜也不結(jié),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薄吧喜∷?,都沒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地長去,長大就長大,長不大也就算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huán)地走,那是自古也就這樣的了,風(fēng)霜雨雪,受得住的就過去了,受不住的,就尋求著自然的結(jié)果?!辈挥赂?、不心細(xì)的人怎會具備這種越軌的筆致?
瞻仰蕭紅故居的游客要比參觀紀(jì)念館的人多許多。故居坐落在蕭紅家老院落,很寬敞,四方的一個大套院,估計有六、七畝地大小。故居門前一個老漢在看守,穿著公家的制服,檢驗著入門游客的身份證件。套院里是東、西兩進(jìn)院落,蓋著十多座正房和廂房,青磚青瓦,歇山頂樣式,鑲著紋格的窗戶,看起來那么古樸,仿佛隔著窗子就可以觸到生活的溫暖。院落里錯落地種滿了黃瓜、豆角、蕓豆、蜀葵花、大梨花等等,是小菜園兒,小花地。樹秸插在園子里,豆角、黃瓜攀援上去,就是豆角架、黃瓜架。豆角花、黃瓜花素樸地、不動聲響地開著,不指望游人青睞,只想安靜過一秋。一只小貓在園子里跑,我抓住它,它不掙脫,還任別人拍照。一只小貓在靠近門口的榆樹下睡大覺,聽不見呼嚕聲,卻怎么扒拉怎么不醒。這是蕭紅逗引過的那只老貓的后代嗎?
我最屬意兩座蕭紅的雕像。一座在院子里的中軸線上,白色石膏所塑,青年蕭紅梳著學(xué)生頭,穿著旗袍,扎著圍巾,手捧一本書,坐在石臺上托腮凝思。我在東西南北、前后左右不同位置、不同角度給她照了相。我覺得這是蕭紅最好的狀態(tài),閑適、安恬、無諍、無擾,是我理想中嫻靜賢淑的蕭紅。另一座雕塑在一座倉房后面的菜園里,是鐵制塑像,女童嬌俏地?fù)е鵂敔數(shù)牟弊尤鰦?,爺爺戴著斗笠,披著對襟上衣,瞅著孫女兒,嘿嘿地笑……在《呼蘭河傳》里,爺爺是作者最親密的玩伴。蕭紅后來也回憶,童年里盡是父親的嚴(yán)厲和禮教的專制,只有爺爺?shù)臏厍閹Ыo她少許安慰。老式房子里,擺放著老式家具和老式農(nóng)具,所有的陳設(shè)都印著那個年代的灰塵、氣息和味道。透過它們,回味舊時東北鄉(xiāng)村的生活,那么親切,那么隨緣自在……
1936年身在日本的蕭紅,在寫給蕭軍的一封信上說:“窗上灑滿著白月的當(dāng)兒,我愿意關(guān)了燈,坐下來沉默一些時候,就在這沉默中,忽然像有警鐘似的來到我的心上:這不就是我的黃金時代嗎?此刻?!被爻痰穆飞希寐愤^呼蘭河,豐沛的河水雍容地從城外流過,泱泱,湯湯,流得那么從容,那般渾厚,河上漁歌互答,兩岸草木繁茂,莊稼生長,一派祥和景象……這也是我們的黃金時代吧?我想。
喜歡俄羅斯文化,寬厚雄渾,深沉凝重,從果戈里的戲劇到托爾斯泰的小說,從柴科夫斯基的音樂到列賓的畫,莫不充溢著一股浩然之氣、壯烈之風(fēng)。2016年,俄羅斯世界杯舉辦之時,電視主持人手里的吉祥物——套娃吸引了我,它漂亮、絢麗、小巧、精湛。整體圖案是一個橢圓體的、身著俄羅斯傳統(tǒng)服裝的女娃形象。彼時,我還不知道套娃是俄羅斯傳統(tǒng)手工藝品,是大娃套小娃、層層包裹起來的玩具“尤物”。
9月,赴哈爾濱旅游。中央大街上,俄式風(fēng)情店鋪林立,馬迭爾冰棍兒的涼和甜、里道斯紅腸的香和膩讓人喜歡,而名為安德烈維奇的店的連鎖紀(jì)念品商店里展示的套娃產(chǎn)品更讓人著迷到不忍離去。一排套娃醒目地立在展柜上,有大有小,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紅有藍(lán),有全景上色,有局部渲染……圓柱形的娃娃線條均勻圓潤,俄羅斯小姑娘的發(fā)髻、頭飾、眉眼、目光皆被雕刻得栩栩如生。