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麒麟,黃先智,賀燕,韋錚,丁曉雯*
1(西南大學 食品科學學院,重慶, 400716) 2(西南大學 科技處,重慶, 400716)
李子,薔薇科李屬植物,是我國最古老的果樹樹種之一。據(jù)世界糧農組織統(tǒng)計,2017年,我國李子種植面積達198.7萬hm2,占全球總和的75.8%;產量達680.4萬t,占全球的57.8%,均位列世界第一[1]。重慶地處長江中上游,氣候溫和濕潤,地理條件適宜,已有上千年的李子栽種歷史,目前重慶的李子種植面積達7.63萬hm2,產量52.3萬t,是重慶第二大水果[1]。巫山縣地處渝東北,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8.4 ℃,年均降水量1 041 mm,氣候溫和,降水充足[2]。巫山脆李是巫山縣的特色水果,是由青脆李品種經長期自然馴化培育而成,因其脆甜可口、汁多味香而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目前關于李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活性成分功能探究[3-4]、保鮮貯藏[5-6]等方面,在品質評價方面研究報道較少[7-8],且評價指標不夠全面。前期工作從維生素、礦質元素、主要抗氧化活性物質等方面評價巫山脆李營養(yǎng)品質[9]。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在損失較少信息的前提下,把多個指標轉化為幾個綜合指標,使降維后的綜合指標信息互不相關[10-11]。目前PCA廣泛應用在藍莓[12]、棗[13]、桃[14]和櫻桃[15]等水果品質評價方面,為水果品種優(yōu)選、品質優(yōu)劣分級等提供了參考。鄭麗靜等[16]采用PCA確定可滴定酸、固酸比和可溶性固形物作為評價蘋果風味的主要指標,并對蘋果樣本進行風味分級;劉碩等[17]研究了李屬8個主要種的李果實的糖、酸組分及含量,采用PCA評價了李果實中主要的糖酸指標。本研究測定重慶巫山5個脆李主要種植區(qū)域55份樣本的硬度、色澤和糖酸比等18個與食用品質相關的理化指標,從形、色、味及口感方面評價巫山脆李的食用品質,應用PCA評價并比較巫山5個區(qū)域的脆李食用品質,分析出反映巫山脆李食用品質的綜合指標,為當?shù)剞r戶及企業(yè)提供參考。以數(shù)字對巫山脆李食用品質進行科學評價,充分體現(xiàn)巫山脆李的特色,為巫山脆李產業(yè)發(fā)展、提高巫山脆李的知名度和經濟效益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
選擇重慶巫山5個管理條件基本一致的主要脆李種植區(qū)域,按照海拔高度依次記為:G區(qū)域(采集15份樣本,海拔300~400 m)、Q區(qū)域(采集15份樣本,海拔350~400 m)、P區(qū)域(采集5份樣本,海拔550~700 m)、S區(qū)域(采集10份樣本,海拔800~900 m)和L區(qū)域(采集10份樣本,海拔850~1 000 m);G與Q區(qū)域位于巫山西部,地處長江沿岸,P區(qū)域位于巫山西部,地處長江沿岸,S與L區(qū)域位于巫山西南部,遠離長江,地形起伏較大,屬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在重慶市巫山縣科委的大力協(xié)助下,于2018年7月中旬巫山脆李的最佳成熟期在上述區(qū)域隨機采摘無病害、完整的脆李果實樣本55份,冷藏運回實驗室,將脆李樣本清洗干凈,自然晾干表面水分,去核、打碎,置于-20 ℃冰箱保存?zhèn)溆谩?/p>
葡萄糖、果糖、抗壞血酸,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酒石酸、蘋果酸、檸檬酸、琥珀酸,南通飛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乙腈,美國Sigma公司;苯酚、H2SO4、NaOH等試劑均為分析純。
SW-LB32T型糖度計,廣州市速為電子科技有限公司;Ultra Scan PRO型測色儀,美國Hunter Lab公司;CT3型質構儀,美國Brookfield公司;LC20A型高效液相色譜儀,日本島津公司。
