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淵
“出菌了,弟你回來撿吧﹗”從磅礴烏蒙高原群山深處的故鄉(xiāng)老家,傳來了阿姐充滿誘惑、飄逸著濃郁菌香的聲音。
在云南,蘑菇叫“菌子”,大都產(chǎn)自山野。所以,采菌子叫“撿菌子”。
每年的農(nóng)歷三月以后,下過幾場淅淅瀝瀝的透雨,滿山遍野五顏六色的菌子便一夜間就冒了出來:草坪上長馬勃、雞菌,森林野地里有白牛肝、黃牛肝、黃梨頭、蔥菌、青頭菌、雞油菌、紅菌、紅奶漿、白奶漿、銅綠菌、谷熟菌、火炭菌、皮條菌、見手青、香噴頭……知名的,不知名的,能吃的,不能吃的,這里一朵,那里一塘,遍布沃野,讓人看了歡天喜地。這些菌子,帶著大地的泥土腥氣,裹挾著草木的味道,又滿含醉人的芳香,吸收了山川的靈氣,放在鼻子下一聞,香氣撲鼻,沁人肺腑。以前我們統(tǒng)統(tǒng)叫雜菌,不值錢!老人們說菌子下氣,吃多了人就沒力氣,加之偶爾有人吃了中毒,甚至出現(xiàn)死人的情況,所以沒多少人去撿,于是故鄉(xiāng)山野里的菌子多得用籃子背、用竹籮挑。那年,我和阿媽到山后的姑媽家做客,路邊的樹林中出了很多谷熟菌,撿到滿滿兩籃子。人們真正喜愛的菌子,是被稱為菌中皇后的雞?!拔逶露宋?,雞拱土?!倍宋绻?jié)后,故鄉(xiāng)云南的雞開始從土里鉆出來了。這種靠白蟻真菌長出的菌子,帶有雞肉特有的香味,是人見人愛的山珍美味。我們每次撿回它,阿媽都在念:“春前不撒種,四季不栽秧,越老越好吃,越嫩越香!”還沒念完,我們都會說,那是雞!雞剛出土?xí)r脆、嫩,炒出來鮮嫩中帶著甜味,長開后只要不爛,卻帶有雞肉特別的香味。涼拌、炒吃、煮湯、都特別好吃。而用香油炸干,做成雞油,可以放很長時間,是吃早點、下飯最好的美食。那年,我和阿姐到房后山上砍柴,路上遇到一朵草帽大的雞,開在那棵樹棠梨樹下?!鞍⒔?,快來拔雞,草帽大的一朵!”阿姐笑著說:“哄小狗,你撿不到雞!”見阿姐不信,我只好自己撥開雜草,用木棒小心翼翼地撬。阿姐見我真的找到了雞,一時喜出望外:“那么大的雞,怕是雞王了!別撬,雞腳撬斷了可惜,我回家去拿鐵鍬來,再撬!”那朵雞,姐弟倆撬了很長時間,才完完整整地從厚土層里拔了出來。小心翼翼地把雞帶回到家,村中的老老少少都跑來看,都說是一朵雞王!“有福氣的人,才能撿到雞王??!”一個九十多歲的老人家說。
那天下午,一個鄉(xiāng)郵員給我家送來了一封信。他告訴父母,我考取了師范學(xué)校,以后就可以當(dāng)老師了!當(dāng)看到那朵大雞時,還說他從沒見到過那么大的雞,還夸我不但學(xué)習(xí)好,能干,能撿到這么大的雞王!
隨后,我們一家人把雞清洗干凈。很少做飯的爸爸從柜子里翻出一塊僅有的臘肉,剮了點發(fā)黃的臘肥肉在鍋里煉出油,加了幾個干辣子,辣子剛糊時再撒上些鹽,倒入那一盆雞,翻炒幾下,一瓢冷水倒下去,蓋好鍋蓋,加大鍋洞里的火。不久,整個廚房都彌漫著雞的香氣!吃飯時,全家很少說話,都用大勺不停地舀雞吃。那一盆雞湯,不久也就被吃個精光。鄉(xiāng)郵員臨走時還不停地夸我能干,夸我家做的雞湯好喝。真的,以后也喝了不少的雞湯,卻再也沒有那天的香味!
