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面從嚴治黨,落腳點在“治”,延安精神對現階段加強全面從嚴治黨具有重要啟示。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以人民利益為中心、嚴抓黨風黨紀等延安精神的內涵表現有利于共產黨加強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升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助力偉大事業(yè),實現偉大夢想。
關鍵詞:延安精神;全面從嚴治黨;堅定政治方向;為人民服務
近年來,黨中央不斷強調加強全面從嚴治黨,將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提升到一個新的戰(zhàn)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敝袊伯a黨歷來重視加強黨的建設,在領導中國革命過程中時刻強調從嚴治黨,總結出了一套經過實踐檢驗的管黨治黨工作方法,其中特別是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十三年的革命斗爭中產生的延安精神。
在延安,中國共產黨狠抓黨的建設,黨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的全面勝利,最終建立了獨立的社會主義中國,凝聚升華出的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延安精神是從嚴治黨的“利器”和“壓艙寶”。
一、堅定政治方向是靈魂
中國共產黨在延安的十三年,延安成為黨進行革命斗爭的指揮部和大本營,中國共產黨也逐漸成為中國革命的中流砥柱,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從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到取得全國性的勝利,關鍵就在于中國共產黨在延安的革命斗爭始終都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這也是延安精神活的靈魂。
政治方向是指人們的思想信念和革命追求,它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實踐性和時代性。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堅定”,即堅持到底,堅定不移;二是“正確的”,即政治方向必須是科學的,符合中國革命、建設發(fā)展實際的。無產階級正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艱苦的革命斗爭中將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黨在延安的革命斗爭中,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共產主義理想作為始終堅持的政治方向,主要原因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是進行革命斗爭的前提。不堅定的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革命者將很容易誤入歧途,革命者將失去面對困難與挫敗時的斗志,革命也必將走向失敗。第二,是由當時復雜的革命形勢決定的。為積聚全國抗日力量,中國共產黨全力促進形成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紅軍接受改編、共產黨員到國民黨政府任職、根據地民主政權吸收資產階級人士加入,面對當時復雜的革命形勢,若不加強政治方向教育,共產黨的純潔性將大打折扣,革命的堅定性將大打折扣,革命將會有失敗的危險。第三,是由當時革命隊伍的思想狀況所決定的。黨帶領隊伍轉戰(zhàn)延安時,馬克思主義理論傳入中國才20年左右,黨組織接受理論的熏陶不足,由于常年艱苦的革命斗爭,黨對革命隊伍開展的思想教育和理論學習不足,面對復雜艱苦的革命形勢,革命隊伍容易迷失斗爭方向,甚至走上右傾道路。這三點因素共同決定了黨堅定正確政治方向的必要性。
為促進黨領導的革命斗爭能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共產黨通過多種形式加強政治教育。一是創(chuàng)辦學校。在毛澤東同志的主張下,1936年夏天,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成立,后更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勾髮⑵浣逃结樐毧偨Y為“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抗大自創(chuàng)辦之初就將教育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及中國共產黨的綱領政策作為主要教學任務。除抗大外,延安時期還創(chuàng)辦了中共中央黨校、陜北公學等二十余所學校,充分鍛造了革命隊伍意志品質,促進革命隊伍堅定政治方向。二是撰寫著作。在延安的十三年,毛澤東等一批黨的領導人撰寫了大量著作和文章,系統(tǒng)介紹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以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如毛澤東的《論持久戰(zhàn)》《矛盾論》《實踐論》等著作,對革命隊伍堅定政治方向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三是整風運動。1941年5月到1945年4月,黨在延安領導開展了一場為期近4年的整風運動,對全黨和黨領導的革命隊伍進行了全面的馬列思想教育和黨的路線教育。這次整風運動在全黨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進一步增強了黨在政治方向上的堅定性。
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靈魂,也是加強全面從嚴治黨的前提。現階段,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紛繁復雜的思想涌入國內,黨內很多同志的思想出現不同程度的動搖,進一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迫在眉睫。通過加強黨對教育的領導,培養(yǎng)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共產主義的可靠接班人;通過對黨的先進理論及實踐經驗進行及時總結凝練,促進正確的政治方向得到更廣的傳播;通過加強作風建設,大力扼殺腐敗之風,時刻保持黨內風清氣正。
二、為人民服務是根本
1944年9月8日的延安,在張思德同志的追悼大會上,毛澤東首次提出了“為人民服務”,這一思想也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在中共七大被寫入黨章。密切聯(lián)系群眾是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在經濟、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下仍能取得全國勝利的最根本原因。
