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靜 周鵬 王秋林 胡軍 侯霽芯 王沛堅
成都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心內(nèi)科(成都6105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非常嚴重的階段,據(jù)統(tǒng)計,AMI的院內(nèi)病死率曾一度高達17%以上[1],5年病死率高達40.2%[2]。據(jù)推算,我國每年新發(fā)AMI 約70 萬人,從2005年開始,AMI 死亡率呈現(xiàn)快速上升態(tài)勢,2016年我國AMI 死亡率城市高達58.69/10萬,農(nóng)村高達74.72/10萬[3]。AMI是心肌缺血導(dǎo)致的心肌細胞壞死,常常發(fā)生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侵蝕、血栓堵塞遠端血管所致,即Ⅰ型AMI[4]。既往研究表明[4-9],導(dǎo)致AMI 發(fā)生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多種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雖然AMI 發(fā)病率高、預(yù)后不良,但隨著冠狀動脈造影、冠脈支架植入術(shù)的普及大大降低了AMI的死亡風險[10-11]。但是在臨床中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有相當一部分AMI患者并無典型的心絞痛癥狀,常常就診于除心內(nèi)科之外的其他科室,不能被及時發(fā)現(xiàn),通過做心電圖、心肌酶學檢查發(fā)現(xiàn),全球2018 第四版心肌梗死通用定義[4]將這部分AMI命名為無痛性心肌梗死或無癥狀性心肌梗死(sil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SMI)。國內(nèi)對于SMI的研究相當缺乏,既往有研究顯示[12],SMI 的預(yù)后和有癥狀的AMI一樣差。同時在臨床工作中發(fā)現(xiàn)SMI常常合并高血壓(hypertension,HTN),而我國擁有2.45 億龐大的高血壓群體[3],如何及時診斷出高血壓患者發(fā)生SMI(HTN-SIM)成為當下的難題。本研究旨在揭示HTN-SIM 的臨床特征及高血壓發(fā)生SIM 的危險因素,以期為SMI 的防治提供更多循證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住院HTN-SIM 患者51 例,同期選取高血壓患者140 例。納入標準:(1)符合全球2018 第四版心肌梗死通用定義提出的SMI 診斷標準[4];(2)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中關(guān)于高血壓的診斷標準[13];(3)年齡≥40 歲;(4)入院時Killip 分級Ⅰ~Ⅳ級(參照《實用心臟病學》第五版給出的Killip 分級標準[14])。排除標準:(1)既往發(fā)生過心肌梗死者;(2)既往有PCI 史、CABG 史;(3)心悸、腹痛、牙痛、頸痛等異位疼痛患者;(4)活動性消化性潰瘍者;(5)惡病質(zhì)疾病者,如血液系統(tǒng)疾病、腫瘤患者;(6)嚴重的凝血障礙、肝腎功能不全者;(7)精神疾病者;(8)資料不完整者。
1.2 方法收集在我院住院符合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的HTN-SIM、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人口統(tǒng)計學資料、吸煙史、基礎(chǔ)心血管病史、既往史、合并癥、實驗室指標等數(shù)據(jù)。其中人口統(tǒng)計學資料為入院時采集的數(shù)據(jù),實驗室指標中:血常規(guī)、肌鈣蛋白、腎功能、電解質(zhì)、BNP、血尿酸為入院30 min 內(nèi)取外周靜脈血檢測的結(jié)果,其余指標: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等均為入院次日清晨空腹取外周靜脈血檢測的結(jié)果。所有入選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 軟件對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偏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M(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用χ2檢驗。對單變量分析中有顯著差異的指標,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影響高血壓發(fā)生SIM 的危險因素。