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星
第一次進太原的相聲劇場是因為躲雨。急匆匆地進場入座,忽略了門口的水牌,穿過人群,誤打誤撞地進入了心儀已久的一方天地……
古色古香的相聲園子,八仙桌高背椅。開場節(jié)目是王派快板《雙鎖山》,“說帶唱,氣貫通,情真切,軟硬功。”后面的3段相聲中規(guī)中矩。直到攢底演員即將登場才覺出氣氛的微妙:樓上樓下的觀眾開始躁動,側(cè)身竊竊私語,還有的俯身拿出大大小小包裝得十分精致的禮物,露出一臉的期待。
《相聲有新人》的音樂一響起就覺出與眾不同:東方衛(wèi)視《相聲有新人》位列全國八強的弓瑞、耿麟的影像出現(xiàn)在大屏幕上。直到上場門簾櫳挑起,他們真真切切地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只見人如潮涌般一擁而上,鮮花禮物高高舉于頭頂。兩位演員迅速地安放妥當(dāng)之后,正身立勢。我這才收拾起震驚與欣喜,仔細打量起眼前的這對相聲演員:平順熨帖的黑色條紋大褂將身量襯得愈加修長挺拔,清秀雋雅的面容更勝去年“新人”時一籌。舉手投足間透著沉穩(wěn)淡定,確是比多年前成熟了許多。倒叫我想起幾句俗語:武夫無刀兵氣,書生無窮酸氣,商人無銅臭氣,女子無脂粉氣,山人無煙霞氣,僧人無香火氣。而眼前兩位角兒,藝人無江湖氣,確也實屬難得。
既而,開口醉!
本就是聲控的我,終于知道了什么叫“甜”,什么叫“糯”,弓瑞的嗓音的確具備“先聲奪人”的實力。
人說“聽相聲”,我一直喜歡用聽的方式感受相聲之美。不看顏值,不看賣相,真正體現(xiàn)出相聲作為一門語言藝術(shù)的魅力。當(dāng)我聽弓瑞相聲的時候,再次體會到這句話的意義。語聲的清晰流暢,語調(diào)的抑揚頓挫,語勢的輕重緩急,拿捏得恰到好處。再加上弓瑞的相聲一貫結(jié)構(gòu)緊、包袱密,繪聲繪色地演繹出來,全程看點十足。
那天也算是抄上了:《賣布頭》,中國傳統(tǒng)相聲的代表作品。作品展現(xiàn)的是舊中國買賣行生動風(fēng)趣的一個側(cè)面,既有仿學(xué)貨聲叫賣,又有學(xué)唱柳活,難度較高。而相聲界有句老話,“一柳三火”,但凡嗓音條件好的演員都喜歡使這段活。
弓瑞的“貨聲”,很有特色,聲音清亮婉轉(zhuǎn)自不必說。幾句“賣菜”“賣藥糖”的吆喝中,也能聽出樸素明快之中又洋溢著詼諧纏綿的山西民歌神韻來。更有著神來之筆,糖墩兒(糖葫蘆)勾出orange墩兒、banana墩兒,讓人忍俊不禁。
再加上身段的流暢灑脫、收放自如,更是錦上添花?!袄习遄寖r”那段兒,節(jié)奏感是真的好,由緩到急逐漸升溫,就好像爬音節(jié)節(jié)攀升,眼看著腳也快跺麻了手也要拍疼了高潮也要到了,一句山西方言“賠塌了!”驟然收尾。笑聲掌聲滿堂彩!