可食率用果實可食部分質量占全果質量的百分比表示[18];色澤(L*、a*和b*)采用測色儀測定[18]、可溶性固形物采用糖度計測定[19];水分、可滴定酸和可溶性糖分別參照GB 5009.3—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水分的測定》、GB/T 12456—2008《食品中總酸的測定》和NY/T 2742—2015《水平及制品可溶性糖的測定》測定[20-22];固酸比用可溶性固形物與可滴定酸比值表示[18];糖酸比用可溶性糖與可滴定酸比值表示[18]。
硬度采用質構儀測定[23],測定條件為:TPA模式,TP4/1000型探頭,距離目標4.0 mm,觸發(fā)點5 g,測試速度1.0 mm/s。
葡萄糖、果糖采用對氨基苯甲酸衍生化進行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24]。測定條件為:C18柱;流速1.0 mL/min;柱溫35 ℃;進樣體積10 μL;熒光檢測波長λex=313 nm,λem=358 nm; 流動相V(乙腈)∶V(0.05 mol/L磷酸緩沖溶液)=1∶9 (磷酸緩沖溶液含20 mmol/L四丁基硫酸氫銨,pH 2.5)。
有機酸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25]。測定條件為:C18柱;流速1.0 mL/min;柱溫40 ℃;進樣量20 μL;檢測波長210 nm;流動相0.02 mol/L KH2PO4-H3PO4緩沖液(pH 3.0)。
在水果的品質評價指標中,可食率、硬度和色澤是基本的物性指標,硬度不僅影響水果鮮食口感和質地特性,也是判斷水果成熟度和影響貯運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26]。水果的色澤對消費者的選擇有一定影響,果皮顏色越黃、亮度越高越受消費者青睞[18]。色澤指標L*值代表亮度,取值0~100;a*值代表紅綠偏向,正值表示偏向于紅色,負值表示偏向于綠色;b*值代表黃藍偏向,正值表示偏向于黃色,負值表示偏向于藍色。NY/T 839—2004《鮮李》中規(guī)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總酸量和固酸比這3個理化指標是評價李子質量的基本指標,可溶性糖和糖酸比是評價水果風味品質的代表性指標[18,27]。水果中糖和酸的含量及比例是決定水果風味的重要條件,有機酸在水果酸感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對酸感有重要作用的主要是蘋果酸、檸檬酸、琥珀酸和酒石酸4種有機酸[28];糖的組分中,果糖甜度最高,蔗糖次之,而葡萄糖口感最好[29],因此選擇測定上述4種有機酸與葡萄糖、果糖、蔗糖作為評價巫山脆李甜酸口感的指標。測定的18個指標從形、色、味及口感方面能較全面反映巫山脆李的食用品質。巫山不同種植區(qū)域脆李食用品質評價指標測定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巫山不同區(qū)域脆李食用品質評價指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edible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es of plums in different areas of Wushan
由表1可知,巫山不同種植區(qū)域的脆李食用品質存在一定差異,可食率、水分和L*值變異系數(shù)均<10%,離散程度小,表明巫山脆李的這3個指標差異小。巫山脆李的可食率在(96.35±1.88)%~(97.23±1.41)%,G和Q區(qū)域的脆李可食率均顯著高于其他3個區(qū)域(P<0.05);水分質量分數(shù)范圍是(84.90±1.99)%~(86.87±1.20)%,S和L區(qū)域脆李的水分含量顯著高于其他3個區(qū)域(P<0.05);L*值為(42.72±5.50)~(47.46±4.09),G區(qū)域脆李的L*值顯著高于其他4個區(qū)域(P<0.05);其余15個指標的變異系數(shù)均>10%,其中硬度、a*值和檸檬酸的變異系數(shù)均>50%,說明離散程度較大,表明巫山脆李的這3個指標差異較大。脆李硬度為(18.17±12.37)~(40.22±16.91),N、S區(qū)域的脆李硬度顯著高于其他4個區(qū)域(P<0.05);a*值和b*值分別為(-5.57±2.04)~(-2.19±3.58)和(45.02±11.28)~(54.63±11.06),S區(qū)域脆李的a*值和b*值顯著低于其他4個區(qū)域(P<0.05)。