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HTN-SIM組與高血壓組的一般基線特征單因素分析顯示,與高血壓組患者相比,HTN-SIM 組患者年齡更大,高血壓病程更長,肌鈣蛋白-I、BNP、尿酸水平更高,LVEDD 更高,LVEF(%)更低(均P<0.05)。兩組在性別、BMI、收縮壓、舒張壓、心率、白細胞計數(shù)、吸煙史、血紅蛋白、白蛋白、總膽紅素、尿素氮、肌酐、胱抑素C、甘油三酯、膽固醇、HDL-C、LDL-C、Hcy、空腹血糖、IVST、LVPWT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HTN-SIM 組與高血壓組的一般基線特征Tab.1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of HTN-SIM patients and HTN patients ±s
表1 HTN-SIM 組與高血壓組的一般基線特征Tab.1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of HTN-SIM patients and HTN patients ±s
注:BMI 為身體質(zhì)量指數(shù),BNP 為B 型腦鈉肽,Hcy 為同型半胱氨酸,IVST:舒張期室間隔厚度,LVPWT:舒張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EDD:左心室舒張末內(nèi)徑,LVEF 為左室射血分數(shù)
變量性別(男)[例(%)]年齡(歲)BMI(kg/m2)高血壓病程(年)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心率(次/min)白細胞(×109/L)吸煙史[例(%)]肌鈣蛋白-I[M(P25,P75),μg/L]BNP[M(P25,P75),pg/mL]血紅蛋白(g/L)白蛋白(g/L)總膽紅素(μmol/L)尿素氮(mmol/L)肌酐(μmol/L)尿酸[M(P25,P75),μmol/L]胱抑素C(mg/L)甘油三酯(mmol/L)膽固醇(mmol/L)HDL-C(mmol/L)LDL-C(mmol/L)Hcy(μmol/L)空腹血糖(mmol/L)IVST(mm)LVPWT(mm)LVEDD(mm)LVEF(%)Killip 分級Ⅰ級[例(%)]Ⅱ級[例(%)]Ⅲ級[例(%)]Ⅳ級[例(%)]HTN-SIM 組(n=51)30(62.7)66.83±9.05 22.87±1.49 8.57±2.03 154.09±7.46 78.25±13.69 75.86±21.95 8.12±2.09 26(51.0)2.48(0.2,8.02)62(32,83)123.40±17.65 39.69±5.46 22.12±1.25 8.42±4.37 107.61±67.43 388(301,536)1.24±0.44 1.20±0.54 3.95±0.90 1.06±0.33 2.43±1.09 14.27±6.43 7.36±2.12 11.93±1.03 11.58±1.37 48.54±3.70 52.35±4.67 22(43.2)18(35.3)9(17.6)2(3.9)高血壓組(n=140)83(59.3)60.02±7.24 22.65±2.43 4.26±1.17 151.22±10.80 76.14±6.72 76.63±23.69 8.68±3.04 69(49.3)0.02(0.01,0.03)17.45(11.33,48.98)122.03±20.17 40.29±2.97 19.58±0.47 8.40±5.03 90.41±37.08 351.5(271.5,466)1.27±0.48 1.28±1.13 4.00±1.25 1.12±0.62 2.22±0.77 16.46±7.41 7.40±4.20 11.42±1.15 11.35±0.92 42.76±3.42 61.70±2.44 t/χ2/Z 值0.187 2.205 0.802 10.627 1.325 1.418-0.201-1.112 0.043-9.665-4.691 1.095-1.721 1.814 0.613 1.793-1.976-1.590-0.793-0.628-0.579 1.226-1.386-0.740 0.198 0.314 5.714-9.530 P 值0.666 0.037 0.422<0.001 0.189 0.145 0.841 0.264 0.836<0.001<0.001 0.287 0.091 0.068 0.540 0.074 0.048 0.133 0.427 0.504 0.550 0.214 0.172 0.433 0.749 0.652<0.001<0.001
2.2 HTN-SIM 組與高血壓組入院癥狀、用藥及合并癥的比較單因素分析顯示,與高血壓組患者相比,HTN-SIM 組患者出現(xiàn)頭暈、呼吸困難癥狀更多,有口服ACEI/ARB 藥物史和患有冠心病、高尿酸血癥占比更高,見表2。
