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澤
20 世紀 60 年代后期到 70 年代和 80 年代初,在離開故鄉(xiāng)之前,對于出生在農村的我來說,看電影是一件非常期待和快樂的事情。吃完晚飯,早早的便提上草墩、小板凳到村民俗稱的“臭紅”家里去認位置。臭紅家的院心坑凹不平,但相對比較大,正常情況下可容納一百多人,往往在電影開始后, 陸續(xù)會有本村和附近村子的村民前來,逐漸將院壩擠得水泄不通。除了放映機留出的通道,幾乎不剩什么空間。無奈之下,不少人直接坐到靠近院壩東面的墻腳下,一動不動地仰著頭,將投射在那塊灰白色幕布上的電影看完。
通常,電影在晚上八點左右開始,每回放映兩部片子,第一部片子的題材內容比較雜,但主要以反映人民公社發(fā)展、大躍進生產、社會主義建設發(fā)生的新氣象新風貌的題材內容為主,喜劇色彩濃郁,拿現(xiàn)在的話說, 都是滿滿的正能量。第二部是“打戰(zhàn)”的片子,也是最吸引群眾的,被村民統(tǒng)稱為“戰(zhàn)斗故事片”。 當年,臭紅在自家大門一側開了售票窗口,并將當晚要放的兩部電影的名字提前告訴村民,或用粉筆寫在一塊小黑板上。兩部電影票價總共一角錢,一些無錢買票的村民,只得耐心等到放第二部片子的時候再進去。往往這個時候,守在門口查票的人也不見了。當然,村民也知道臭紅有樸實的一面,或許是背地里他有意這樣安排的,畢竟他曉得村民大多沒有錢,平時抬頭不見低頭見,順水推舟做個人情也算積德,換一些口碑。豈不聞“與人方便,自己方便”乎。
我和村里的其他小伙伴一樣,看電影的錢都是跟大人要的。為了討大人歡心,要錢之前,主動幫著父母做事情,并且專門挑好聽的話說,所以,父母給錢很爽快,給的也多。這樣,除了買電影票,剩下的錢還可以用來買零食或其他東西。而為了看一場電影, 很多人穿上了過年過節(jié)、做客才舍得穿的新衣服新褲子新鞋子,非常注重外表。拿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強調儀式感和歸屬感。并且風雨無阻,大多提前進場等候,翹首以盼。畢竟最初幾年,我們村一個月才能看一次或兩次電影。后來周邊一些村子也開始放電影了, 這樣輪流下來,一個月能看兩三場電影,這對平時沒有什么文化娛樂活動的村民來說, 是一件非常開心幸福的事情。
猶記得,每次電影的開頭,伴隨著激昂雄壯、鏗鏘有力的軍樂曲,一顆閃閃發(fā)光的五角星炫亮入眼,五角星周圍,被急速劃開的無數(shù)線條烘托、映襯,令人精神振奮。緊接著,便能看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制片廠”幾個字撲面而來,后來聽了解情況的大人說,這是即將播放的電影片子的拍攝制作單位。除了八一電影制片廠,在我印象中,還有北京電影制片廠、上海電影制片廠、西安電影制片廠、峨眉電影制片廠、福建電影制片廠拍攝的電影。這些電影制片廠,記錄、創(chuàng)造、反映和代表了一個時代輝煌燦爛、永不磨滅的電影藝術。
在正式電影開始前,會放一些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攝制、反映農業(yè)生產豐收景象的“小電影”,比如在風兒吹拂的田野上茁壯成長的包谷、水稻,大豆、高粱,紅彤彤的蘋果,西紅柿,表現(xiàn)的是“農業(yè)學大寨,工業(yè)學大慶”的火熱場景。伴隨著“東方紅”拖拉機來往穿梭,或人們推動巨大石碾子滾過作業(yè)場地的一張張燦爛的笑臉,使我渾身熱血沸騰,感覺到了生活在農村很幸福,戰(zhàn)天斗地,大有希望,大有可為;看著鋼花飛舞、你追我趕的繁忙車間工廠,我激情難抑,向往憧憬城市的所有美好,堅信咱們工人階級有力量,敢叫日月?lián)Q新天,乘風破浪正當時。
對于看過的電影,至今印象最深的是《南征北戰(zhàn)》《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鐵道游擊隊》等,很多情節(jié)在腦??M繞不散,一些主題歌曲耳熟能詳,百唱不厭。我想,所謂經典藝術,不過如此。它是一代人的記憶和精神慰藉,彌足珍貴,影響深遠,不會因時光流逝而消失。相反,將伴隨終身。
