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少梅,李欽,何春梅,陳祥云,顏麗云
(1.廣東省農墾中心醫(yī)院 康復醫(yī)學科,廣東 湛江 524000;2.廣東省農墾中心醫(yī)院 放療一區(qū),廣東 湛江 524000;3.廣東省農墾中心醫(yī)院 護理部,廣東 湛江 524000)
腦中風偏癱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此病多發(fā)生于老年人群[1]。腦中風是以腦部缺血以及缺血性損傷癥狀為主的疾病,此病多為突發(fā)疾病,病情進展較快,會快速的對患者的腦細胞造成損傷,同時會伴有多種不同的身體功能障礙,使其身心健康受到威脅[2]。若患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此病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3]。腦中風患者容易出現多種并發(fā)癥,其中較為常見的癥狀為癱瘓,這時患者已經喪失的行動功能,無法進行正常的生活,進而使患者出現多種負性情緒,會對其治療和康復造成影響,因此要加強護理干預[4]。本研究主要對我院收治的老年腦中風癱瘓患者進行康復護理模式,并分析康復護理模式對老年腦中風癱瘓患者運動能力的改善價值,現報道如下。
從我院收治的老年中風偏癱患者中選取76 例進行研究,選取時間為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并根據護理方案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8 例。
對照組:年齡為62-84 歲,平均(73.06±7.15)歲;男22 例、女16 例。觀察組:年齡為63-85 歲,平均(73.97±7.22)歲;男23 例、女15 例。納入標準:①患者通過腦部CT 檢查,確診為腦中風偏癱;②均同意參與本次的研究,同時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其他腦部疾病患者;②生命垂危、意識薄弱者;③無法配合此次護理者。本研究經醫(yī)學倫理研究委員會審批;2 組老年腦中風癱瘓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P>0.05,可作對比。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護理措施為:護理人員加強對患者病情的監(jiān)測,對于負面心理的患者要及時給予護理干預,使其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給予患者合理的用藥指導,使病房的環(huán)境保持干凈、舒適的狀態(tài),促使患者病情的康復。
觀察組接受康復護理管理,護理措施為:①常規(guī)康復護理:當患者在病床上進行康復治療時,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開展肢體的被動運動,促進四肢肢體的血液循環(huán),進而保持肢體的功能;當患者的病情慢慢恢復時,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恢復狀況,給予其合理的康復運動指導,做抬高單側上肢做上下臂擺動的訓練,減少出現肌肉萎縮或者肩頸疾病的概率;隨著患者病情的好轉,逐漸增加雙肢的共同訓練,護理人員要在床上幫助患者進行下肢的運動,當患者可以下床活動后,幫助患者開展站立、負重訓練,鍛煉患者身體的平衡性,提升患者的有氧運動;在幫助患者訓練的同時,要為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提升患者的營養(yǎng)狀態(tài),并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給予其合理的心理干預,使患者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進行康復治療,促使病情的康復。②中醫(yī)康復護理:癱瘓上肢穴位按摩:護理人員指導并幫助患者采取坐位或者是仰臥位,找出患者上肢的合谷穴、內關穴、曲池穴、少海穴等穴位,醫(yī)生站立在患者的患肢側,對患者患肢的穴位進行按摩。癱瘓下肢的按摩:指導患者取俯臥位,找出患者患肢的承山、涌泉、昆侖、照海、膝眼等穴位,醫(yī)生站立在患者的患肢處,對患者的穴位進行按摩。③對護理工作的管理:對護理人員和主管護師進行合理的分組,使每組護理人員的護理能力相近;并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使所有護理人員均能夠保持積極工作態(tài)度;護士長要對護理人員的工作進行監(jiān)督,提升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
統(tǒng)計2 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運動功能評分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護理滿意度,并進行對比。
使用SPSS 21.0 軟件對文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護理效果為、護理滿意度計數數據采用百分數表示,行χ2檢驗;運動功能評分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計量數據,以()表示,行t檢驗。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接受康復護理管理后的效果為94.74%,明顯高于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的效果(76.32%),數據差異顯著(P<0.05),如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對比[n(%)]
在護理前,兩組患者的運動功能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對比,數據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運動功能高于對照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如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運動功能和神經功能缺損對比(,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運動功能和神經功能缺損對比(,分)
觀察組通過康復護理管理對護理滿意度為97.37%,高于對照組通過常規(guī)護理的滿意度,數據差異顯著(P<0.05),如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
老年人群是一組較為特殊的人群,其身體機能處于不斷退化的狀態(tài),導致老年人群容易出現多種疾病[5-6]。腦中風是老年人群中較為常見的疾病,此病的產生與患者的年齡因素、生活習慣、代謝疾病、過度疲勞、精神緊張等因素有關,當患者病發(fā)后會出現疼痛、嘔吐、眩暈、語言不清、肢體功能異常等多種臨床癥狀,進而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極大的影響[7]。隨著腦中風患者病情的不斷發(fā)展,患者病情會逐漸加重,甚至會出現癱瘓的嚴重病癥[8]。腦中風癱瘓患者的行動功能嚴重受限,同時患者的神經功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使患者無法進行正常的生活、活動,對患者的身心健康有著較大的威脅,這時需要對患者實施合理的護理干預,以促進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
對于腦中風偏癱患者,需要給予其合理的護理干預,促使病情康復。康復護理是對患者進行全面身體鍛煉的一種護理方式,當患者在病床上進行康復治療時,對患者進行肢體的被動訓練,可以促進患者肢體的血液循環(huán),使肢體保持一定的功能,并可以減少壓瘡的不良癥狀出現;當患者的身體功能得到一定恢復時,可以協(xié)助患者開展四肢的主動訓練,通過訓練可以使患者能夠掌握肢體的運動協(xié)調性,進而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患者可以下床運動后,指導患者進行合理的鍛煉,進一步促進患者病情的康復;在開展護理工作時,對護理人員進行合理的分工和監(jiān)督,能夠提升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對促進患者的康復有積極作用[9]。
本文研究得出,觀察組護理有效率、運動功能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護理滿意度,與對照組對比,均較高(P<0.05)。
綜上所述,腦中風癱瘓患者接受康復護理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運動功能,減少神經功能缺損,提高護理效果,值得推廣、應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