炸雞油,是稀罕物、奢侈品。也就在我撿到雞王的那年六月二十四火把節(jié)后,火把雞特別多。阿媽也破天荒地在我家承包地埂上遇到了一塘剛開平的火把雞,滿滿一竹籃,背回家,一家人洗了整個上午。吃過飯后,媽媽到大爹家借來香油,燒開油鍋,倒入晾干水氣的雞,放入一節(jié)節(jié)的干辣子,加大火直到水燒干。又用文火,那一片片雞慢慢由白變黃、變干。然后媽媽用漏勺撈起炸干的雞,再舀起油晾放在一邊。她一面舀一面說:“炸雞油,關(guān)鍵在火候,炸不透,水分重,油腌不著的會發(fā)霉。炸得太干了,又不香,甚至?xí)?。尤其要注意撈起時,要把雞和油分開,不然油太燙,也會把雞炸糊了?!币患胰嗣α艘煌?,一籃子的雞變成了半盆雞油。阿媽舀完鍋中的油,抬來甑子,盤出甑子里的飯,倒在鍋里拌了拌,鏟在碗里,讓我端給奶奶。奶奶用不靈活的左手挑了幾顆,放在嘴里,瞇著眼說:“真香!”而后又遞給我說:“阿佬吃,香得很!”我扒了幾顆,放在嘴里,口中頓時泛起了雞肉的芳香。那是我吃過的油炒飯中最香的一次!第二天,阿媽找來兩個玻璃瓶,把頭晚炸好的雞油緊緊地按了又按,全裝在瓶子里,說要托人帶給百里外教書的舅舅。我當(dāng)時多么希望那兩個瓶子小一點,裝不下留下點給我們吃,可最后連油都全部倒走了!后來舅舅說,那雞油真的好吃,可惜都是半瓶半瓶的!全家人都知道肯定是被帶的人倒走了,那早我們都看著,媽媽裝瓶時是按了又按,緊緊滿滿的。
記憶中很香的菌子,還有干巴菌。干巴菌剛出土?xí)r是黃褐色,稍大后卻是黑褐色,有一股牛干巴的香味。故鄉(xiāng)營盤山的松樹下、馬脖子的刺蓬中、箐水潭的溝坎下、老祖墳的石縫中都會出這種菌子。它常常夾雜著樹葉、雜草、石子、泥土,很多人嫌它難以清洗,洗不好,吃的時候會硌牙。我卻非常喜歡它的特殊味道,也特別喜歡撿這種菌子。這種干巴菌出的時間很長,一年中可以撿很多次。每次撿過后,只要你不把它連根拔起,用樹皮、松毛、雜草蓋起來,只要能誘惑過別的撿菌人。一星期后,它又長出來了!早些年,菌不值錢,撿菌的人也少,干巴菌一餅可以長得很大。三大媽家小狗寶就曾撿到一餅籮篩大、兩公斤左右的干巴菌。那么大的干巴菌,說它是干巴菌王也一點不夸張。聽說他拿到山外去賣時人家嫌大、嫌老,只賣得十多塊錢。
上初中時,菌子稍有了點價格。雞、干巴菌僅能賣到兩三塊錢一公斤,其他的所謂雜菌是不值錢,一竹籃僅能賣幾毛錢,甚至沒人要,有親戚就送親戚換口水喝,沒親戚的就又得背回來。但村中的小狗寶、七斤寶、柱保、楊常和我,只要有空,都往山上跑。上山各找各的菌窩子,回來時互相叫喊一聲,一起看看收獲,菌多時互相約著背去賣,菌少時幾個人湊在一起,選一個人捎去賣,回來后又將錢分給各人。幾年來,雖沒賣到什么錢,但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無限樂趣,也長了我們撿菌子的許多經(jīng)驗,使我們知道了很多的菌窩子。
