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崢
摘? 要:教師要學會在適當?shù)臅r機介入游戲,這是教師必須掌握的技能。這次的研究選取了北京市海淀區(qū)某幼兒園,各抽取小中大班一個班級進行觀察,并對主班教師進行訪談和觀察。研究發(fā)現(xiàn),教師正效介入比例為50%,負效為16%,無效為32%,不確定為2%。教師介入游戲后的解決對策:引導幼兒去找游戲伙伴,鼓勵幼兒嘗試其他游戲,更換游戲材料或規(guī)則,成為游戲秩序的管理者。
關鍵詞:教師;幼兒游戲;介入時機;介入方式
一、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現(xiàn)狀
(一)教師介入游戲的時機
1.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時機所涉及到的方面
本研究對北京市海淀區(qū)幼兒園小、中、大3個年齡班的6位教師進行觀察,每次觀察不少于30分鐘,采用“教師在幼兒游戲時介入觀察記錄表”,進行統(tǒng)計分析。按照教師在介入游戲時所面臨的狀況,對已經收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類和整理。了解到教師對幼兒游戲的介入行為涉及的范圍很廣,在不同的情況下,教師都會進行介入,這些都是必要的介入時機。
2.教師對游戲各類介入時機的次數(shù)比較
對數(shù)據(jù)整理后得出,教師引導游戲的介入次數(shù)要高于其他活動,為149次,這說明教師在選擇介入時機的時候,首先關注促進幼兒游戲發(fā)展的機會。引導幼兒的游戲是教師的主要工作,游戲負擔了更多的促進有幼兒發(fā)展的功能。因此,在幼兒游戲過程中,教師發(fā)揮自身的主動性,關注教育契機的出現(xiàn),并把它轉化為自身介入游戲的時機。
回應幼兒的介入次數(shù)較多,根據(jù)統(tǒng)計,教師回應幼兒的互動請求為133次,這說明幼兒主動為教師提供了很多的介入機會。這種機會是幼兒根據(jù)自己的游戲情況來決定是否讓教師介入。因此對教師來說,要簡單的回應幼兒還是把這種機會轉化為一次有利的介入時機,是要求教師進行判斷的。
(二)教師介入游戲的頻率
1.教師對游戲的介入顯示出很高的頻率
對10位教師進行介入幼兒游戲的頻率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所有教師在30分鐘時間內一共介入了游戲413次,每一個教師的平均介入頻率是20.65次,可以看出教師在幼兒游戲時介入的頻率是非常高的?,F(xiàn)在游戲是幼兒園活動的重中之重,所以教師就會很重視幼兒游戲這樣的機會,在幼兒游戲時,進行介入,然后達到自己的教育目的。而且教師也發(fā)現(xiàn)在游戲過程中傳授教育知識,生活經驗等幼兒更容易接受,也增加了對教師的認同感。
2.不同的教師介入游戲的頻率不同
在這些被觀察的教師中,10教師介入游戲的總次數(shù)是59次,1教師介入次數(shù)是21次。10教師介入的次數(shù)是最高的,1教師介入的次數(shù)是最低的。從這組數(shù)據(jù)還可以看出,不同教師的介入頻率差距較大,通過對教師的訪談,了解到影響教師介入游戲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是教師自身的教育經驗。介入次數(shù)最多的教師是編號為10的教師,她的教齡還不到兩年,是一名新教師。在訪談中發(fā)現(xiàn)10教師認為自己在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很有用,并且很重要,必須應用到實際中去。所以只要有機會她就會介入幼兒游戲,向幼兒傳達自己的教育知識。而介入次數(shù)最少的是1教師,她是一名老教師,擁有20年的教齡,教學經驗十分的豐富,她知道大多數(shù)的情況下,幼兒自己玩的效果比教師介入的效果更好。她認為只有適當?shù)慕槿胗變河螒虿趴梢源龠M幼兒的發(fā)展。
第二是幼兒玩游戲的狀態(tài)。當幼兒不知道如何進入游戲時,不知道應該怎樣開展下去時,教師要進行介入,比如引導幼兒去尋找她的游戲伙伴或者是教會她游戲的規(guī)則。
第三是很多的孩子選擇了同一種游戲,這樣就會導致游戲材料的緊缺,發(fā)生爭搶現(xiàn)象,這時教師就會介入,講明游戲的規(guī)則與秩序,分配好游戲的材料,以便游戲可以順利開展下去,還有一點就是鼓勵其他小朋友去嘗試別的游戲。