表2 HTN-SIM 組與高血壓組入院癥狀、用藥及合并癥的比較Tab.2 Comparison of admission symptoms,medication and complications between htn-sim patients and HTN patients例(%)
2.3 影響高血壓發(fā)展成SIM 的危險因素以高血壓患者是否發(fā)展為SIM 為因變量(HTN=0,HTNSIM=1),將單因素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指標(即年齡、高血壓病程、肌鈣蛋白-I、BNP、尿酸、LVEDD、LVEF、頭暈、呼吸困難、ACEI/ARB、冠心?。┘拔鼰熓芳{入為自變量進行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高血壓病程長(OR=1.092)、冠心病史(OR= 3.107)為高血壓發(fā)展成HTN-SIM的獨立危險因素。高血壓病程每增加1年其發(fā)生SIM 的風險增加9.2%,既往有冠心病病史相較于無冠心病病史的高血壓患者發(fā)生SIM 的風險增加2.107 倍,見表3。
表3 HTN-SIM 的獨立危險因素Tab.3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HTN-SIM
有研究[15]顯示,9 498 例成年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平均隨訪8.9年發(fā)現(xiàn),SIM 發(fā)生317 例,占AMI 的比例高達45%,有著與有癥狀性AMI 同樣差的預(yù)后;而且SMI 中高血壓占比高達41%。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與高血壓組患者相比,HTNSIM 組患者年齡更大、高血壓病程更長。既往研究顯示[12,15-19],年齡是心血管疾病普遍的危險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器官衰退更易發(fā)生心血管疾病,與本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AMIER等[17]的研究顯示,該研究納入了392 例AMI 患者,其中SMI 患者32 例占比8.2%,與有癥狀的AMI 相比,SMI 組年齡更大,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FRESCO 研究[20]顯示,AMI 合并高血壓較未合并高血壓的AMI 患者預(yù)后更差。高血壓作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常常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為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險因素。有研究[17]顯示,由高血壓發(fā)展為冠心病平均約為6年,未罹患高血壓人群發(fā)展為冠心病平均11年,可見高血壓、在冠心病、AMI 中起著關(guān)鍵作用。本研究還顯示,與高血壓組患者相比,HTN-SIM 組患者尿酸水平更高,合并高尿酸血癥患者較多。
既往研究[21]顯示,高尿酸血癥與AMI 顯著相關(guān),血尿酸水平有望成為SIM 的重要篩查因素,但目前尚缺乏此方面的研究。
在本研究中顯示,HTN-SIM 組發(fā)生頭暈、呼吸困難癥狀患者更多,揭示對于頭暈、呼吸困難的高血壓患者需警惕HTN-SIM 的發(fā)生,因此需要重視心電圖、心肌酶、肌鈣蛋白等指標。Logistic 多因素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高血壓病程長、冠心病史為高血壓發(fā)展成為HTN-SIM 的獨立危險因素,高血壓病程每增加1年其發(fā)生SIM 的風險增加9.2%,既往有冠心病病史相較于無冠心病病史的高血壓患者發(fā)生SIM 的風險增加2.107 倍。冠心病作為發(fā)生Ⅰ型AMI 的病理生理基礎(chǔ),臨床上常見的AMI 為Ⅰ型AMI。HUIKURI 等[22]通過5 869例心源性猝死患者尸檢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冠心病猝死者高達74.8%。胡云霞等[23]研究納入60 例老年SIM 患者,經(jīng)logistic回歸校正發(fā)現(xiàn),冠心病家族史為SMI 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
綜上所述,大齡、高血壓病程長、并存病多是HTN-SIM 的臨床特征,頭暈、呼吸困難是HTN-SIM常見的臨床癥狀,臨床工作中發(fā)現(xiàn)高血壓合并有頭暈、呼吸困難癥狀時及時完善心電圖、心肌酶檢查是必要的。此外筆者還發(fā)現(xiàn)高血壓病程長、冠心病史為高血壓發(fā)展成HTN-SIM 的獨立危險因素,還需更大樣本量的研究加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