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林
吳承恩的《西游記》是如此深入人心,但凡提起孫悟空,人們眼前就會出現(xiàn)那個手持金箍棒的神猴,一并還會想起齊天大圣的赫赫名號。
但是孫悟空并非生來如此。大家都知道,早在吳承恩的《西游記》誕生之前,有關唐僧和猴行者的故事已經在民間廣為流傳?,F(xiàn)存最早的取經故事誕生于南宋,為南宋刻本《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一般認為它就是《西游記》的原型。所謂“詩話”,是因為故事中常常穿插詩句,所以名之?,F(xiàn)代人看《西游記》,經常會被書中過多的詩詞所困擾,而這恰恰反映了《西游記》與《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的傳承。《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里有一個猴行者,是“花果山紫云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它神通廣大,在隨唐僧西行取經途中降服過不少妖怪。但《詩話》中的猴行者并不姓孫,也沒有齊天大圣的名號,只是在取經回到長安,唐太宗“封猴行者為銅筋鐵骨大圣”,才出現(xiàn)“大圣”這兩個字。
那么“齊天大圣”的名號有沒有出處呢?也有。大家知道,吳承恩少年奇才,博覽群書,在他動筆寫《西游記》之前,腦子里肯定裝滿了跟猴子有關的傳說。在《古今小說》卷二十《陳從善梅嶺失渾家》里有這樣一段文字:“洞中有一怪,號曰申陽公,乃猢猻精也。弟兄三人,一個是通天大圣,一個是彌天大圣,一個是齊天大圣,小妹便是泗州圣母。這齊天大圣神通廣大,變化多端?!边@是歷代神怪小說中首次將猴精稱為齊天大圣。元末明初有一個叫楊景賢的,寫了一出雜劇《西游記》,劇中猴行者自報家門:“小圣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驪山老母,二妹巫枝祗圣母,大兄齊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眲≈醒莸教粕这┆s為徒,唐僧說:“我與你一個法名,是孫悟空?!钡沁@個孫悟空依舊叫通天大圣,齊天大圣是他的哥哥。
由此可見,吳承恩的《西游記》,真正是采眾家之長而后自成體系,從而創(chuàng)作了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神話作品。
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以及《西游記》里唐僧形象的成型,比之孫悟空則更為復雜。
《大唐新語》《唐書·力技傳》等書記載:玄奘隨商人往游西域到天竺等地,研求佛法,離世十七載,經百余國,撰《西域記》。于貞觀十九年(645年)回到長安,帶回梵文佛經六百五十七部。唐太宗親自接見他,并指派一些助手協(xié)助他在弘福寺翻譯佛經。
唐以后,玄奘西天取經的故事開始廣為流傳?!度厥ソ绦颉愤@樣描述:“乘危遠邁,杖策孤征,積雪晨飛,塗閑失地;驚沙夕起,空外彌天?!蓖局械钠D險可以想見?!丢毊愔尽酚涊d玄奘途經羅賓國時,“道險虎豹不可過”,后來遇一老僧授以《多心經》,誦之,才“虎豹潛形,魔鬼藏跡”。有了這些傳說,就有好事者編寫取經時歷盡艱險的神怪故事,流傳民間,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在《取經詩話》中,玄奘最早有“行僧六人”,途中遇到“花果山紫云洞銅頭鐵額獼猴王”,愿意助玄奘取經,這就是猴行者。猴行者的出現(xiàn)對于取經故事的發(fā)展至關重要,一路上,他戰(zhàn)勝了所有妖魔鬼怪,保護玄奘取得真經返回長安。
