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 錢芳
【摘要】 目的:探討ICU新護士培養(yǎng)中體驗式教學法的應用及其有效性分析。方法: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新入職的低年資ICU護理人員40例,根據入職先后將其分為兩組,其中2018年1-6月入職ICU護理人員20例作為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教學模式進行新護士培養(yǎng),2018年7月-2019年1月入職ICU護理人員20例作為研究組,采用體驗式教學法進行新護理培養(yǎng)。比較兩組培養(yǎng)效果。結果:研究組理論知識及操作能力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帶教老師對學員團隊合作、主動性及動手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舒適護理考核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有利于進入護士角色、有利于構建臨床思維、有利于歸屬感增強、有利于操作與理論的貫通、有利于應變能力的增強及有利于團隊意識的增強認同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對ICU新護士進行培養(yǎng)時采用體驗式教學法進行培養(yǎng)可以提高護理人員培養(yǎng)效果,增加護理人員團隊合作意識,提高主動性及動手能力,增加護理人員舒適護理評分,提高新護士對入職培訓的認同度,可以在臨床中進行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 ICU新護士培養(yǎng) 體驗式教學 團隊精神 護理舒適度 教學認同度
doi:10.14033/j.cnki.cfmr.2020.13.06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20)13-0-03
The Applic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Experiential Teaching Method in ICU New Nurse Training/WANG Ke, QIAN Fang.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0, 18(13): -156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experiential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raining of new nurses in ICU. Method: A total of 40 new nursing staff with low seniority in ICU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ir induction sequence,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mong them, 20 nursing staff in ICU from January to June of 2018 were taken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was trained using the conventional teaching model, 20 nursing staff in ICU from July 2018 to January 2019 were taken as the study group, and was trained using experiential teaching method. The effect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operational ability scor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cores of students team cooperation, initiative and operational ability of the teacher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comfortable nursing assessment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recognition degree of study group in conducive to entering the role of nurse, building clinical thinking, enhancing the sense of belonging, connecting operation and theory, enhancing adaptability and enhancing team awareness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n the training of ICU new nurses, the experience teaching method can improve the training effect, increase team cooperation consciousness of nursing staff, improve the initiative and operational ability, increase the comfortable nursing assessment score of nursing staff, improve the recognition degree of the induction training of new nurses, which can be furthe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Key words] ICU new nurse training Experiential teaching Team spirit Comfortable level of nursing Teaching recognition degree
First-authors address: Tianyou Hospital Affiliated to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64, China
