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義
[摘 ? 要]在語文教學中,最能夠體現(xiàn)學生語文綜合水平的便是作文了,從學生寫的作文中可以明顯地看出他們的學識積累情況、價值觀等。一篇好的作文要能夠表現(xiàn)出真情實感,要能夠說服作者自己,還要能夠說服讀者。要想寫出一篇好的作文,僅憑借主觀臆想是不可能做到的。學生要運用好的寫作素材作為支撐,且要運用精妙的寫作方式來展現(xiàn)素材的價值。學生需要學會如何去積累好的素材以及如何去運用這些素材,從而有效提高自身的寫作質(zhì)量。高中階段是指引學生積累與應用寫作素材的最好階段。文章探究了獲取恰當寫作素材的渠道、整理方法以及更好地運用素材的方式。
[關鍵詞]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積累;應用
[中圖分類號] ? ?G633.3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0)28-0013-02
寫作素材的涵蓋面非常廣泛,包括名人名事、成語典故以及新聞時事等,運用好寫作素材便可以為文章潤色,并增強文章的情感表達效果與說服力。近年來的高考語文作文大都圍繞社會現(xiàn)象、國家政策以及中國文化設題。本文主要探討寫作素材的獲取渠道、整理方法以及運用策略。
一、寫作素材的獲取渠道以及整理方法
(一)獲取渠道
1.關注時事政策
從近年來高考語文作文題的改變來看,國家更希望學生能夠關注社會現(xiàn)實和國家政策的改變。如2017年全國卷Ⅰ的作文題是:選擇兩三個來華留學生較為關注的“中國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lián),并在此基礎上寫作一篇文章,以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提供的關鍵詞包括一帶一路、大熊貓、美麗鄉(xiāng)村、移動支付等。從這些關鍵詞中,我們能看到新生事物不斷涌現(xiàn)的中國,延續(xù)傳統(tǒng)、和平崛起的中國等。國家希望的不是未來的祖國之花成長為“萬般皆下等,唯有讀書高”的腐儒,而是成長為“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有志青年。學生最應積累的寫作素材是能夠展現(xiàn)社會現(xiàn)象和國家政策變化的素材。學生可以從各種時事新聞刊物中了解到相應的內(nèi)容。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本年度國家和社會上發(fā)生的重大事件做一個剪輯,讓學生可以不用漫無目的地尋找時事新聞,從而提高獲取寫作素材的效率。
2.了解名人經(jīng)歷
用名人的奇聞軼事作為寫作素材在寫作中已經(jīng)是屢見不鮮的事情了,牛頓、貝多芬、愛迪生等名人已經(jīng)成了大部分高中生作文中的“??汀?。筆者要強調(diào)的是,不是說用這些名人的故事作為寫作素材不好,而是應將這些耳熟能詳?shù)墓适掠贸鲂乱?,以起到為作文點睛潤色的作用。名人事跡所體現(xiàn)的中心思想非常明確,這樣學生在考試的時候就可以迅速做出選擇判斷,選出最契合作文主題的名人事跡作為素材,從而避免寫作偏離中心思想的事情發(fā)生。要想利用名人事跡來作寫作素材,并非只能著眼于他們的著名事件,有時候也可以將這些著名事件與這些名人的其他經(jīng)歷聯(lián)系一下,如求學經(jīng)歷、人生結局等,以使內(nèi)容更加豐富。例如,若是光著眼于“鑿壁偷光”這一典故,我們只能得出類似于“勤而好學,孜孜不倦”這樣的情感思想,可若是能聯(lián)系這一典故的主人公匡衡當官后與同僚漸有離隙,最后被人彈劾的結局進行分析,便能讓整個素材的內(nèi)涵思想變得更加豐富。目前,大多數(shù)學生在寫作高考語文作文時,選擇的是議論文體裁。在寫作議論文時,光憑借思想精神單一的寫作素材很難使作文脫穎而出,只有讓素材變得更加豐滿才有可能贏得一席之地。
(二)整理方法
對于素材的整理,主要應關注以下兩個方面,即有序和簡明。從各種渠道獲取到的原始資料并不能稱為寫作素材。學生要將收集到的原始資料進行有序的整理,再用適合的方法將其概括簡化??梢钥紤]的整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準備一本摘抄本,自定義摘抄的素材類別并且編制目錄,主要用來記錄平時閱讀時收集到的優(yōu)美句子、發(fā)人深省的哲學故事以及反映社會現(xiàn)象的新聞,然而再通過簡要的加工整理,將它們變?yōu)榭蓱玫乃夭模蛘咧苯訉⒓羟邢聛淼脑牧腺N到本子上,并在旁邊做注釋。教師可以定期檢查學生的摘抄本,主要以全面性和簡明作為檢查的重點。教師這樣做既能刺激學生重視素材的積累,又能推導出學生積累素材的主要渠道,從而能明確該向?qū)W生提出怎樣的建議,以使他們能夠豐富獲取寫作素材的渠道。二是借助專業(yè)的高中素材積累教輔資料。這樣的資料在市面上有很多,而且更新速度很快,不用擔心里面的資料會過時。通常這些質(zhì)量過關的教輔資料都會給各個類型的素材附加注釋,點明各種重要的信息。但若是同一個班甚至是同一個年級的學生都用同一本資料,就會造成學生對各素材的處理趨于雷同,從而使寫出的作文難有出彩之處。三是借助有關素材積累的應用軟件。這些軟件的更新速度非???,能夠讓學生即時獲取最新的作文素材,而且非常全面,但是使用這種方法進行整理也有弊端,那就是一下子獲取如此多的寫作素材,學生會來不及進行消化處理,從而不能在考場上對其進行高效使用。因此,這種方式只能在備考時作為一種查漏補缺的手段。學生可以有機組合使用這些整理方法,以積累到更全面、更系統(tǒng)的作文素材。