菌子真正為我?guī)斫?jīng)濟(jì)效益,是上師范時。那時,好點的雞賣到八九塊一公斤,干巴菌能賣到十多塊。尤其是聽說韓國、日本大量收購牛肝菌、松茸后,牛肝菌也能賣到六七塊一公斤,其他的雜菌多少也能賣點錢。只要人勤快,到山上跑一趟,都能撿到些菌子,都能賣到些錢。于是,村中撿菌子的人就多了起來了,姐姐、大嫂、帶病的老爸,也都去撿菌子。而我憑以前積累的經(jīng)驗和知道的菌窩子,每早都比他們撿得多,而且多是價格較高的雞、干巴菌,撿一早上菌子的收入遠(yuǎn)比打零工多得多。阿媽不再罵我去撿菌是逃避干活,混日子。阿爸也不再干涉我去撿菌子了,他自己則默默承擔(dān)起了家中更多的農(nóng)活。于是暑假中,我每天早早起床,老祖墳、營盤山、馬脖子、野狗洞,筲箕箐……每個菌窩子,都認(rèn)真地找,認(rèn)真地看,都認(rèn)真地翻,所有菌窩子跑完,時間也就差不多了,籃子已滿了。然后背著籃子,唱著:“天上下雨,地上冒泡。菌子出,頂個大草帽,小兔看見,樂得直跳。挎?zhèn)€竹籃,邊采邊笑!”身后跟隨著那條大黃狗,仿佛像一個凱旋的將軍回家。多年以后阿媽還說,我不在家,聽不到我的歌聲還非常不習(xí)慣?;氐郊依?,我將能賣錢的菌子統(tǒng)統(tǒng)放在一邊,能炒吃的放一邊,曬干菌的放一邊。菌多時自己提到收購處賣,菌少時把幾個人的并在一起,讓一個人捎去賣。后來我們一家人,我、阿爸和阿姐,幾個人撿的菌子湊在一起,就可以拿去賣了。賣菌子回來,就按去時各自菌子的多少分錢。雖然是一家人,但賣菌子的錢都是分給各自的。阿姐的貼補家用,我則自己攢自己開學(xué)后的費用。有時家里實在沒錢了,也作補家用。這樣大大調(diào)動了我撿菌子的積極性。每到假期,我都早早上山撿菌子,下午到收購點賣菌子,晚上數(shù)著夾在書本中漸漸多起來的錢,想著明早又從什么地方去撿,哪里可以撿到干巴菌,哪里的雞恐怕快出了,牛肝菌的價格不知怎樣了,做的夢也常常和菌子有關(guān)。
?撿菌子的日子里,無論天陰下雨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常常黑蒙蒙就到墳地旁的石頭縫里、樹葉叢中去翻、去找。那里的菌子帽很小,翻開石頭后,菌腳卻很長,一朵菌子最大的有六七兩重?,F(xiàn)在想想,那些到處是墳堆堆的地方,大白天也有些讓人害怕。還好,鄰居家有一條大黃狗時常來家里,我經(jīng)常喂它飯,早晨去撿菌實在害怕,一聲口哨它就尾隨我來,像個警衛(wèi)一樣緊跟在我身后,一跟就一個早上。時間長了,只要聽到我的聲音,它就跑出來跟著我上山!弄得狗的主人常常罵:“這死狗,哪個是主人也分不清!”這條大黃狗,一直陪伴著我到師范畢業(yè)。每次去讀書,它都要追在后面,跑了很遠(yuǎn)的一段路后,才返去!后來這大黃狗不知是死了,還是被主人送給了別人,或許是賣了吧,反正再也沒見過。
撿菌子的日子里,天晴一身汗,雨天一身水,哪怕被淋得連褲襠都沒有半點干的,只要能撿到菌子,我也無怨無悔。家鄉(xiāng)山大,林密,只要人勤,都會有收獲。早去的人撿得多,晚去的人撿得少;即使大白天去,也能撿到。人人有份,叫花子去了也有一份。摔跤、被蛇嚇、被蜂蜇、被毛毛蟲刺,這些都不算什么,都不能阻擋我撿菌的腳步。我的目標(biāo)就是撿菌、賣錢、攢錢!飄香的菌子,給了我無限的收獲與快樂,給了我不少的經(jīng)濟(jì)支持,也給了我很多的精神鼓勵。在以后的讀書求學(xué)中,我明白了讀書求學(xué)如撿菌子,只要心中有目標(biāo),再苦再累也有收獲。只要肯攀爬學(xué)習(xí)上的大山,一定能撿到學(xué)習(xí)中的菌子王,品嘗到求學(xué)的美味!這更加堅定了我要好好讀書,走出大山,到外面去拼搏的決心。盡管讀書的生活很艱苦,但我“心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因而讀書特別努力。早晨一屁股坐進(jìn)教室,除了吃飯上廁所之外,都要學(xué)到下自習(xí)。深夜,在狹小的床上還要點上蠟燭繼續(xù)學(xué)習(xí)。經(jīng)過努力,我終于撿到了學(xué)習(xí)中的菌子王,品嘗到了學(xué)習(xí)中的美味,成為村中第一個大學(xué)生。是撿菌子讓我明白了讀書求學(xué)的樂趣,是靠撿菌子讓我走出了大山。