有的套娃上面還有圓頂教堂圖飾的裝扮,十字架,彩色門廊,亮晶晶,光閃閃。套娃底座和外包裝盒上繡著秀麗的俄文,店員告訴我說,這是俄國工匠在椴木上親自挖空、雕塑、描摹、制作而成,凝聚著他們高超的創(chuàng)意和心血。我挑選的那個套娃高近20厘米,由外到內(nèi),有十多層重疊。打開最外層“大娃”的頭頂部,豁然看見里邊是空膛的,第二層“娃娃”安坐其間,依然絢爛逼真,如描如繪。如法炮制,依次類推,余下的幾層娃娃抽絲剝繭一樣展開,她們的容顏精靈一樣呈現(xiàn),溫婉,柔情,顯出非一般的異域浪漫和人文之風(fēng)。
套娃,多么溫暖而多情的名字!追尋它的傳說,發(fā)現(xiàn)那是一個踏入疆場的士兵給心中戀人的手做信物。戰(zhàn)士采擷家鄉(xiāng)山崗上的樹木,一刀一刀挖掘下去,刻出戀人的臉形和神態(tài),連衣飾也是美侖美奐的,充滿故鄉(xiāng)風(fēng)土的質(zhì)樸和清純。他對戀人的愛無以復(fù)加,雕完一個再雕一個,攜帶起來不方便,便茅塞頓開地用由大套小的方法將娃娃們羅列起來、套圈放置。
多么心靈手巧的人!多么勇敢而有愛的士兵!俄諺有云:英雄不是回到故鄉(xiāng)就是戰(zhàn)死殺場。我們不記得第一個套娃制作者的名字,他很可能長眠伏爾加河畔或高加索山脈的縫隙里,頂著硝煙和炮火,沖殺在隊列的最前面,義無反顧,視死如歸——為著勝利,為著光榮,為著高貴的靈魂,獻(xiàn)出年輕的身軀和寶貴的生命!就像歌曲《喀秋莎》《白樺林》所歌唱的那樣,“正當(dāng)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曼的輕紗;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姑娘唱著美妙的歌曲,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鷹;她在歌唱心愛的人兒,她還藏著愛人的書信。”“靜靜的村莊飄著白的雪,陰霾的天空下鴿子飛翔。白樺樹刻著那兩個名字,他們發(fā)誓相愛用盡這一生。有一天戰(zhàn)火燒到了家鄉(xiāng),小伙子拿起槍奔赴邊疆。心上人你不要為我擔(dān)心,等著我回來在那片白樺林……”倔強(qiáng)、可愛的俄羅斯年輕人為親人和祖國獻(xiàn)出一切,平凡而偉大,繾綣而堅強(qiáng)!而展示峻烈、豪邁的悲劇美是俄羅斯文學(xué)的一大主題?!稇?zhàn)爭與和平》《靜靜的頓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無論是俄羅斯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還是前蘇聯(lián)建國早期的長篇小說,都以浩翰、白雪茫茫的戰(zhàn)爭為背景,表現(xiàn)人民的勞動、奮斗、愛好和平的品格和崇高的人道。俄羅人好飲、多飲度數(shù)高的烈酒,見面時會有擁抱、接吻、握手等非常奔放的問候禮儀。不是因為他們天生粗俗,而是在廣袤的高緯度大平原,遠(yuǎn)離繁華,親人遠(yuǎn)去,地廣人稀,高寒、荒涼和無盡的孤獨(dú)常常與人們?nèi)缬半S形,不暢飲開懷不足以澆愁,不友善好客不足以心寬體胖!所以,見到一個胡子拉茬、冰天雪地里穿高筒靴的俄羅斯人你千萬不要驚異,不要害怕,也不要嫌惡,他本善良——人本來就不可貌相。
是啊!套娃雖小,卻是俄羅斯國寶一樣的標(biāo)識。套娃、掛毯、樹皮畫、木雕等手工藝品古靈精怪,惹人喜愛,誕生于山村、郊野、河邊、墓園,誕生于百姓對親人翹首引頸盼望時,誕生于捷報傳來、喜極而泣的磅礴激情里,惟妙惟肖,一板三眼,巧奪天工,嘔心瀝血……是“一寸山河一寸血”上的歷史傳承,是人民辛勞、團(tuán)結(jié)、自強(qiáng)、堅不可摧的薪火接力!
