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越
摘? 要:本課為人美版小學美術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九課,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學生通過在四年級接觸設計創(chuàng)意手工書一課,從感受手工書的設計簡單制作發(fā)展到運用學習原理,認識材料、制作方法能夠切實應用到真實生活中,學生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神秘的禮盒》這一課程,能夠用身邊廢舊材料,設計出多種形態(tài)的禮盒,造型、色彩、運用多種材質,不同技法進行設計,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作的意識,要求學生對理論知識全面的掌握的同時,鍛煉學生評述自己和同學的作品表達能力和對自己情感的表達。熟練、并且安全的完成作品。
關鍵詞:設計應用;多材質;廢物利用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對禮盒造型和色彩的設計理論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掌握多種制作裝飾的方法,同時能夠運用不同的材質進行設計。
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獨立意識,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學生能夠表達和評述作品,鍛煉學生的思維,在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掌握多種設計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運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養(yǎng)成環(huán)保意識,同時鼓勵學生表現自己對于情感的表達,對于神秘的禮盒要送給誰,做好情感中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從現實生活中觀察的能力,禮盒的樣式,造型以及色彩的搭配。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身邊的廢舊材料如何搖身一變,成為禮盒。了解禮盒的形態(tài)種類,制作禮盒綜合的材質有哪些。
2.難點:親手制作禮盒,色彩搭配原理應用到實際。
三、設計思路
為了解決本課的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將采用以下的教學策略與手段。
運用多媒體課件,網絡搜集資料,制作一個半成品在課堂進行演示,多種教學手段。在正式上課前與學生進行簡短的聊天,并運用多媒體,短視頻的形式展示中西方禮盒的作品,一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二用欣賞的方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于美的體驗,對于其中出現的色彩知識,進行一定的理論講解。讓學生對于制作禮盒要進行幾方面的搭配有了解。
四、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半成品禮盒,部分裝飾材料。色環(huán)
學具:色卡、不同形狀禮盒、部分裝飾材料。
五、教學流程
導入新課——講授新課——學生練習——作業(yè)展示——小結
導入3分鐘,講授新課10分鐘,學生練習20分鐘,展示活動5分鐘,小結2分鐘
六、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以提問的形式開始。
教師:在節(jié)日、生日、紀念日等特殊日子里,送禮物,你該怎樣把它們包裝得巧妙、實用又充滿情趣呢?
2.講授新課
對話:
師:播放短視頻,讓同學欣賞多種款式的禮盒,有整體的照片,也有關于不同配飾的照片。并將單獨的禮盒照片問學生,能猜到是由什么原材料做出的,對學生進行提問。
學:答案會出現廢舊材料,引導我們的主題。
師:肯定學生的答案,重點強調禮盒可以利用廢舊材料,在慶祝不同節(jié)日出現,使禮物更有儀式感。把美術課中所學的設計同生活實際相結合。
提到設計,禮盒第一眼能夠吸引到同學們的都有什么?
學:不同的形狀,有心形的,方形的,不同的形狀。也有不同的顏色。
裝飾禮盒的材質也大有不同。
小結:學生已經了解禮盒有多種造型,要根據自己的創(chuàng)意設計出禮盒,并同時根據老師準備的材料(彩紙,繩子,絲帶等等)進行搭配,通過色環(huán)卡,讓同學簡單了解有關于顏色的搭配的理論知識。
3.學生練習
學生開始進行分小組實踐,老師將課前準備好的材料發(fā)給每個小組同學。在制作的過程中小組同學簡單討論好,做什么形式的禮盒,裝飾,等等。
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解答。輪流對不同的小組,進行實際指導。
4.作業(yè)展示:
不同小組禮盒制作好,教師根據提問的方式,鼓勵學生來評自己的作品和其他同學的作品。點評方向如:禮盒是要送給誰,為什么。你們小組的禮盒有什么設計的亮點,運用到課上教師講解知識中的哪些理論。
5.小結
學生通過了解將生活中的一些廢舊材料,通過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意,設計,結合一定的美學知識變成一件有實用性質的作品,提倡學生樹立環(huán)保精神,有創(chuàng)作意識。同時學生能夠對于自我表述以及對同學的作品進行客觀的判斷起到一定的鍛煉效果。
七、課堂總結
神秘的禮盒這一課,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學生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神秘的禮盒》這一課程,能夠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意用身邊廢舊材料,設計出多種形態(tài)的禮盒,從造型、色彩、并且運用多種材質,不同技法進行設計,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作的意識,學生能夠加強環(huán)保意識,并發(fā)散思維可以運用不同的材料進行設計。鍛煉學生要時時觀察生活,做一個對生活細心的人。同時,在課堂中客觀的評價自己的作品,將自己的設計思維表現出來,能夠促進學生對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