巫山脆李的可滴定酸為(0.53±0.10)%~(0.72±0.10)%,G區(qū)域脆李的可滴定酸含量顯著低于其他4個區(qū)域(P<0.05);可溶性固形物和固酸比分別是(13.26±1.70)%~(15.13±2.39)%和(18.59±4.00)~(30.34±7.77),G和Q區(qū)域的脆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顯著高于S和L區(qū)域(P<0.05),G和Q區(qū)域脆李的固酸比顯著高于其他3個區(qū)域(P<0.05);巫山脆李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和固酸比的平均值分別為0.62%、14.30%和24.46,滿足NY/T 839—2004《鮮李》中“特級青脆李”的要求:可滴定酸≤1.45%、可溶性固形物≥11.5%、固酸比≥7.9,說明巫山脆李整體品質較好。可溶性糖和糖酸比分別是(14.06±1.74)~(15.65±1.84)g/100 g、(20.34±3.17)~(31.15±5.45),G和Q區(qū)域脆李的糖酸比顯著高于其他3個區(qū)域(P<0.05)。巫山脆李可溶性糖和糖酸比的平均值分別為15.38 g/100 g和26.16。有研究表明,梨[30]糖酸比在25.1~60、蘋果[31]在20~60時風味酸甜適口,以此為參考可知G和Q區(qū)域脆李的風味酸甜適口,風味品質相對較好。
巫山脆李的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由高到低依次為:蔗糖>葡萄糖>果糖,分別是(3.89±1.05)~(5.54±1.21)、(0.89±0.17)~(1.19±0.40)、(5.80±1.18)~(7.87±2.10) g/100 g;有機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為:蘋果酸>酒石酸>檸檬酸>琥珀酸,說明巫山脆李的有機酸主要以蘋果酸為主,4種有機酸分別是(8.84±2.49)~(10.39±2.30)、(1.96±0.47)~(2.65±0.73)、(0.47±0.40)~(1.38±0.45)、(0.30±0.03)~(0.49±0.14) mg/g,與劉碩等[17]測得中國李的糖、酸含量相當。參照姚改芳等[32]、趙尊行等[33]的方法計算甜度值和甜度值/總酸值,得到巫山脆李的平均甜度值和平均甜度值/總酸值分別為121.17、9.06。G、Q、P、S和L區(qū)域的脆李甜度值依次為121.88、126.29、108.98、119.42和120.26,甜度值/總酸值依次為8.59、10.03、9.30、8.80和8.61,可以看出Q區(qū)域的脆李甜度值、甜度值/總酸值都高于其他4個區(qū)域,說明Q區(qū)域脆李的風味品質相對較好。
總的來說,5個種植區(qū)域的巫山脆李各具特點,G和Q區(qū)域脆李的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可溶性糖、糖酸比和甜度值都高于其他3個區(qū)域,說明G和Q區(qū)域的脆李在口感風味方面相對較好。
由表2可知,海拔與硬度、水分和可滴定酸呈極顯著正相關(P<0.01),與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和糖酸比呈極顯著負相關(P<0.01),與L*值、a*值和琥珀酸呈顯著負相關(P<0.05),即海拔越高,脆李的硬度、水分和可滴定酸含量越高,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糖酸比和琥珀酸含量越低,說明海拔對脆李口感、風味等品質有極大影響。海拔越高,脆李的口感、風味品質越差,這可能是海拔不同導致氣候條件、土壤質地等條件不同,從而影響植物生長發(fā)育。