我把套娃從千里之外的哈爾濱帶回家,沉甸甸的,穩(wěn)當(dāng)當(dāng)?shù)?。拆開包裝,女兒愛撫著,注視著,不忍釋手。她提到了布老虎,那是東北鄉(xiāng)間老婆婆閑余時間信手繡制的產(chǎn)物。布老虎鞋、布老虎蒲團(tuán)、布老虎玩偶甚至名噪一時的布老虎圖書,皆把勇猛的虎作為圖騰,描繡于物外,默念于心懷。布老虎金剛怒目圓睜,虎紋斑斕華麗,氣勢威武強(qiáng)大,祛邪避兇,見招拆招。人們喜歡虎,把虎形珠符掛在胸前,把虎形飾物置于案頭,甚至喜歡看以虎為主角的影視片,不是喜歡虎的猙獰,學(xué)習(xí)虎的殘暴,而是期望體格像虎一樣強(qiáng)健,借虎的威猛嚇退罪惡與奸狡,讓平安吉祥之花綻放眼前!
晚上,月漫星河,女兒摩娑著套娃,嘴里念叨著好聽的俄羅斯童話。她仿佛看見了北方凜冽、挺拔、一望無際的白樺林,她把夢做到天邊,寄托到活潑的套娃身上——那是一個沒有戰(zhàn)火,沒有饑寒,沒有欺瞞的地方,世界充滿愛,真情永駐,漂漂灑灑向人間!
哈爾濱,地處北國,號稱“冰城”。歷史上,許多俄國人、猶太人曾經(jīng)商、定居于此,商旅輻輳,過客云集,亦稱“東方莫斯科”。幼時,聽廣播小說《夜幕下的哈爾濱》,我黨地下工作者和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長大后,看電視劇《闖關(guān)東》,哈爾濱濃郁的異國風(fēng)情、剛毅的城市性格,又一次深深吸引了我。人說哈爾濱人長相俊朗、白凈、挺拔,我多么想蒞臨這座英雄城市的腳下,親眼仰慕她的威儀峻峭啊!
初秋,趁著休年假的當(dāng)口得以乘坐高鐵跨越三省八市尋訪夢中的哈爾濱城。一路上,東北大平原的草甸、稻田、森林、河湖畫軸一般在眼簾徐徐展開。萬里森林、千里稻田、四方草甸,整齊如矩,平順如阡。還有溫柔河湖之水,充沛豐盈,寬厚、沉靜流淌,灌溉著兩岸植被和村戶人家。草甸的野、森林的綠、稻田的香、江水的清泠合起來就是遼闊無垠的天域贊歌,聽起來沉醉,品起來純粹!
在哈爾濱西站下車。這是一座現(xiàn)代化的高鐵站,流線形、陶紅色、豎條紋站體設(shè)計是前衛(wèi)鮮活的現(xiàn)代派風(fēng)格,極具視覺沖擊力。1元公交車不貴,安全員師傅目光炯炯,指引黃金路段。一路經(jīng)過哈工大、蕭紅中學(xué)、哈藥六中這些人文地標(biāo),進(jìn)入老城區(qū),領(lǐng)略哈爾濱站——這座統(tǒng)轄四十萬平方公里黑土大省的中央大站的氣魄和豪情。正值秋日黃昏,八方旅客流水一樣涌進(jìn)哈站前南北廣場,或徜徉,或靜坐,有的不約而同地圍成圈,封閉、圓融,抬頭看看落日,看看霓虹,及欣喜的臉、大大的城池。我卻一頭扎進(jìn)果戈里大街的果戈里書店,被她的優(yōu)美浮雕打動,由她莊重的氣場俘虜?!妒八胝摺贰都屣?zāi)シ坏奈钑贰栋鼛锏呐恕返扔∠笈衫L油畫被放大張貼,畫面強(qiáng)烈的色彩、堅硬的線條、凝重的情愫牽念著心。果戈里和大衛(wèi)處子一樣佇立在書店二樓當(dāng)央——在我眼里,仿佛那不是雕塑的偶像而是神圣的精神模范。