為人民服務思想是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與中國傳統(tǒng)“民本”思想以及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產物。中國傳統(tǒng)“民本”思想將君主和人民群眾做了“載舟覆舟”的比喻,強調應重視人民群眾的力量。馬克思主義思想強調,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和社會的主人,同樣強調人民群眾的力量不可忽視。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根本宗旨是由自身性質決定的,也是歷史發(fā)展必然。
延安時期,共產黨強調,要時刻把人民利益放首位,這不僅是一個口號,更是落實這一口號的一個個行動。毛澤東、劉少奇等中央領導同志居住在棗園時,時刻注意緊密聯(lián)系人民群眾,逢年過節(jié),互致問候。在當地農民面對久旱無雨的惡劣氣候環(huán)境一籌莫展之時,中央領導干部帶領黨員群眾一道,為棗園的人民修建了一條長10公里,可灌溉面積達1200畝土地的水渠,棗園人民為感念黨恩,將這條水渠取名“幸福渠”,并且為毛澤東、朱德等中央領導同志送上了“為民謀利”的錦旗。除了“幸福渠”,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減租減息”政策等,“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為黨領導革命勝利以及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扎實了群眾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部分黨員干部逐漸拋棄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將個人私利放在了首位,造成干群關系緊張,對黨的執(zhí)政地位有不良影響。因此近年來,黨中央將加強全面從嚴治黨提到重要的戰(zhàn)略高度,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要進一步鞏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保持黨最大政治優(yōu)勢,為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扎實的群眾基礎。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應從以下幾方面作為:
一是提升宗旨意識。目前部分公職機關和黨員干部,不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究其根本是因為宗旨意識淡薄,提升宗旨意識,踐行“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是黨團結群眾最有效方式。二是強化公仆意識。黨員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手中的權利是人民賦予的,應時刻用來維護人民的利益。如果人民賦予黨員干部的權利被濫用,被用來對人民群眾作威作福,那么這權利也終將被人民所收回。因此,黨員干部的公仆意識不可丟。三是提倡奉獻精神。延安時期,由于物資的匱乏和革命形勢的緊張,很多黨員干部都是大公無私、犧牲奉獻、為人民服務的。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同時資產階級腐朽思想也涌入我國,部分黨員為了維護個人私利不惜犧牲人民群眾利益。因此,應號召廣大黨員干部秉承奉獻精神,時刻將人民利益放首位。
三、狠抓紀律是保障
陳云同志強調,鐵的紀律是團結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前提和保障,鐵的紀律才能維護黨組織的統(tǒng)一。黨在延安能實現中國革命轉敗為勝,靠的就是鐵的紀律。狠抓紀律是黨領導的革命斗爭形勢一路向好的有力保障。
延安時期,黨注重加強黨內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并嚴格貫徹執(zhí)行。1938年召開的黨的六屆六中全會擴大會議上,制定通過了《關于中央委員會工作規(guī)則與紀律的決定》《關于各級黨部工作規(guī)則與紀律的決定》,強調組織規(guī)則與紀律規(guī)定。1941年,在黨成立20周年的慶祝會上,為統(tǒng)一思想,正風肅紀,中央通過了《中央關于增強黨性的決定》。
鐵的紀律,不僅在于不斷完善黨規(guī)黨紀,更在于一視同仁地執(zhí)行黨規(guī)黨紀。黃克功案便是一個典型案例。黃克功作為一個參加過井岡山斗爭,參加過萬里長征的革命“老將”,在擔任抗大大隊長、旅團級干部期間,因逼婚未遂將和他談戀愛的女學生劉茜打死。黃克功經審判最終被判死刑。黃克功案表明,中共在執(zhí)行黨規(guī)黨紀時不僅一視同仁,對于黨員干部甚至要求更高。也正是因為這鐵的紀律,才保證了黨組織無堅不摧的力量。
現階段,加強全面從嚴治黨,狠抓紀律依舊是保障。近年來,黨中央修改完善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等一系列黨規(guī)黨紀,新組建了國家監(jiān)察委員會,與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共同維護黨紀國法的尊嚴,以最大力度收緊制度的籠子,為黨的建設保駕護航。
堅定政治方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嚴守紀律防線,這都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的傳家寶,是新時代加強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傳承和弘揚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參考文獻
[1] 陳云.陳云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陳艷楠.精神的力量——延安精神的時代價值[M].陜西:陜西出版?zhèn)髅郊瘓F,太白文藝出版社,2015.
[3] 李世明.延安精神[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2.
[4] 王東倉.延安——中國現代革命的符號[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5.
[5] 黃宏,洪保秀,郭海軍.延安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6] 蔡釗利.論延安精神在全面從嚴治黨中的黨性修養(yǎng)價值[J].理論導刊,2015(10).
[7] 張煒達.全面從嚴治黨需要從延安精神中汲取經驗——黃克功案對全面從嚴治黨的啟示[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7(4).
[8] 郭必選.延安學是一門世界性的大學問——從斯諾的《西行漫記》說起[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
[9] 高軍.延安精神的當代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2).
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2020年度13號)。
作者簡介:陳意萍,女,江西臨川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哲學院黨務秘書,研究方向:基層黨建、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