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企洋
之前,臨近期末復習,當同學們正在埋頭苦干時,一節(jié)科學課給了我們喘息的時間。這節(jié)課,研究小動物,隔壁同學看我沒有研究對象,就送了一條小魚給我,小魚撲騰了幾下,就從他的大缸里落到我的小罐里,頓時,我心里樂開了花。
回家后,小魚就安安靜靜地待著,也不撲騰,也不游,我很吃驚:“缸這么小,它也不鬧?”
時間一晃就是一年,小魚一待也是一年。昨天,我看著它呆滯的眼神,終于明白了什么。我想:“缸這么小,飯每天都一樣,也沒有伙伴,對它未免太殘忍了!”
一大早,我就拿了個水瓢把小魚盛起來,它似乎早已習慣了狹小的空間,水瓢的空間比小罐子小很多,它也不介意。我飛奔到池塘邊,迫不及待地把它放出來。起初,它呆呆地看著遠方,沒反應過來,只是不動。漸漸地,它開始四處游,熟悉著新奇的世界。最后,它的喜悅終于爆發(fā),在水中歡騰跳躍,如箭一般橫沖直撞,它越游越快,越游越興奮,似乎整個池塘都是它的樂園,它向池塘深處沖去,消失了……
看著它離去的身影,我想到了之前放心班的一位同學,他一大早去上學,放學了就被接到放心班,不得不寫一大堆練習才能回家。休息一小會兒,睡一覺,又要去上學了。用他的話說,就是“生無可戀”。
何時,他才能被“放生”?
【點評】小作者以自己獨特的視角、樸實的語言,通過相遇、陪伴、放生等事件描述,進行自我的情感表達。描述囿于方寸天地的金魚,放生前后的對比,引起思考。通過放生,用愛和奉獻甚至是放手,激發(fā)生命的活潑和靈性。闡述了回歸教育的本質(zhì),豐富內(nèi)心,激活心靈的期待。
[作者地址:江蘇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第二實驗小學 六(3)班 指導老師: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