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成成
常見老年人受騙類型
1.推銷假冒醫(yī)療器械、保健品
這種類型的騙局,一般包含贈送小禮品、免費上課、免費體檢等,不良商家一般通過幾周甚至幾個月的時間,獲得老年人完全信任,從而銷售給老年人很多高價但又無效的醫(yī)療器械或者保健品。
2.打著“高收益投資”的非法或詐騙項目
很多老年人有一定的積蓄,希望自己的養(yǎng)老錢可以保值增值。但由于缺乏基本的理財知識和安全意識,被一些所謂的高收益所誘惑,或者輕信了一些噓寒問暖的銷售人員,從而錯誤投資一些非法、詐騙項目,最后血本無歸。
3.“免費旅游”實則購物
經(jīng)常有些旅行團打著“免費旅游”的旗號欺騙老年人,在旅游期間強行要求老年人購物。如果老年人不配合,就采取很多手段對老年人進行威脅、恐嚇等,逼迫老年人進行高價購物。
4.電信詐騙、轉(zhuǎn)賬匯款
犯罪分子通過電話、短信、微信等,以“中獎”“退稅”“違法”等虛假信息欺騙老年人,引導老年人一步步給犯罪分子賬戶匯款,達到欺詐目的。
5.為自己或子女祛病消災(zāi)
在景區(qū)或大街上,經(jīng)常會有假扮和尚、道士的人,以幫助為老年人自己或子女進行祛病消災(zāi)的名號,騙取老年人的財物。
老年人受騙心理層面原因分析
1.孤獨感
很多與子女分住的老年人,由于缺乏足夠的感情依托,也沒有很好的社交溝通渠道,被一些不良營銷人員所騙,造成財務(wù)損失。
2.有健康層面需求
老年人容易被一些虛假的保健品、醫(yī)療器械銷售欺騙,說明老年人生活中普遍面臨一些健康問題,沒有引起子女足夠的重視,導致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而受騙。
3.信息不對稱
很多老年人獲取信息的渠道少、速度慢,造成信息傳遞上的不暢或者信息不對稱,從而被五花八門的詐騙手段所欺騙。
4.個人特質(zhì)
有調(diào)查表明,外傾型、神經(jīng)質(zhì)水平較低、親和力較高的人格類型不容易被欺騙。反之,具有內(nèi)向、情緒敏感、容易焦慮、親和力不佳等特質(zhì)的老年人,可能更加容易受到詐騙行為的困擾。針對這類老年人,家人可以重點關(guān)注并加以防范。
如何減少老年人被騙的發(fā)生
作為子女,應(yīng)該做好以下幾點:①多陪伴老年人或增加溝通,減少老年人的孤獨感;②多關(guān)注老年人的健康需求,通過有效方式改善老年人健康狀況;③多普及一些防詐騙的信息或案例,增加老年人的防騙意識。
作為老年人,需要戒除貪婪心理,不愛慕虛榮,強化警戒心理,走正規(guī)途徑辦事,常與親友溝通,講科學、勤學習等。希望所有老年朋友都能遠離詐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