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條險惡的道路上,更多的地標將被命名:“可怕的裂縫”、“胡桃鉗”、“地獄火之巷”和“原子彈區(qū)域”。在那里,因為一個壁架倒塌,希拉里掉了下去,幸好諾蓋把他拉回到安全的地方,但這次的經(jīng)歷讓希拉里感到震驚不已。
1953年5月29日,埃德蒙·希拉里和他的向?qū)Уぴ觥ぶZ蓋登上世界之巔,兩人是第一組登上珠穆朗瑪峰(以下簡稱珠峰)的人。
數(shù)次登頂失敗
希拉里成功之前,曾有人進行過多次嘗試。英國探險家喬治·馬洛里于1922年首次嘗試攀登珠峰,但登頂失敗。1924年,馬洛里和隊友安德魯·歐文再度向珠峰發(fā)起挑戰(zhàn),卻再也沒有回來。直到1999年,馬洛里的尸體在珠峰北坡的一個雪坑里被發(fā)現(xiàn)。之后,休·羅特里奇于1933年和1936年在珠峰北坡進行了兩次突擊攀登,但都以失敗告終。
1952年,愛德華·懷斯·杜南特率領瑞士探險隊,創(chuàng)造了登上8610米高度的新紀錄。作為探險隊向?qū)?,這一經(jīng)歷使丹增·諾蓋在1953年的攀登中成為不可或缺的角色。
闖過重重險關
希拉里從十幾歲起就熱衷于登山。1953年,在英國陸軍上校約翰·亨特的帶領下,希拉里和諾蓋加入探險隊,嘗試登上珠峰。陪同探險隊的還有362名搬運工,其中包括20名夏爾巴族向?qū)А?/p>
季風使得珠峰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里都不適宜攀登,所以探險隊選擇1953年4月和5月相對平靜的時期。隊員邁克爾·韋斯特馬科特在冰墻上鑿出一條粗糙的臺階,這一地標被命名為“邁克的恐怖”。
在這條險惡的道路上,更多的地標被命名:“可怕的裂縫”、“胡桃鉗”、“地獄火之巷”和“原子彈區(qū)域”。在那里,希拉里幾乎遭受了滅頂之災。因為一個壁架倒塌,他直線掉了下去,幸好諾蓋把他拉回到安全的地方。但這次的經(jīng)歷讓希拉里感到震驚不已,他在日記中寫道:“我抓得很穩(wěn),但有的地方裂開了。當然,我們所做的這件事是對信仰的巨大考驗。”
最后,他們到達了一座搖搖晃晃的索橋,是瑞士探險隊留下來的,橋下是可怕的深淵。搬運工們將梯子固定在一起,用來跨越裂縫。
希拉里是第一個爬過去的,接著又面臨下一個挑戰(zhàn)——西庫姆冰斗。這是一個相對平坦的山谷,1921年由馬洛里命名,也被稱為“寂靜的山谷”。爬過去后,希拉里和諾蓋發(fā)現(xiàn)了瑞士探險隊留下的食物。此時,他們已經(jīng)在冰上呆了將近一個月。
探險隊爬到海拔6605米的地方,這里空氣稀薄,登山隊員時時刻刻面臨缺氧、高山病、腦水腫和肺水腫的風險。希拉里和諾蓋再次一馬當先,開辟了通往南坳的道路。在距離山頂幾百米的地方,他們建立了最后一個營地。
成功登頂
等所有人都到了營地,隊員布迪隆和探險隊副領隊埃文斯,向最后一段路程發(fā)起了第一次沖刺,并確定了一條可能的路線,因為氧氣罐壞了,他們不得不返回,這為希拉里和諾蓋登頂?shù)於嘶A。
5月27日上午8點45分,希拉里和諾蓋迎著呼嘯的狂風,開始攀登。到第二天早上6點30分,他們攀登最后400米的垂直距離。諾蓋有幾次陷到齊腰深的雪里,兩人被迫小心翼翼地清理一塊塊松散的巖石,雪崩的威脅一直存在。
5月29日上午11點30分,希拉里登上了珠峰山頂。隨后不久,諾蓋也登上珠峰,他們成為第一組登上珠峰的人。他們摘下氧氣面罩擁抱在一起,并在山頂插上了幾面旗子,然后拍了照。18分鐘后,他們開始快速下山。下午4點,他們回到了南坳營地。
6月2日,伊麗莎白二世加冕典禮當天,勝利的消息傳到英國。之后,英國、印度和中國為整個團隊頒發(fā)了大量的獎項。
之后,諾蓋成為大吉嶺喜馬拉雅山登山研究所野外訓練的第一任主任,并成立了丹增·諾蓋探險公司。與此同時,希拉里也在繼續(xù)自己的探險事業(yè),他于1959年徒步抵達南極,1985年乘飛機抵達北極。他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登上珠峰和兩極的人。他后來說:“登頂珠峰時,我朝山谷的另一邊望去,看到了馬卡魯峰,就想到了一條爬上這座山峰的路線。這告訴我,盡管我站在世界之巔,但這并不是一切的終結——我仍然渴望接受其他有趣的挑戰(zhàn)?!?/p>
(《偉大的探險家》,中國畫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