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是為了紀念1840年以來,為反對內(nèi)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而建立的。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建立這座紀念碑的決定。1952年8月,人民英雄紀念碑正式動工興建,全國著名的建筑家、雕刻家、美術(shù)家和優(yōu)秀的雕刻工人參加了建碑工作。
這座巍峨莊嚴的紀念碑,用17000塊花崗石和漢白玉砌成,建筑面積為3000平方米,總高達37.94米,是我國自古以來最大的紀念碑。1958年5月1日,毛澤東、劉少奇、朱德等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及首都各界群眾參加了人民英雄紀念碑落成典禮。從此,這座偉大的豐碑,屹立在億萬人民的心頭。
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建成的背后,有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需要有一個重要的歷史象征,它該是什么樣子呢?一座塔還是一座亭子?當時的設(shè)計者梁思成認為,它應(yīng)當“像一座中國到處都能找到的石頭紀念碑”,這個建議最終被設(shè)計小組接受。接下來,設(shè)計小組的委員們開始研究如何使碑的內(nèi)容能夠體現(xiàn)中國近代史的英雄風(fēng)貌,最終他們決定在碑的底座設(shè)計不同的石雕。紀念碑臺座上是大小兩層須彌座,下層須彌座束腰部四面鑲嵌著八塊巨大的漢白玉浮雕,分別以“虎門銷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游擊戰(zhàn)爭”“勝利渡長江”為主題,在“勝利渡長江”的浮雕兩側(cè),另有兩幅以“支援前線”“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為題的裝飾浮雕。浮雕高2米,總長40.68米,雕刻著170多個人物,生動而概括地表現(xiàn)出我國近百年來人民革命的偉大史實。
這些浮雕是由八位精選出來的雕塑家來完成的,他們都是老一代的有聲望的雕塑家,其中包括王臨乙、劉開渠、曾竹韶、滑田友、傅天仇等。當時,在天安門廣場專門蓋了一座臨時工棚,作為雕塑家工作室。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他們除了借鑒西方紀念碑的典范,還結(jié)隊赴西安、洛陽龍門石窟等地鑒賞中國古代的雕刻遺產(chǎn),并將一些雕刻精品復(fù)制下來進行研究。現(xiàn)藏于清華大學(xué)建筑學(xué)院的“昭陵四駿”復(fù)本,便是那時得來的。浮雕的實際鐫刻有賴于相當數(shù)量的“藝匠”去完成。當時,這類人才非常難得,最后遴選出一位曾在北京琉璃廠工作的高手,由他授徒培養(yǎng)“藝匠”,他們后來成為北京雕塑工廠的骨干力量。
關(guān)于興建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地點,當時有多種意見。有人主張建在東單廣場,有人主張建在西郊八寶山上,但是更多人主張建在天安門廣場。最后,周恩來總理提議將紀念碑建立在天安門廣場,因為天安門廣場有五四運動以來的革命傳統(tǒng),同時這里也是全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景仰的地方。
鑒于人民英雄紀念碑要安放在天安門廣場中,因此碑體不能太小??紤]到天安門高33.87米,正陽門高40.96米,設(shè)計者最初將紀念碑的高度定為39米,實際建成的高度為37.94米。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并不是在建成天安門廣場后進行設(shè)計的,而是根據(jù)廣場將來可能達到的規(guī)模來設(shè)計的。待紀念碑建成后,再根據(jù)它的中心位置,重新規(guī)劃天安門廣場以及周圍的建筑,這在世界廣場建筑史上是沒有先例的。
按照中國禮制中方向與尊卑的關(guān)系,建筑多為坐北朝南。人民英雄紀念碑最初的設(shè)計,也是讓“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碑題朝向南方。但是,當時許多群眾向興建委員會提出建議:重大的群眾活動都集中在天安門與紀念碑之間的廣場上,為了方便瞻仰,碑身正面應(yīng)朝北,與天安門相對。這一建議得到中央領(lǐng)導(dǎo)及專家們的同意。
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題字是毛澤東的手書,碑文則是由周恩來手書。
有關(guān)這一史實,梁思成的回憶是這樣的:“考慮到碑文只刻在碑的一面,其另一面擬請主席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大字。后來彭真又說周總理寫得一手極好的顏字,建議碑文請周總理手書?!?/p>
對于題字有人認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大字,毛澤東共寫了三幅,并給工作人員帶來口信說,要多請專家們提意見,問哪一幅可以用,也可以從這三幅字中選一些可取的字重新編排,如果認為寫得不夠好,還可重寫?,F(xiàn)在紀念碑上的八個大字,就是工作人員征求專家們的意見后,從三幅字中取出個別字重新編排的,雖然不是取自一幅,但仍不失毛澤東的書法神韻。
但北京畫院2009年出版的《開篇大作》卻提出了另一種說法。該書引用當時親身參與具體工作的解長賀的話說:“毛主席只寫了兩幅,他自己也拿不準用哪一幅。討論未果,最后大家請來了當時北京的書法家魏長青,請他來審定。他否定了拼合的辦法,說這樣做氣脈就斷了?!?/p>
關(guān)于周恩來手書碑文一事,有人說他前后共寫了40多遍。為了寫好碑文,他每天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寫一遍碑文,最后挑選了自己最滿意的一篇。有一天,周恩來來到工地,拿出他寫的碑文征求紀念碑設(shè)計處處長劉開渠的意見。周恩來誠懇地詢問:“怎么樣,行不行?”劉開渠說:“從前只看過您的題字,還沒有看到您寫這么多、這么工整的書法作品?!彼齑_定下來。
時代需要英雄,也創(chuàng)造了英雄。走在時代前面的英雄,是國家的形象、民眾的精神信仰。他們?yōu)楹笕藰淞⒘艘蛔S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敬仰英烈,就是對歷史的尊重,就是對國格、人格的尊重!歷史不能被忘記,歷史昭示著未來,誰忘記歷史,誰就會在靈魂上生病。英雄紀念碑文化的意義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