第四是當游戲馬上結束時,但是還有小朋友不想收材料,還沒有玩夠,想要繼續(xù)進行游戲,這時教師介入,催促小朋友收拾材料,結束游戲,進行下一步的集體活動。教師起到管理者的作用。
3.不同的年齡班教師的介入次數(shù)不同
從數(shù)據(jù)中得出,大班和小班的教師介入次數(shù)比中班的少,主要是由幼兒的年齡決定的。
大班的孩子自主性較強,有自己的意識和選擇,明確的知道自己想玩什么,也想不斷的提升自己,所以教師很大程度上是起引導的作用。但是中班的孩子思想就比較復雜,年齡不大不小,青黃不接,自己有很多想法,想自己決定怎么玩,和誰玩,還有自己制定自己的游戲規(guī)則,所以教師才會經常介入到幼兒游戲里去。小班的孩子社會性發(fā)展的并不是很好,喜歡自己玩玩具,自己說話,所以教師介入的次數(shù)也相對較少。
二、影響教師介入游戲因素
(一)幼兒游戲的開展情況對介入時機的影響
1.開始階段對游戲的介入
這個時候幼兒自己選擇自己想玩的玩具,所以就會出現(xiàn)大家都想玩一樣的玩具的現(xiàn)象,然后出現(xiàn)爭搶,這時教師會進行介入。
2.高潮階段對游戲的介入
對教師的訪談了解到,很多教師都覺得在孩子進行游戲的時候對其進行教育,會有很好的效果。還有很多人認為教師進入到幼兒游戲時,幼兒會感覺到非常的高興,并且對游戲提起更大的興趣。
3.結束階段對游戲的介入
這個時候教師的介入不會很多,因為游戲處于結束的階段,教師的主要工作就是讓幼兒結束游戲并把材料放到原來的位置。教師這種時候大多數(shù)是維持紀律的管理者。
(二)教師的教育經驗會影響到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方式
在幼兒開始游戲之后就會有許許多多的問題,這個時候教師的自身經驗就顯得格外重要,有的教師教齡長,教育經驗豐富,所以很快的就可以解決幼兒之間的問題。但是相反的,年輕的老師經驗不是很豐富,不知道面對幼兒之間出現(xiàn)的問題該如何解決。
(三)教師設計的教育目標會影響到教師介入幼兒游戲方式
教師在讓幼兒進行游戲時,是帶有一定的教育目標的,在什么時候玩什么玩具,怎么玩這個玩具都是有規(guī)則的。所以在幼兒游戲時,如果幼兒沒有照著教師的安排玩,教師就會介入到游戲中去,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完成教師自己的教育目的。
(四)教師對自己的角色定位會影響到介入游戲方式
教師是游戲的觀察者。在幼兒進行游戲的時候教師會對其進行觀察,如果這時有幼兒向教師提出請求幫助,教師就會介入到游戲中去,這樣幼兒的游戲才可以繼續(xù)進行。
教師是游戲的引導者。在游戲開始的時候,很多幼兒并不知道游戲怎樣進行下去,這時教師就可以介入,引導幼兒進行游戲,了解游戲規(guī)則,尋找游戲的小伙伴等等。
教師是游戲的控制者。教師在幼兒進行游戲的時候不應該直接參加到幼兒的游戲中去,教師應該告訴幼兒游戲的規(guī)則是什么,注意的地方是什么。并且在游戲中加入一些真實的事情,讓幼兒想象在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應該怎樣解決。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建議
(一)根據(jù)幼兒游戲開展情況適時介入
在開始的時候要避免玩具材料的爭搶,高潮階段時要進行教育,這樣可以更好的達到教育目的,結束階段,要保證游戲材料的合理回收,做到有序結束游戲。
(二)根據(jù)教師教育經驗適時介入游戲
幼兒園教師的教齡參差不齊,老中青教師都有。所以教育經驗少的教師要看準時機進行介入,掌握介入時機,提高介入效率。
(三)根據(jù)游戲目標選擇介入時機
教師開展游戲時都會帶有自己的教育目標,如果幼兒沒有按照目標進行,教師就會介入。這時教師要把自己的目標融入到幼兒游戲里,寓教于樂,讓幼兒帶著知識去游戲。
(四)根據(jù)角色定位選擇介入時機
教師要對自己進行角色定位,然后根據(jù)對自己的定位觀察幼兒,了解幼兒。從角色的角度介入幼兒游戲,帶有角色的情感。
參考文獻
[1]? 常璐.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時機研究.華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6
[2]?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25-31
[3]? 陳建林.教師介入幼兒游戲方式的研究.西南大學碩士論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