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玉煥
【摘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開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更重視對學生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物理教學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物理素養(yǎng)的提高,因此廣大物理教學工作者應(yīng)該加強重視。本文對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物理課堂生活化教學實踐進行了探究,希望能夠促進我國高中物理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關(guān)鍵詞】核心素養(yǎng)? ?物理? ?生活化探究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7-015-01
一、物理課堂生活化的意義
目前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需要打造高效課堂,使物理課堂能夠充分發(fā)揮其在提高學生物理素養(yǎng)中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興趣。在打造高效課堂的過程中,生活化物理課堂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吸引學生成為生活中物理現(xiàn)象的發(fā)現(xiàn)者,提高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在物理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發(fā)揚自身的探索精神,更好地開展相應(yīng)的物理知識學習,激發(fā)學生的物理創(chuàng)造力。
二、物理課堂生活化的實踐分析
1.物理現(xiàn)象生活化
物理從生活中來,生活中的很多物理現(xiàn)象都包含有豐富的物理知識,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時,腦海中時常會浮現(xiàn)出與物理知識相關(guān)的生活現(xiàn)象。在學生接觸物理知識之前,對生活中的這些物理現(xiàn)象都非常熟悉,從而由于自身的理解形成了對這些生活現(xiàn)象的錯誤認識。這些事先存在于腦海中的錯誤認識會影響學生對相關(guān)物理概念的理解,這也是導致一部分學生覺得物理很困難的原因之一,因為物理中所講的概念和知識與自身的認知相違背,學生要能夠改變自己的認知,才能夠理解物理知識。通過將物理現(xiàn)象生活化,學生可以用自己熟悉的思路去理解物理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拔河比賽中,學生普遍認為,力氣大的一方拔河比賽能夠獲得勝利,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教師將拔河比賽的例子用在牛頓第三定律的講解過程中,讓學生們充分理解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個概念。在以往的教學工作中,學生對于牛頓第三定律學到的都是一堆文字,并沒有實際的印象,再加強自己的錯誤認識,很容易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走入歧途。因此物理現(xiàn)象生活化對于學生物理知識的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學用語生活化
教學語言對于加強學生對教學知識的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讓教學用語生活化,從而幫助學生們理解教學內(nèi)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能夠通過更加有效的方式將本來晦澀難懂的物理術(shù)語轉(zhuǎn)化為生活化的語言,拉近物理知識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教師要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明白,物理知識并不是高深莫測的知識,而是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內(nèi)容。生活化的教學還能夠幫助學生們從更多的角度理解物理知識,提高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慣性這一知識點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舉例讓學生空白,物體的質(zhì)量越大,慣性越大,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越不容易改變。就拿生活中經(jīng)常見到的體育運動作為例子:身體瘦弱的人不適合拳擊,身材壯碩的人不適合短跑,鉛球比網(wǎng)球更難扔出去,等等。在講解電阻跟材料的關(guān)系時,教師可以拿道路作為例子:同樣的一條道路,道路路面質(zhì)量不同,小車通過所用的時間也不同;相同寬度的道路,道路長度不同,小車通過的時間也不同;相同長度的道路,道路寬度不同,通過小車的數(shù)量也不同。通過以上的舉例方式,學生會發(fā)現(xiàn),原來物理知識就是生活中一些經(jīng)常遇見的事物,因此提高了自身的物理核心素養(yǎng)。
三、教學用具生活化
在物理教學中,物理實驗是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而實驗也是組成物理科學的重要部分,因此需要引起教學工作者的重視。在開展物理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學實驗用具,拉近學生與物理實驗之間的距離。在以往的物理實驗教學中,學生面對的都是陌生的物理實驗儀器,以及需要謹慎小心的高精度物理實驗用具,因此無形中加深了學生對物理實驗的畏懼心理,使學生在開展物理實驗的過程中有一種本能的疏遠。在開展物理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用學生平時生活中經(jīng)常見到的用具,甚至可以直接使用自己的身體,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提高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生活中我們會看到“水流星”的表演,演員用繩子的兩端分別拴著一個小桶, 桶中裝滿了水,雙手倒換迅速使水桶旋轉(zhuǎn)起來,當上面的水桶口朝下時水也不會流出來。這樣的現(xiàn)象自然會引起學生的興趣。 類似實驗也可以在課堂上做,如教師演示,讓學生感受物理現(xiàn)象的神奇。 如果時間允許,還可以請幾位學生上來表演,最后組織學生討論其中的技巧,引出“當水桶的速度達到或超過某一固定值時桶內(nèi)的水就不會流下來”這一問題,從而引出向心力。 再如氣功表演“胸口碎大石”,大石碎了, 可人安然無恙。 學生會很驚奇,對其原因產(chǎn)生興趣。 類似的實驗同樣可以拿到課堂上,為了安全起見,可以將實驗換成“蛋全瓦碎”的實驗,在椅墊的四個角上分別放上4個雞蛋, 在雞蛋上面放上一本書,書上再放3層磚, 在磚上再放一片瓦。拿錘子砸瓦片,讓學生猜測是瓦碎蛋全還是蛋碎瓦全, 學生根據(jù)常理推測肯定是瓦全蛋碎, 或是瓦碎蛋碎, 總之認為蛋碎的同學肯定占大多數(shù)。 教師在這時候就可以用實驗驗證學生的結(jié)論, 學生看了之后欣喜若狂, 很快就對接下來“動量定理”的學習充滿了好奇。這樣用生活中的問題引導學生探究,自 然會調(diào)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也有益于提高探究教學的教學質(zhì)量。
四、結(jié)論
在開展物理教學的過程中,生活化教學方式能夠起到非常有效的教學作用。這種教學理念,其實就是讓看起來高深莫測的物理知識走入學生的生活,拉近學生與物理知識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從而提高自己的物理核心素養(yǎng)。通過生活化的物理教學,學生能夠感受到物理學習的樂趣,進而積極主動的探尋物理知識,從而改變學生看待世界的方式。
【參考文獻】
[1]阮享彬. 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物理生活化探究教學實踐[J]. 中小學教材教學, 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