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俊
在我國,宜興紫砂可以算得上是最出名的了,其工藝美術陶既具實用性,又繼承了優(yōu)秀的民族傳統(tǒng),在國內外比較聞名,已有五百多年的悠久歷史。在宜興陶器中,紫砂壺屬于代表性的一類,緊隨中華茶文化之后,在其自身造型與實用功能方面都在不斷的發(fā)展與變化,而且能夠適應市場的需求,所制器具實用性良好,造型獨特、豐富多彩,大多數紫砂器具來自于中華民間藝術,擁有其樸實的民間工藝美。從各種印、刻、雕、編、漆制器具以及青銅器制作中不斷探索,更新創(chuàng)作,尋找新穎題材,從熔古到鑄今,平凡之中彰顯絢麗、淑雅之中更具古樸。通過實踐可以證明,紫砂器具有比起借鑒的其它民間工藝文化來,更具有特色,不僅敦厚,而且典雅,也更端莊。
自從開始了紫砂壺的創(chuàng)作,藝人們就一直在不斷的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中國陶藝界,紫砂壺無論造型還是樣式都排在首位。而在造型方面,姿態(tài)各異、不計其數。壺藝發(fā)展歷史漫長,不同時期都有各自獨特的風格,市面上已流傳了一大批創(chuàng)作精美絕倫的優(yōu)秀紫砂壺藝人作品,這些體現出了中華民族的智慧以及極大的創(chuàng)造力?,F在,人們把各類紫砂壺分作三個類型,其中包括“光貨”、“筋紋貨”以及“花貨”。
紫砂壺的設計來自于各種不同的民間形態(tài),其來源十分豐富多彩,特別是“花貨類”。從有代表性的植物到有特點的動物,形態(tài)各異,變化多端,從靜態(tài)到動態(tài),從藤類瓜果到飛禽昆蟲,從龍到風,從烏龜到辟邪等奇禽怪獸,應有盡有。而這些都從不同的方面映射出設計藝人們在生活方面具有各自不同的情趣,也體現出他們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正是由于紫砂泥這種原料可塑性比較強,具有豐富多彩的色彩,被用來制作紫砂器等,而且都可以達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效果。而紫砂壺的創(chuàng)作題材并不只局限只這一點,自然界中的所有物體都可被作為題材進行設計。像“魚化龍壺”就是人們想象中的鯉魚能夠躍龍門,生活可以步步高升的美好愿望,“化蝶壺”卻能夠代表忠貞與純真愛情,也是人們的美好向往。
“一帆風順”壺在人們的心目中是一直向往的,各行各業(yè)的人士,無論在學業(yè)、事業(yè)、愛情還是生活方面都希望是美好的,這也是設計者的美好心愿,希望事事順利。該成語在清李漁《憐香伴 蹴居》中出現,也是第一次,作者將這作為制作紫砂壺的主題,擁有美好的寄托,祝愿人們在生活與事業(yè)方面平安、和順。壺型不再是傳統(tǒng)的那種對稱形狀,徹底打破了以前的制作思路,不再具有那樣形狀歸整的韻律美,而是巧妙的利用四方形,不規(guī)則的壺身造型,壺嘴、壺把銜接面呈傾斜狀,四方的提梁同樣呈傾斜狀,二者自然呼應,好似船帆一般,高高聳立著并且傾斜在水面之上,像似迎著徐徐清風不斷向前行駛。壺的制作在原有的基礎上形成了強烈的跳躍感,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壺身如在浪花的包圍圈中一樣,具有乘風破浪之意,動感十足,并且凸顯出了紫砂的古韻與內斂?!耙环L順”不僅具有祝福之意,也是對人們的勉勵,不管風高還是浪急,由自己揚帆掌舵,不斷努力,持之以恒,不斷前行,就會勝利有望。
紫砂壺在成型方面的技法獨到特別,由此可以凸顯出作者的創(chuàng)作擁有極大的自由度。在創(chuàng)作題材方面,廣泛,多樣化,在不斷的完善與創(chuàng)新,并且緊隨時代的步伐在向前發(fā)展。萬變不離其宗,不管怎樣變化,紫砂壺的設計都必須能夠突出泡茶功能,還要照顧到人們不同的審美,從情感上或歷史上讓人們產生共鳴。設計者們只有不斷的探索與追求,并在設計中總結經驗,才會有更大的進步,才可以創(chuàng)造出更多精妙絕倫的工藝作品,才能更好適應新時代的發(fā)展,符合大眾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