于是再難放下,我成了小園子里的???,而且總是坐在第一排右手邊的固定位置。時間久了,臺上臺下似乎有了一種無言的默契,眼神遇到時便似乎在說:你(我)又來了……
喜歡相聲也有多年了,從中國曲協(xié)組織的中部六省曲藝大賽開始,就知道山西有這么一位相聲演員,剛拜師不久就一舉奪冠!之后便是CCTV相聲大賽前五,北京喜劇幽默大賽金獎,再后來便是每年的山西春晚,然而現(xiàn)場聽弓瑞的相聲才真的入耳入心。
每周一次的小園子打卡,放松了我緊張的神經(jīng)。年年帶高考補習(xí)班的壓力,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上課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老師和相聲演員蠻像的:有時單口,有時對口,有時群口。站在桌子里面,守著方寸之地,吃的是張口飯,擔(dān)的是教化責(zé),難得的是不忘初心。再加上我是高中語文老師出身,對傳統(tǒng)藝術(shù)的熱愛更是與生俱來的。
看著舞臺上光芒四射的角兒:大褂長衫,輕搖紙扇。就像從心縫兒里長出來的一樣,他活成了我夢寐以求的樣子。
所以,第一次參加一個聚會的時候,一“談”如故是一定的。本以為全國最年輕的“省曲協(xié)副主席”,被人稱之為“山西相聲代言人”,多少是有些傲人之姿的。沒想到竟如此恭謙溫和、彬彬有禮。更難得的是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含而不露,靜水深流的性情。一問才知,是從藝25載,耳濡目染恩師的品格心性,沁之入骨而成。
談到弓瑞的代表作《我愛山西》,融合了山西的名勝古跡、山西名人,用貫口的形式展示出來;晉北民歌、交城民歌、左權(quán)民歌、武鄉(xiāng)鼓書、太原蓮花落、山西新說唱,讓人由衷的贊嘆,堪稱山西特色的“九腔十八調(diào)”。而面對眾人的溢美之詞,他卻依舊誠惶誠恐,且不忘提及搭檔的配合與恩師的栽培。
弓瑞是代表山西相聲演員參加央視相聲大賽,且取得前五好成績的第一人。山西相聲界,若說獲獎多、知名度高的相聲演員,他定是其一。但眾人合影,他必將恩師和其他前輩讓到身前;臺上表演適時地多讓自己的搭檔表現(xiàn);專場時盡量提攜自己的師弟,多給大伙兒演出機會。
這個年齡并不大的大師兄,用對師父的孝心,對搭檔的呵護,對師弟的關(guān)照,詮釋著傳統(tǒng)藝術(shù)之上的傳統(tǒng)美德。
不露、不爭、不嬌、不怨,平和沖淡的個性下深藏的是一顆包容的心,真是人淡如菊亦動人……
隨著知名度的提高,弓瑞的日程是越排越滿。
粉絲團的助理們也日漸繁忙:轉(zhuǎn)發(fā)演出公告,錄像拍照修圖,大劇院專場籌備,粉絲禮物發(fā)放……大家都是自覺自愿地圍繞著這個八〇后大褂男孩忙前忙后。
記得有一回弓瑞一下午演了兩場,在臺上足足站了一個半小時,晚上還要趕回小園子攢底。3個地方距離都不近。知道行程的管理們心一直提著,知道他在開車也不好電話短信詢問,后來實在是憋不住了發(fā)了語音:弓瑞,你到哪兒了?信息秒回:快到了,有點趕,但應(yīng)該不會誤。
人們的心提著一半放下一半,直到倒二的演員上場,鋪墊了15分鐘還沒入活,我們估摸著今晚時間有點緊了。于是上花籃讓倒二的演員返了兩次場,終于收到信息:放心,在上場門呢。于是從容淡定,閃亮登場,且未見疲態(tài),超常發(fā)揮。那天晚上演的是《武墜子》,逗哏的滿場飛。一幫粉絲團助理們在臺下捏著把汗,看著他在臺上出一身汗。但也就只能看著,連遞塊手巾都做不到??粗X門兒上的汗水流到鬢角,又從鬢角流到下頜,最后掉在舞臺上,愛他的人一定能聽到汗珠落在舞臺上的那聲響……
不約而同地,各位粉絲們都沒舍得讓他返場,想讓他休息一下了……最后一曲《橋邊姑娘》完美收官。
嗓子已經(jīng)到極限了,不知道明天還能不能發(fā)出聲兒來。
單腿跪地和臺下的觀眾合影時,我真是擔(dān)心他站不起來。果然,起身時一趔趄,早有準(zhǔn)備的我趕緊伸手扶了一把,只見他低頭滿含歉意地一笑,輕聲說了一句:腿麻了。
立身站定之后,他朝著最后留下來的粉絲團管理們拱手致謝:讓大家伙跟著擔(dān)心了,謝謝大家!
我不知道弓瑞有多愛這個舞臺,多愛相聲這門藝術(shù),多愛他的觀眾:衣帶漸寬也罷,憔悴困頓也好,卻從不萎靡永不言棄。每次到小園子聽相聲,我看見的是一個只要說著相聲眼里就有光的大褂男孩,因著我們,他對曲藝的熱愛和追求更加執(zhí)著熾烈,因著他,我們亦更加走近曲藝這門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藝術(shù),沉淪在它的魅力中。歲月悠長,愿這位相聲逐夢人繼續(xù)閃閃發(fā)光,帶給更多的人歡笑,前路漫漫,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