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萬章
時隔十余年后,無意間購得丁翔華的《藝人小志》,竟然在名家林立但卻搜羅畫人并不多的小書中,赫然見到夏汝霖的名字,頗有如見故人之感。丁氏對夏汝霖的生平記載并不比《四明書畫家》詳細(xì),但角度卻與其迥異。文不長,全文照錄如次:“甬江名畫家夏汝霖先生,擅山水,筆墨清雅,作風(fēng)高古,生平頗自珍秘,不輕示人,遇廉泉竭時,則袖畫向知己,易資以沽酒,得者寶之,此外雖百金求之,不應(yīng)也。余游七塔寺,睹氏丈二山水四幅,中有仿趙大年一幀,神韻尤佳,想得意之筆也。哲嗣獻(xiàn)廷氏,今貴為某同業(yè)公會主席。此老暮景舒適,生活優(yōu)游,‘莫謾愁沽酒,囊中自有錢’,法繪更不易求矣?!睋?jù)此則夏汝霖的形象變得更為清晰:其山水畫風(fēng)以摹古為主,他不以鬻畫為生,偶爾向知己售畫以沽酒。晚歲因子貴而生活優(yōu)裕,其畫更不易求了。在搜集近現(xiàn)代畫家潤例較為詳備的王中秀、茅子良、陳輝編著的《近現(xiàn)代金石書畫家潤例》中也不見其名字。或許正因如此,他的畫流通和傳播均不廣,就筆者所寓目,僅見過十余件而也。除上述所言《歲朝清品圖》外,其余均為山水。這些山水,都延續(xù)了“四王”以來的繪畫傳統(tǒng),以摹古、仿古為藝術(shù)取向,構(gòu)圖繁密,畫藝精湛,古韻有余而生氣不足。在其傳世的山水畫中,題寫所仿的古人有黃公望、王蒙、唐寅、王翚諸家,而并無題寫仿自某一家的山水畫則大多源自王翚等清初傳統(tǒng)派畫風(fēng),畫中的題詩也多抄錄前賢詩句,如其《春江如鏡圖》中題詩曰:“山下春江一鐘開,江回山轉(zhuǎn)隔蓬萊。舟行仿佛聞雞犬,時有桃花出峽來?!贝嗽娂礊椤皡情T畫派”代表畫家文徵明(1470—1559)所作。
夏汝霖所處的晚清民國,正是西學(xué)東漸、以西潤中的美術(shù)大變革時期,但在其畫中,幾乎看不到一點時代的印痕,他完全生活在自己營造的、具有古典情懷的藝術(shù)氛圍中,而這一時期,在北京的“湖社畫會”和廣州的廣東“國畫研究會”畫家們大多也是如此。他們這種無一筆無來處的畫風(fēng)代表了時代潮流中的另類,在晚清時期表現(xiàn)尤甚,可謂中國畫壇的另一種縮影,以至于康有為(1858—1927)在《萬木草堂藏畫目》中對此類現(xiàn)象給予深刻的鞭撻:“中國畫學(xué)至國朝而衰弊極矣,豈止衰弊,至今郡邑?zé)o聞畫人者。其遺余二三名宿,摹寫“四王” “二石”之糟粕,枯筆數(shù)筆,味同嚼蠟,豈復(fù)能傳后,以與今歐美、日本競勝哉?蓋即“四王”“二石”,稍存元人逸筆,已非唐、宋正宗,比之宋人,已同鄶下,無非無議矣”,雖然不無偏激,但確實反映了夏汝霖們的真實狀態(tài)。從夏汝霖的山水畫中,確乎可看出這種弊端,或許這也是其畫藝流播不廣而聲名不彰的原因之一。
相比較古韻盎然的山水畫,夏汝霖的《歲朝清品圖》算是其傳世作品中的一股清流。該圖作者題識曰“歲朝清品,壬戌仲冬月東湖外史夏汝霖作于海上”,鈐白文方印“夏汝霖印”,“壬戌”乃民國十一年(1922),時年夏汝霖六十一歲,為其晚年之作。該畫與晚清以來“海上畫派”的任熊、趙之謙(1829—1884)、錢慧安(1833—1911)、任伯年、吳昌碩(1844—1927)等人的同類題材一樣,都是新年應(yīng)景之作。在畫中,瓶插的梅花和盆栽的靈芝、水仙以及隨意散落于旁的柿子、水仙頭、佛手等構(gòu)成了繪畫的主題。“柿子”寓意事事如意,“佛手”寓意福,“靈芝”寓意祥瑞,“水仙”寓意純潔高尚,“梅花”寓意高潔與頑強。這些花卉和蔬果均具吉祥寓意,寄寓著作者的美好期許,因而整幅畫便有了祝福和美好的愿景。這是其時在上海地區(qū)為了滿足受眾需求而常常為畫家們所選的熱門題材。作者用筆工整秀逸,以朱砂、青綠等極富視覺沖擊力的顏色刻畫蔬果,色彩豐富,艷而不俗。此圖或為對景寫生,故畫面洋溢著蓬勃生機,這和其山水畫中體現(xiàn)出的“古”有著天壤之別。畫面構(gòu)圖疏淡,有大量留白,給人以清新自然、洗盡鉛華呈素姿之感。
此外,夏汝霖常常在畫中自署“四明山樵”“東湖外史”“甬上夏汝霖”,常用印則有白文方印“夏汝霖印”“老汝長壽”“汝霖信筆”“孝古汝霖”和朱文方印“汝霖”“雨樓賦色”“花甲以后之作”等,其作畫的地點則有上海的補云山房、頤壽軒。這些對于了解及鑒藏夏汝霖繪畫,相信亦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夏汝霖 歲朝清品圖 136cm×66cm 紙本設(shè)色
注釋:
① 朱萬章《梧軒隨筆(六)·鮮為人知夏汝霖》,載《美術(shù)報》2006 年7 月8 日,后收入朱萬章《畫里晴川》,160—161 頁,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7 年。
② 洪可堯主編《四明書畫家傳》,272—273頁,寧波出版社,2005 年。
③ 丁翔華《藝人小志》,5—6 頁,中華書局,2017 年。
④ 康有為《萬木草堂藏畫目》,顧森、李樹聲主編《百年中國美術(shù)經(jīng)典文庫·第1 卷·中國傳統(tǒng)美術(shù):1896—1949》,2 頁,海天出版社,1998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