二、作文素材的有效應用策略
(一)要詳略得當,突出重點
在往年的高考語文作文中會出現(xiàn)素材選擇得當、立意新穎但是得分不高的情況,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往往是學生在寫作的時候沒有做到詳略得當,寫了很多與文章立意毫無關聯(lián)的內(nèi)容。例如,有學生想運用“草船借箭”這一典故,體現(xiàn)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其實在寫作時只需要將事件的起因和結果寫出來就行了,但這位學生偏偏將與這個典故有關的所有內(nèi)容都詳細地描述了一遍。閱卷教師會對這么大篇幅的套用素材的作文產(chǎn)生十分不好的初印象。作文素材的運用應該緊緊圍繞作文的立意,其與我們平常說的“引用”不一樣。學生沒有必要在正文當中將素材涉及的內(nèi)容全部描寫出來,要學會提煉關鍵詞以及一些有用的信息等。
(二)要靈活多變
作文素材在高中語文寫作中的應用并非只能是原封不動的套用。學生完全可以將作文素材進行靈活的再加工,以更好地應用素材進行寫作,使文章更添一分韻味。例如,2019年高考全國卷Ⅰ的語文優(yōu)秀作文中就有這么一篇叫《渺小與不朽》的。文章在開篇寫道:“有一位渺小的詩人,歷史……‘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fā),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边@樣的開頭簡練而又有意蘊,最為關鍵的是利用了《詩經(jīng)》收錄的詩詞大都是不知名的詩人所作這一點,引出了“渺小的詩人”與“不朽的精神”,與題目相呼應。該學生在應用素材時不僅關注到了素材的內(nèi)容,還關注到了與這一素材相關的方方面面,可見其積累素材之豐富,寫作基礎之扎實,文筆功力之深厚。教師應讓學生明白,運用素材的角度、方法不同,最終產(chǎn)生的效果也不同。學生在使用素材的時候,要多進行思考,以確定所選擇的素材的哪一個方面的內(nèi)容是自己最需要的,以及要用什么樣的方式才能夠?qū)⒃撍夭膽玫们〉胶锰?。若將寫作比作烹飪,素材就是做料理所需的材料。烹飪時,廚師要通過適當?shù)氖址ㄊ垢鞣N材料相互協(xié)調(diào),這樣料理的滋味才能達到最佳。寫作也是一樣的。
(三)要適當?shù)乇磉_出自己的觀點
在高中語文寫作中學生經(jīng)常會犯的錯誤就是堆砌作文素材,從而使文章變得空洞,沒有說服力。從近幾年的高考語文作文命題趨勢來看,議論文寫作仍是考查的重點。學生在寫作議論文時運用素材是為了給自己提出的論點提供論據(jù),因此單單是將素材插入到作文中是不夠的,還要結合素材內(nèi)容表達出自己的觀點或態(tài)度,如此才算是有效地利用了作文素材。例如,若要用貝多芬先生身殘志堅的事跡論證人們應直面人生挫折這一觀點,就要表達出自己對這一事跡的態(tài)度。表達的形式不限,可以用反問的形式,如“難道我們所遇到的挫折會比貝多芬所遇到的挫折更難克服?”用凝練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觀點,這樣才算是為所應用的作文素材注入了靈魂,同時文章的主題也才能夠有所升華。
寫作素材的積累要抓住“獲取渠道”和“整理方法”這兩個關鍵核心。在信息時代,學生不光要尋找到豐富的信息來源,還要學會整理信息。積累寫作素材的最終目的是完成最后的寫作。學生要學會將素材轉化和吸收,并在寫作中有效應用,否則積累再多再好的素材也無濟于事。高中語文作文寫作素材的積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高中生持續(xù)不斷地努力。在這樣一個持續(xù)積累的過程中,高中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會得到很大的提升。寫作素材的應用要做到精當取舍和表達。要想做到精當取舍,就要學會區(qū)分重點,摘引關鍵詞,從而避免敘述冗長煩瑣。要想做到精當表達,就要在表述材料時做到語言洗練、疏密得當,密則密而有致,疏則疏而不散。
[ ? 參 ? 考 ? 文 ? 獻 ? ]
[1] ?茆玉昌.讓作文走進生活: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實踐探討[J].考試周刊,2017(92):66.
[2] ?趙福海.材到用時不覺少,多樣思維顯才情:2017年高考作文素材運用例談[J].作文與考試,2017(26):50-53.
[3] 肖玉秀.高中語文作文寫作素材的有效積累[J].考試周刊,2017(59):35-36.
(責任編輯 農(nóng)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