第二日,尋訪中央大街。這是一座聚合了歐陸建筑精華典范、充滿浪漫人文情懷的步行街道。柔石鋪道,綠植樹立兩邊,歐式煤油燈罩古樸典雅,《卡秋莎》《貝加爾湖畔》的歌聲縈繞耳邊。街道兩側(cè)門店房屋主體剖面圓潤,檐角垂直、平行、交叉,顏色有或濃艷或溫和的紅色、黃色、橙色,招牌上寫著“安德烈維奇的店”“秋林里道斯”等漢譯俄文名字——這座是百多年前的洋行原地,那座是開埠營商時的公司舊址,頗具有時尚品位、小資情調(diào)和歷史帶入感。漫步欣賞,間或步入一爿小店,帶上一只俄羅斯套娃,喂上一群落地的鴿子,跟一座拉小提琴的貴族坐像合影,看那么多背包客甜蜜自拍——瞬間之內(nèi),也有了學(xué)藝的沖動,購物、讀報、談情、旅拍,琢磨下手工藝,聽雋永的鐘聲,像鴿子一樣幸福的生活——哈爾濱人愛讀《生活報》,一份發(fā)行全國、享有盛譽(yù)的市民報紙。一大早,冰城草野宇下的大事小情圖文并茂,在報上一覽無余……在兩公里長的中央大街上,我還品嘗了人們都愛吃的馬迭爾冰棍——始創(chuàng)于1900年,吃起來香脆,甜而不膩、爽而不滑,營養(yǎng)成分極多,營養(yǎng)價值極高。
中央大街盡頭是松花江畔。松花江是一條英雄的江河,5000多米寬,濁厚、澎湃、洶涌,解放前多次上演決口沖堤的戲碼,解放后也汪洋恣肆,洪峰最多沖到120米上下。我軍民眾志齊心,頑強(qiáng)馴服,松花江自此如溫柔多情的慈母,賜予兩岸軍民以風(fēng)光、以物產(chǎn)、以浪漫的情懷和綺麗想象。江邊百多米高的抗洪紀(jì)念塔巍然聳立,仰視她就是仰視一種英雄主義的硬度和高度。那是一股搏擊風(fēng)浪、誓死向前的精神,它銘刻我心,大音稀聲。
搭上游船,駛到松花江對岸的太陽島。太陽島是江水沖擊成的中型沙洲石丘島,長10公里,寬8公里,島上植被極其茂密、豐厚,且種類齊全,花草林泉樹、鹿鼠鵝石湖,一應(yīng)俱全。島上步道4條,環(huán)繞、貫穿島內(nèi)中央、邊境。愛騎行的人騎行,愛跑步的人跑步,呼吸著江水潤過的、植物濾過的空氣,看湖水倒映青天,天鵝戲舞湖畔,美人撥弄琴弦,老人引頸歌唱——你渾身的燥氣和戾氣消失得干干凈凈,融化在這塊著名避暑勝地、融化在清新永凈的大自然懷抱里。太陽島上還專門設(shè)有東北抗聯(lián)浮雕園林。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李兆麟等抗聯(lián)英雄群像矗立在那里,襯著綠草如茵,托著天光水色,栩栩如生——工作時低頭,沖鋒時嘶吼,就義時昂首,犧牲時瀟灑自若。山壓不垮,槍打不滅,榮華富貴哄不服——這就是英雄的抗聯(lián)戰(zhàn)士,把鮮血灑在異鄉(xiāng),灑在白山黑水,迎風(fēng)傲霜,凜然壯烈,女兒身冰清玉潔,男兒志比金更堅!哈爾濱市內(nèi)許多街道以英雄的名字命名:尚志大街、兆麟大街……以示對英雄的紀(jì)念和尊敬。
離開太陽島,步行3里來到索菲亞廣場瞻仰索菲亞教堂。這是一座東正教建筑,由俄國傳教士于1906年牽頭建造。整座教堂為庭式建筑,高大、雄偉,通體紅磚筑就,內(nèi)部木制結(jié)構(gòu)。俯瞰教堂,宛若拉丁十字。仰視教堂,巨大飽滿的綠色洋蔥頭穹頂,統(tǒng)率著四翼大小不同的帳蓬頂,莊嚴(yán)肅穆,懾人心魄。高聳入云的金色十字架與紅磚綠頂相輝映,迎面飛來裊裊婷婷的鴿群,鐘樓敲響鐘聲,廣場上游人如織,讓人覺得天地如此之廣闊,胸懷已經(jīng)盛滿了全世界的愛與美好!
回鄉(xiāng)給家人帶上幾根哈爾濱紅腸,鮮紅、醇厚、香膩。哈爾濱,浪漫陽剛!你英姿颯爽的氣質(zhì),你柔美多情的風(fēng)景,常存我心,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