工作的時候多,回家的時間少了,撿菌子的機會更少。那年,領(lǐng)著六歲的女兒回家,第二天當(dāng)她睜開眼看到我、妻子和阿姐撿回滿滿三籃子菌子時,高興得大叫:“老爸你們太厲害了!”因菌子太多,吃不完,把能賣的都撿去賣,女兒硬是搶先往外跑。一會兒,拿著一把零錢跑了回來,老遠(yuǎn)叫道:“老爸,賣得很多錢,可以買很多好東西吃了﹗”我只是笑笑,撿菌子的艱辛與快樂是她們這代人永遠(yuǎn)體會不到的。我也時常跟她講,撿菌子要趁時令,做事做人也要趁時令。一個人從小要有目標(biāo),要有理想。做事就像撿菌子,只要心中有目標(biāo)、起得早、跑得再遠(yuǎn)也不覺得苦,也不覺得累。因為山上有自己喜歡的菌子!在家鄉(xiāng)見到撿了很多菌子的人,我心中總是充滿崇敬之情,我知道撿得那么多菌子那是要有多少年撿菌的經(jīng)驗積累,要跑完多少個菌窩子,翻過多少座山,走過多少道山溝箐箐。
如今,家鄉(xiāng)已發(fā)生了巨變,家家戶戶都住上了寬敞的房屋,實現(xiàn)了公路村村通,從縣城回家只需一個多小時,家鄉(xiāng)正變得越來越美,與縣城越來越近。
是啊,出菌子了,抽個空,回趟老家去撿菌子?故鄉(xiāng)有彎彎的河流,有郁蔥茂盛的叢林,有翩翩飛翔的各種鳥兒……春深日漸,草木清新。這片熱土蘊藏豐富,更讓人留戀,更讓人想象,更讓人向往。她以渾厚的胸襟,在繼承和弘揚著“為而不爭”和“厚德載物”的博大胸襟。在村民們的努力下,如今山上樹木繁茂,綠意蔥蘢,森林覆蓋率達(dá)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曾經(jīng)遍布茅草的荒山,如今種上滇橄欖,果樹林立,一派生機盎然。
幾場透雨過后,山上的菌子便開始出土了,馬勃、香菌、雞、牛肝、青頭、雞油、奶漿、銅綠、皮條……金黃翠綠,色澤光亮,香氣撲鼻,鮮嫩欲滴,都是夏秋里餐桌上的時令美食,趁熱夾一筷子,又香又脆,整個夏天秋天都嚼進(jìn)嘴里了。
從農(nóng)歷四月的香,四月的青頭菌,五月的雞、牛肝,一直到十冬臘月的銅綠菌、山雞、松露菌蕈、羊肚菌。細(xì)細(xì)數(shù)來,從夏天到冬天,每一年的菌,不知撿了多少,有的撿了買回奔馳,有的撿了買回路霸,有的撿了買回寶馬,有的撿了買回桑塔納,都撿得滿足,無所保留。對于父輩來說,撿菌是生活和應(yīng)季,對于我們而言,撿菌是對鄉(xiāng)村的牽掛與回望。
故鄉(xiāng)的菌子是山川的靈物,日月的精華。直到現(xiàn)在,我才能明白,故鄉(xiāng)的菌子,有山的氣息,裹挾著草木的味道、泥土的味道,浸潤著日月的精華,無疑是有靈魂的風(fēng)物,誰又能忘懷有靈魂的風(fēng)物?
責(zé)任編輯:張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