巫山脆李在口感、色、味方面存在一定相關性。巫山脆李的硬度與水分、可滴定酸呈極顯著正相關(P<0.01),與a*值、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糖酸比和葡萄糖呈極顯著負相關(P<0.01),與琥珀酸呈顯著負相關(P<0.05),說明硬度越大,可滴定酸含量越高,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糖酸比、葡萄糖和琥珀酸含量越低,脆李果皮顏色越偏向于綠色。在色澤方面,L*值與b*值、葡萄糖呈極顯著負相關(P<0.01);a*值與固酸比呈極顯著正相關(P<0.01),與水分、可滴定酸和蘋果酸呈極顯著負相關(P<0.01),與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呈顯著正相關(P<0.05),說明a*值越大,即脆李果皮顏色越偏向于紅色,脆李的固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和糖酸比越高,水分、可滴定酸和蘋果酸含量越低。在風味方面,固酸比與糖酸比、琥珀酸呈極顯著正相關(P<0.01),與蘋果酸呈顯著負相關(P<0.05),說明固酸比越高,脆李糖酸比、琥珀酸含量越高,蘋果酸含量越低;糖酸比與蔗糖、琥珀酸呈極顯著正相關(P<0.01),說明糖酸比越高,脆李蔗糖、琥珀酸含量越高,其他糖、酸指標間也存在一定相關性。
通過脆李食用品質評價指標的相關性分析,可以看出一些指標所反映的信息有所重疊,可通過進一步統(tǒng)計分析對各指標進行歸類和簡化,以提高評價脆李食用品質評價及比較的簡化性與準確性。
由于巫山脆李食用品質評價各指標間存在量綱和數(shù)量級的差異,為避免彼此的影響,參照KAVDIR等[34]的方法,對所測定55份巫山脆李樣本的原始數(shù)據(jù)進行標準化處理,使得各指標的評價數(shù)值處于相同數(shù)量級,再進行后續(xù)的統(tǒng)計分析。對巫山脆李18個評價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結果如表3、表4、圖1所示。
表2 巫山脆李食用品質評價指標相關性分析Table 2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edible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es of Wushan plums
表3 巫山脆李食用品質評價指標主成分特征值與方差貢獻率 單位:%
參考相關標準[11],提取因子的特征值>1的6個主成分,如表3所示,它們的方差貢獻率依次為27.430%、14.018%、12.504%、7.982%、7.447%和6.097%,累計方差貢獻率達75.478%,反映了原始評價指標75.478%的信息,將巫山脆李的18個評價指標降維成6個相對獨立的綜合性評價指標[11]。
主成分的載荷矩陣反映各評價指標對主成分負荷的作用大小與方向,將各指標在主成分中載荷值的絕對值>0.5的指標組合成綜合性指標[13]。結合表3和圖1可知,PC1主要綜合了固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水分、可食率和硬度6個指標,方差貢獻率為27.430%,固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和可食率在PC1正方向與PC1呈正相關,可滴定酸、水分和硬度在PC1負方向與PC1呈正相關,可滴定酸、水分和硬度與PC1呈負相關。其中固酸比的載荷值為0.908,在PC1中最大,說明固酸比對PC1影響較大,因此選擇固酸比代表PC1。PC2綜合了蔗糖、可溶性糖和糖酸比3個指標,方差貢獻率為14.018%,蔗糖的載荷值為0.886,在PC2中最大,說明蔗糖對PC2影響較大,因此選擇蔗糖代表PC2。PC3綜合了葡萄糖和果糖2個指標,方差貢獻率為12.504%,其中葡萄糖在PC3中的載荷值為0.930,在PC3中最大,說明葡萄糖對PC3影響較大,因此選擇葡萄糖代表PC3。PC4綜合了酒石酸、蘋果酸和a*值3個指標,方差貢獻率為7.982%,酒石酸在PC4中的載荷值是0.869,在PC4中最大,說明酒石酸對PC4影響較大,選擇酒石酸代表PC4。PC5綜合了b*值和L*值2個色度指標,方差貢獻率為7.447%,其中b*值在PC5中的載荷值比L*值的大,說明b*值對PC5影響較大,因此選擇b*值代表PC5。PC6綜合了琥珀酸和檸檬酸2個指標,方差貢獻率為6.097%,其中琥珀酸在PC6中的載荷值比檸檬酸的大,說明琥珀酸對PC6影響較大,因此選擇琥珀酸代表PC6。上述分析表明,評價巫山脆李食用品質的6個核心指標是:固酸比、蔗糖、葡萄糖、酒石酸、b*值和琥珀酸。