到了宋代,由于經濟的繁榮和市民階層的壯大,民間書場興旺發(fā)達,販夫走卒三尺小兒都可以拿上幾個銅錢去書場聽書,逐漸讓取經故事家喻戶曉,這就為吳承恩《西游記》的最終成型,打下了堅實的素材基礎。
唐僧和孫悟空之外,豬八戒和沙僧也有出處。《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里有“深沙神”的故事,深沙神是水怪,他吃過不少和尚,還把骷髏穿起來做成項鏈。沙和尚的這個形象在過去的連環(huán)畫里都有表現(xiàn)。被降服之后,深沙神化作一道金橋讓唐僧師徒通過。明初楊景賢創(chuàng)作的雜劇《西游記》,在第十一出“行者除妖”里收了沙和尚。劇中沙和尚自稱:“乃玉皇殿前卷簾大將軍,帶酒思凡,罰在此間,推沙受罪?!边@些描述跟吳承恩版《西游記》就很接近了。
但是豬八戒的前身是誰呢?既然師徒三人都有了交代,我們也不能單單缺了二師兄。
關于豬精豬怪的傳說,在中國文化中淵源甚深,最早可見諸《山海經》,書中描述一種雙頭怪獸:“其狀如彘,前后皆有首,黑?!?/p>
豬變人的故事,最早見于東晉《搜神記》。說的是吳郡有一位王公子外出,見一船家女子十七八歲,面貌姣好,便留宿一夜,天明時,贈女子金鈴,系在手臂上,派人送她回家。家中人卻不認識該女子,就在此時,女子忽然不知蹤跡。人們路過豬圈,卻看到“母豬臂有金鈴也”,原來該美女為母豬變化,不知王公子知道真相后作何感想。
那么吳承恩《西游記》里豬八戒的前身源自哪里呢?在筆者看來,是來自楊景賢雜劇《西游記》。
雜劇《西游記》第四本有四折戲,分別是妖豬幻惑、海棠傳耗、導女還裴、細犬擒豬。在妖豬幻惑這一折中,豬八戒首次亮相:
自離天門到下方,只身惟恨少糟糠。神通若使些兒個,三界神祗惱得忙。
某乃摩利支天部下御車將軍。生于亥地,長自乾宮。搭瑯地盜了金鈴,支楞地頓開金鎖。潛藏在黑風洞里,隱顯在白霧坡前。生得喙長項闊,蹄硬鬣剛。得天地之精華,秉山川之秀麗,在此積年矣,自號黑風大王,左右前后,無敢爭者。近日山西南五十里裴家莊,有一女子,許配北山朱太公之子為妻。其子家貧,裴公欲悔親事。此女夜夜焚香禱告,愿與朱郎相見。那小廝膽小不敢去。我今夜化做朱郎,去赴期約,就娶在洞中為妻子,豈不美乎?
到了“細犬擒豬”一折,二郎神驅趕哮天犬捉住妖豬,此時唐僧出現(xiàn):“上告二郎大圣,出家人以慈悲為念,救物為心。望神圣看佛天三寶之面,饒這魔軍,與弟子護法者?!?/p>
這就是豬八戒正式加入取經隊伍的開始。
楊景賢雜劇《西游記》里的豬八戒,貪婪好色的性格已經非常明顯,也可以說這個楊氏豬八戒基本上為吳氏豬八戒定下了基調。
那么楊景賢為什么會塑造出豬八戒這么一個形象呢?本文前面已有交代,首先是豬精豬怪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著深厚的土壤,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因素,那就是藏傳佛教對于中原文化的影響。
楊景賢為元末明初人,本屬蒙古族。在元朝大一統(tǒng)時代,中原與周邊地區(qū)的經濟文化交往必然十分頻繁,而楊景賢的民族屬性,對于藏傳佛教應該有更多的了解。藏傳佛教中有一位重要的女性本尊叫金剛亥母,藏語稱多吉帕姆,意為金剛豬神,因豬在漢地十二生肖中屬于“亥”,所以才被稱作金剛亥母。造像中,金剛亥母頭戴五個骷髏冠,長發(fā)披肩,三目圓睜,作憤怒威懾狀,右邊突出的豬首是金剛亥母的重要身份標志。
筆者認為,這個金剛亥母應該對楊景賢塑造豬八戒形象有相當?shù)膯l(fā)意義?;蛟S有人會問,藏傳佛教中的金剛亥母是神,而豬八戒形象如此不堪,楊景賢楊老師豈不是有辱神佛?這就完全是用現(xiàn)代人的觀念去觀照古人了。各位要知道,楊景賢雜劇《西游記》中,對神佛的嬉笑怒罵冷嘲熱諷無所不在,他塑造豬八戒這個形象,跟劇本對于神佛的揶揄和惡搞應該是相互呼應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