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守萬
試卷講評課是教師對學生學習成績考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目的是讓學生糾正錯誤、鞏固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試卷講評中,往往存在批評多、表揚少,教師講得多、學生參與少,對答案的多、找原因的少等問題。教師若想讓試卷講評達到預設的效果,必須創(chuàng)新講評方法。
首先,變批評為鼓勵。對于一次考試結果,從卷面上反映出來的問題可能是多方面的,試題的難易程度、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教師的教學方法等都會影響考試成績,教師要正確面對,不能因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就否定學生,這樣容易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會使其產生抵觸心理,降低學習興趣。教師應從學生考試結果的閃光點入手,肯定學生的進步,引導學生反思,使其熱愛學習。
其次,變“講評”為“議評”。試卷講評課一般采用教師講、學生聽和改的方式進行。如此一來,學生缺乏參與感,得高分的學生甚至感到無事可做。教師不如變“講評”為“議評”,引導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參與。如試卷發(fā)下來后,教師不急于講評,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先檢查試卷,分析每一道題做錯的原因,自己改正過來;然后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互查、討論、反思、總結,最后選擇學生代表發(fā)言。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解決問題,比教師講評效果更好。
再次,變“順評”為“點評”。很多教師進行試卷講評時,習慣按題目順序從頭到尾講一遍,似乎每道題都講到了學生就一定能掌握,殊不知學生很少參與其中。教師可以改為有選擇、有重點的點評。一份試卷中,總有一些錯誤率高、迷惑性大、體現本階段教學重點的試題。教師講評可以結合學生實際,對常見干擾陷阱講清講明,增強學生的識別意識;對能體現本階段教學內容的試題,應講清楚解題思路、答題策略和注意事項。
最后,變“對答案”為“找原因”。教師進行試卷講評時,習慣念答案,學生習慣對答案。表面上看,學生聽得認真,改得仔細,但效果往往不理想。這是因為,有些學生在試卷講評中關注的是答案,沒有關注產生錯誤的原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導致下次考試仍然會犯同樣的錯誤。這種“對答案式”的講評不如改成“找原因式”的講評。如語文考試中出現的理解重點詞句,學生往往望文生義。對此,教師可以采用聯系上下文、分析結構、體會修辭、結合背景等方法引導其進行理解,避免考試中出錯。
換個角度講評試卷,可以讓試卷和講評都充分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使教學測評真正推動教學質量提升。
(責任編輯:趙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