表4 巫山脆李主成分分析旋轉成分矩陣Table 4 Rotated component matrix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Wushan plums
圖1 巫山脆李食用品質評價指標的主成分載荷Fig.1 Principal component loading of edible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es of Wushan plums
依據(jù)PCA所得的巫山脆李評價指標得分系數(shù)矩陣和各成分的方差貢獻率,建立了食用品質綜合評價模型方程,將標準化處理后的指標數(shù)據(jù)帶入食用品質綜合評價模型方程,計算巫山不同區(qū)域脆李食用品質評價得分,如表5所示,分數(shù)越高表示樣本的綜合食用品質越好[35-36]。
表5 巫山不同區(qū)域脆李食用品質評價得分情況Table 5 Edible quality evaluation scores of plums in different areas of Wushan
將巫山脆李食用品質評價PC1與PC2分別作為X、Y軸制得主成分因子得分圖,由圖2可知,G、Q區(qū)域的脆李得分為正值,其他3個區(qū)域脆李的得分為負值;5個區(qū)域的脆李食用品質得分分布比較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5個區(qū)域的脆李食用品質存在一定差異,結合表5可知,5個區(qū)域的脆李食用品質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G區(qū)域>Q區(qū)域>P區(qū)域>L區(qū)域>S區(qū)域,即處于低海拔(300~400 m)的脆李綜合食用品質比中海拔(550~700 m)、高海拔(800~1 000 m)好。
圖2 巫山不同區(qū)域脆李PCA得分圖Fig.2 PCA score plot of plums in different areas of Wushan
研究表明,果實生長發(fā)育及品質主要與樹體本身生長狀況有關,也受外界條件等因素影響。其中,海拔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海拔的變化影響著光照強度、氣溫、氣壓等氣候和環(huán)境變化,從而影響植物的生長,影響果實的食用品質[37-38]。本研究發(fā)現(xiàn)海拔高度對巫山脆李的可食率、硬度、水分、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和糖酸比都有極顯著影響(P<0.01),海拔越高,脆李可滴定酸含量越高,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和糖酸比越低,脆李口感風味品質相對較差,與邱利娜等[8]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說明海拔是影響巫山脆李食用品質的重要因素。
通過PCA將評價巫山脆李食用品質的18個指標降維成6個綜合性指標,進一步選出固酸比、蔗糖、葡萄糖、酒石酸、b*值和琥珀酸6個核心指標。通過脆李食用品質綜合評價模型方程,得到巫山脆李綜合食用品質由高到低排序為:G區(qū)域>Q區(qū)域>P區(qū)域>L區(qū)域>S區(qū)域,即處于低海拔(300~400 m)的G和Q區(qū)域脆李的綜合食用品質比中海拔(550~700 m)的P區(qū)域和高海拔(800~1 000 m)的S、L區(qū)域好。
綜合分析結果表明,巫山脆李食用品質總體較好,其中G區(qū)域脆李的綜合食用品質最好,Q區(qū)域次之。結果表明,低海拔(300~400 m)區(qū)域的脆李食用品質高于中(550~700 m)、高海拔(800~1 000 m)區(qū)域,因此,在今后的脆李種植中,農戶可根據(jù)海拔高度進行種植,政府和企業(yè)可進一步開發(fā)優(yōu)選出適宜高海拔種植的高品質脆李資源,進而提高巫山脆李整體品質,提高農戶與脆李企業(yè)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