看得出,其中有不少是我和兒時小伙伴們常常掛在嘴邊的“打戰(zhàn)”的電影,我們痛恨電影里那些無惡不作的漢奸壞蛋,崇敬那些有一身本事、威武不屈的英雄人物。甚至立下決心,將來長大了一定要當一名解放軍戰(zhàn)士,到時候,頭戴綴有鮮紅五角星的軍帽, 穿上綠軍裝和解放鞋,英姿颯爽,讓一家人、一個村子的人都羨慕不已,從此引以為驕傲自豪。雖然后來未能如愿以償,但養(yǎng)成了愛憎分明、嫉惡如仇的性格,除了父母身體力行的教育,我一直深信與這些電影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有關。
對于一些談情說愛的電影,我反而記憶模糊,只記得當電影幕布上出現(xiàn)熱戀中的青年男女開始拉手、專注相看、擁抱,乃至親嘴、翻滾在一起時,我和小伙伴們就會驚叫起來,然后趕緊低下頭,捂住臉不敢看。有時還會聽到小伙伴忍不住說:“嘿,害羞都認不得,怕是要躲著一些才行?!敝两裣雭?,那個樸實無華的年代,男女之間依然秉持授受不親的傳統(tǒng),尤其在農村,一旦出格或有過分之舉,便被視為大逆不道,要受到倫理道德譴責,乃至被處罰的結局。最要命的是會被人看不起,鄙視。因此,大家都小心翼翼, 按規(guī)矩行事,不敢也不想當不正經的“二流子”(流氓)。相比之下,人品好,勤快節(jié)儉,家教好,尊老愛幼,門風好,耕讀傳家,崇尚禮儀, 恪守清廉, 是那個年代說媒相親、談婚論嫁不可或缺的前提條件。
看電影的趣事不少。有一回,我看見幕布上飛機在天空上抖動的樣子,就問我身邊的女性小朋友:“飛機也會顛簸呢嘎?”聽我這樣問,當時,她的第一反應是捂住臉笑得合不攏嘴。在她的笑聲里,我一直擔心飛機會掉下來,最終一臉茫然……
電影散場,一些人出了臭紅家的門,就奔向咫尺之隔的路邊茅廁撒尿屙屎,長期以來因為男女不分,所以同伴會在毫無遮攔的茅廁門口打著手電筒擋住人,沒有同伴的, 會在茅廁里面不時發(fā)出有意咳嗽的聲音,提醒外面的人注意。多數(shù)人則在回家的路上方便,習以為常。那些隔壁鄰村的,一路上依然興致盎然、意猶未盡地說著電影里的情節(jié)故事。在手電筒或馬燈的光亮里,腳步帶風, 給寧靜的村莊、田野、山巒增添了幾多活力與情趣。
看電影也讓我有了懵懂而青澀的異性相吸的故事。幾年后,我?guī)е洷晃矣嘘P飛機顛簸的問話逗得合不攏嘴、嬌小身軀一個勁前俯后仰的這位小朋友去我家里玩。看我們有說有笑走進四合院,先是引來跟我家住在一個院子的其他人家異樣和好奇的目光, 而后母親也似乎意識到了什么,開始數(shù)落我, 說我們年齡相差大,我這樣做“會背過失呢?!本o接著,我爹火上澆油,咒我“樣子不像”,說“即便我們相互喜歡,也要請一個媒人說合,以風俗和規(guī)矩禮儀來,該走的流程環(huán)節(jié)一樣都不能少。”但我依然不管不顧,將父母的話當做耳邊風。交往中,我們拉過手, 擁抱過,此外沒有更進一步,雖然彼此相互吸引,深愛著對方。參加工作后,我們靠書信往來,鴻雁傳情,寄托無盡的思念與牽掛。想來真是奇妙,我和她的緣分,就是因為她很有吸引力的嫵媚笑容和小巧玲瓏的身軀, 如電影般不斷地在我的腦海里閃現(xiàn),及至千般不舍,萬般迷戀,無法釋懷。
后來,造化弄人,帶著太多的不舍和愛意各自成了家,也將最美好的東西默默留在心中。 猶如蠶豆花開的月夜,微風拂面,柔情蜜意、軟語呢喃中,我在田埂上擁抱著她, 伴隨此起彼伏的蟲鳴聲,渾然忘卻夜涼如水的沉醉模樣。還有,我們一次次牽手走過小河,聆聽流水潺潺,在浪花中盡情嬉戲,不時凝視對方清澈透亮的眼睛;一次次進城逛街,品嘗小吃,然后登上城樓,極目遠眺, 風將她柔軟的長發(fā)吹起,絲綢般輕拂我的頸部和臉頰,使我一陣陣顫栗。恍惚中,我眼里,盡是她擋不住的青春活力;我們相約去串一年一度的“松花會”,走進植被茂密的箐澗,享受“一鳥不鳴山更幽”的美妙;我們一次次相約菜園,看茼蒿菜開花,細嗅沁入心脾的馨香。最終,在椒紅瓜綠茴香疊翠茶豆?jié)M枝蝴蝶蜻蜓翔舞的菜園中互訴衷腸,流連忘返。倏忽之間,脈脈相顧,已然永恒。感慨數(shù)十年過去,歲月有痕,伴隨綿綿無盡的回憶與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