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師范學校第三附屬小學 陳 麗
竇桂梅老師曾說:“我始終相信,人生的高度是用經典主題閱讀墊起來的。”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她始終在尋找有溫度和深度的主題閱讀策略。主題閱讀是一種新型的閱讀形式,它可以使學生在主題思想明確的幾篇文章中深化思想,獲得寶貴的人生經驗。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在關注主題閱讀,但在實施的過程中,卻遇到了很多的問題,比如時間倉促、學生思考空間狹窄、教師無效引導等,這些問題必須得到改觀。
課文中每個單元的主題閱讀文章有三四篇,而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限,這就需要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否則主題閱讀的主動性就無法保障。那么,怎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呢?教師可以從課堂導入以及閱讀內容的選擇上下功夫,每篇文章的語言特點以及思想意蘊必須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能使學生與作品之間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唯有此,才能激發(fā)學生內心的閱讀欲望。語文學科有著強烈的人文性,這是由學科特征決定的。在閱讀中,教師可以用一篇帶動多篇,使學生產生持續(xù)閱讀的勇氣和自信。
例如在《盤古開天地》《精衛(wèi)填海》《普羅米修斯》《女媧補天》這一組文章的講解中,教師為使學生產生閱讀興趣,可為學生播放這些神話故事的動畫視頻,使學生從形象化的視覺體驗中感悟到這些神話人物的魅力,還可以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為學生講述其中的一個故事,引導學生去閱讀其他的故事。在讀之前,教師要先消除文字障礙,利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使其建立閱讀的自信心,讓學生悅讀。
主題閱讀需要方法,教師要積極與學生建立親密的閱讀關系,將適合學生的主題閱讀方法展示給學生。問題引導是主題閱讀的有效方式,在學生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設置一些相關問題,使其能在問題探尋中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的閱讀才更加有效。主題閱讀需要方法,教師要可以在問題提出后,讓學生在文章中找尋相關的段落,做出標記,寫出自己的閱讀感受,這樣的閱讀才是真正的學生自主閱讀。
例如在《貓》《母雞》《白鵝》這組文章的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開展主題閱讀教學,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同學們,今天我們讀的這組文章都是與動物有關的,在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中,我們更能感悟到生活的美好,大家思考這樣的一個問題:在文章中,作者通過怎樣的描寫方法和順序寫出了動物們的可愛呢?你能不能找到有關的描寫動物樣子的詞句呢?在邊上批注你的感受。”學生在這樣的問題引領下,閱讀就有了目標,也懂得去勾畫重點字詞,閱讀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比較分析中探究文本的主題意蘊,這很關鍵。在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中,學生的思想品質提升非常重要,每一個主題中都蘊含著有利于學生人格養(yǎng)成的思想意蘊,挖掘出這些思想意蘊,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個平臺,讓學生能獨立研究和討論,在交流和討論中懂得應該做一個什么樣的人,懂得怎樣與他人相處。在當前的語文課堂中,很多教師依然將主題閱讀課上成了知識總結課,教師如果將每一篇文章都講到透徹,就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也忽視了主題閱讀的意義和價值。
例如在《祖父的園子》《月是故鄉(xiāng)明》《梅花魂》這組文章的講解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去探尋這組文章的思想意蘊,這幾篇文章都提到了故鄉(xiāng)情,小學生可能還不懂得故鄉(xiāng)的含義,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為什么文中的主人公會懷念故鄉(xiāng)?他懷念的是故鄉(xiāng)的人和事還是懷念的那個故鄉(xiāng)中的自己?”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中交流探究,他們似乎懂得了人生中的那些美好的時光要珍惜,懂得了無論我們身在何方,不要忘記最初夢想,不能忘記生養(yǎng)自己的土地。
主題閱讀中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質,讓學生因閱讀的光輝而更加美麗,而這個主題討論探究的時間,教師要留給學生,讓他們的個性思想在語文課堂中綻放,讓學生聯系社會生活實際,開展有價值的討論。
總之,在小學語文主題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對主題閱讀的興趣,使學生能在閱讀中感到樂趣,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使學生的思維能力獲得發(fā)展,使學生在交流討論主題思想的時候,培育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使學生能在主題閱讀中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