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富強
在我的書柜里,放著一本手抄歌本,雖然封面已經陳舊泛黃,但每每翻開它時,都能嫻熟地哼出那些歌來。翻開它,就如同翻開那一段青春歲月,那無憂無慮的串串成長的足跡,讓我記憶猶新。
在那個沒有網絡、電視也不夠普及、更沒有MP3的年代里,抄歌便讓我們樂此不疲,帶給我們無限的快樂。
歌的來源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同學之間互相傳抄,誰有了一首新歌,就成為“搶手貨”,有時課堂上面背著老師抄,有時回家抄,用紅色的筆寫歌譜,藍色的筆寫歌詞,講究美觀。還有一種是聽著收音機或錄音機里,一字一句地將歌曲唱熟,再把歌詞背熟之后寫下來。
有些歌曲是電視劇里的主題曲或插曲。如《渴望》是《渴望》一戲的主題曲,《好人一生平安》是片尾曲。每當碰到一首好聽的歌曲,就會顧不及學習的勞累,顧不上吃飯睡覺,也要把它抄完,用心良苦的我們,在簡單中尋找幸福快樂。
光是抄歌的歌本還不是完美的,還得和貼畫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手抄歌本都得用貼畫來點綴裝飾。貼畫的素材一般是些港澳明星,有歌星也有影視明星,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四大天王: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黎明。他們四個既是偶像派又是實力派的人物,無論是唱歌還是演戲都受大家歡迎。記得讀初二時,音樂老師要大家每人唱一首歌,我表演了郭富城的那首《對你愛不完》,還配上手掌向外轉動的經典動作,再加上我的頭發(fā)也是中分的,全班同學有的敲桌子、有的鼓掌,著實讓我瘋狂地火了一回。形神兼?zhèn)?,這是音樂老師給我的評價。此后,同學們都把我當成歌星了,每次音樂課都得跟大家唱一首。當然,還有些影視明星如周慧敏、林青霞、溫碧霞、葉倩文,都是貼畫的首選。買貼畫是要錢的,窮人家的孩子沒有零錢,就從一些圖畫書上剪好看的風景畫貼上,效果也不錯。但無論如何,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歌本裝飾得漂亮一點。
其實,那個年代,手抄歌本可能是風靡一時的時尚產物,我們把里面的歌曲都叫流行歌曲。當時還沒有這種說法,人們或許也沒有這種認知,只是憑著心靈的喜好。尤其是經歷了那樣一種封閉的時代,再突然面對各種新鮮事物——其中就有輕松、瑯瑯上口的、歡快的歌曲,人們一種最本能的直接反應罷了。在那個追求物質的時代,人們在緊張的生活、工作之余,需要有一種方式來補充精神生活的不足,便誕生了流行歌曲,并風靡了那個時代,迷醉了一大幫人。
到如今,那些歌曲只能算是經典老歌了,《笑傲江湖》讓我想起郭靖和黃蓉,《酒干倘賣無》讓我想起紅高粱,《千年等一回》會讓我想起白娘子和許仙,《封神榜》會讓我想起商紂王和蘇妲己,《瀟灑走一回》會讓我想起葉倩文和流行舞蹈……每一首歌,都有無盡的故事,也成了大家茶余飯后消遣的一道美菜。
無論你是在故事中,還是在聽我們的故事,都是一種曾經的幸福,都是青春歲月中抹不掉的美好回憶,都是激蕩內心深處的生命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