重癥監(jiān)護室(ICU)是醫(yī)院危重癥患者病房,入住患者疾病特點多為危、重、急,因此該科室對于護理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1]。重癥護理學屬于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在該科室內從事護理工作,不僅要具有良好的理論知識掌握,還應當具有較強的應急情況處理能力,從而及時有效地為患者提供護理措施,挽救患者生命[2]。對于新入職ICU護理工作人員,及時有效的護理培訓措施,可以使其快速適應ICU護理工作性質,熟練掌握ICU護理技能,使其將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快速轉化為護理技能[3]。但是,目前臨床對于新入職護理人員的培訓重點主要放置在理論知識及技能培訓中,對于護理人員溝通能力及人文關懷能力的培訓重視不足,從而導致新入職護理人員綜合護理能力降低[4]。體驗施治是在知情的情況下進行,通過親身經歷去驗證,屬于一種肢體活動,同樣也屬于一種活動結果,進行某項事件為活動,而在該事件中可獲得一定的認知和情感則屬于活動結果[5]。體驗式教學施治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親身經歷的方式進行實踐活動,進而增加對某項事物的認知和情感,進而提高體驗者對于該事物的掌握情況[6]。本次研究通過對筆者所在醫(yī)院新入職ICU護理人員采用體驗式教學法對其進行護理技能培訓,分析其對新入職ICU護理人員護理技能提升等方面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新入職的低年資ICU護理人員40例,納入標準:(1)均為筆者所在醫(yī)院新入職ICU護理人員;(2)在其他部門從事該職業(yè)。排除標準:(1)轉科期間護理人員;(2)存在語言理解問題。根據入職先后將其分為兩組,其中2018年1-6月入職ICU護理人員20例作為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教學模式進行新護士培養(yǎng),2018年7月-2019年1月入職ICU護理人員20例作為研究組,采用體驗式教學法進行新護士培養(yǎng)。對照組男3例,女17例;年齡21~27歲,平均(23.4±1.2)歲;學歷:本科及以上12例,專科6例,中專2例。研究組男2例,女18例;年齡21~26歲,平均(23.5±1.1)歲;學歷:本科及以上12例,???例,中專1例。兩組年齡、性別及學歷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護理人員均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且簽署同意書。本次研究已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具體如下:常規(guī)教學模式主要包含集中授課、護理措施練習及知識考核等環(huán)節(jié)。
1.2.2 研究組 采用體驗式教學法進行培訓,具體如下:(1)在護理人員入職1周后為其進行為期2個月的護理培訓,其中理論知識培訓共包含課時140個,主要包含內容為ICU相關規(guī)章制度的學習,ICU常見疾病的基礎知識、ICU常用儀器說明及操作流程、常見護理操作技術及常見疾病應急處理方案等,基礎理論授課由筆者所在醫(yī)院高年資ICU護理人員進行,在完成理論授課后開始操作技能培訓,該環(huán)節(jié)包含課時140個,主要包含內容有ICU床邊護理、ICU搶救護理操作、ICU護理工作流程及ICU儀器操作技能等,該時間段的新入職護理人員對于基礎護理知識及操作技術培訓情況基本完成,可以通過實踐操作進一步加深新入職護理人員對于所學知識的認識,為新入職護理人員開展實踐示范及相關演示等操作,在對相關基礎操作進行反復練習后進行體驗式教學,建立常見ICU護理工作場景,如引流過多需進行二次手術患者、突發(fā)心臟驟?;颊?、術后回室患者、二次插管患者、需轉出ICU患者及ICU突然停電等情況。由同期接受培訓的新入職護理人員分別扮演患者角色、醫(yī)生角色及護士角色,通過進行場景設置,使新入職ICU護理人員可以將所學護理知識應用于護理事件中。在模擬教學過程中采用全程錄像方式進行,在每次課程結束后,有帶教老師及新入職護理人員共同進行錄像觀看,尋找模擬護理操作中存在的問題,有帶教老師給予點評、指導,并在課后由新入職護理人員進行護理心得書寫。除護理人員角色外,患者角色的體驗同樣非常關鍵,扮演患者角色的護理人員可接受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四肢約束及無創(chuàng)輔助通氣等護理干預,新入職護理人員充當患者角色,接受其他護理人員的護理干預,氣管插管可以由20 ml注射器代替,完成插管后進行膠布固定,體驗時間為1 h,參見培訓人員輪流體驗患者角色,每項護理措施體驗次數不得低于3次,然后在體驗結束后綜合被護理期間的不適感,及時發(fā)現護理措施中的安全隱患,根據自身感受提出對應的改進措施。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對兩組培訓結束后理論知識及操作能力進行考核。理論知識及操作能力考核分值設置均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對于理論知識及操作能力掌握能力更好。(2)對兩組帶教老師進行調查,了解帶教老師對于學員的評價情況,主要評估方向包含團隊合作能力、動手能力及主動性三項,每項滿分均為10分,分值越高表示帶教老師對于學員的評價情況越高。(3)對兩組進行舒適護理考核,采用李舟軍法進行舒適護理考核,該考核共包含三個模塊,具體項目10個,每個項目計分10分,滿分100分,其中包含生理模塊、心理模塊及社會模塊,分值分別為40、40、20分,分值越高表明護理人員舒適護理考核情況越好。(4)對兩組進行教學模式認同度調查,主要調查方向包含有利于進入護士角色、有利于構建臨床思維、有利于歸屬感增強、有利于操作與理論的貫通、有利于應變能力的增強及有利于團隊意識的增強等,評估方式采用認同及不認同兩種選擇,對其認同例數進行記錄。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考核成績對比
研究組理論知識及操作能力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帶教老師對學員評價情況對比
研究組帶教老師對學員在團隊合作、主動性及動手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舒適護理考核評分對比
研究組舒適護理考核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對教學模式的認同度對比
研究組有利于進入護士角色、有利于構建臨床思維、有利于歸屬感增強、有利于操作與理論的貫通、有利于應變能力的增強及有利于團隊意識的增強認同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體驗式教學模式是目前應用較多的一種實踐演練教學模式,在各個行業(yè)領域中均得到良好的應用。近幾年,隨著醫(yī)療模式的轉變,體驗式教學模式在醫(yī)院護理教學中得到應用及推廣[7]。在采用該模式進行護理教學時,學員可以擔任護理工作中的不同角色,構建日常護理中常見場景,通過切身感受及換位思考等方式,是所有學員可以真正體驗到ICU護士的角色特點,并在其中獲得職業(yè)定位及職業(yè)認同感[8]。通過對新入職護理人員采取體驗式教學法進行培訓,可以有效提高新入職護理人員的職業(yè)責任感,使其可以快速適應ICU護理工作[9]。在教學過程中新入職護理人員不僅可以擔任護理工作人員的角色,還可以擔任醫(yī)生角色及患者角色,醫(yī)生角色的體驗可以使新入職護理人員更好地了解對于重癥患者的施救過程,鍛煉醫(yī)護合作的默契,而且可以增加新入職護理人員對于醫(yī)生角色的認知,降低醫(yī)護之間的溝通障礙,提高合作意識[10]。擔任患者的角色可以了解護理措施患者給予的反饋,重癥患者往往會存在意識模糊或語言障礙等情況,在進行護理措施實施時,不好的外界刺激仍然會導致患者產生不良的心理感受,甚至會影響患者情緒波動,導致后續(xù)診療工作的開展受到影響[11]。新入職護理人員通過體驗患者角色,從而更好地了解各項護理措施對于患者機體造成的影響及刺激,不斷改進施護措施,降低對患者機體產生的刺激,對于不可避免的刺激也可通過語言安慰等方式進行有效緩解[12]。
本次研究中對兩組培訓情況進行考核,考核結果顯示,研究組理論知識及操作能力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采用體驗式教學法可以使新入職護理人員更好地掌握ICU相關護理知識。本次研究為進一步分析該教學方案地實施效果,特從帶教及學員角度對實施效果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研究組帶教老師對學員在團隊合作、主動性及動手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且研究組舒適護理考核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對這一結果進行分析,可能是因為體驗式教學模式可以通過學員的切身體驗,換位思考,增加對自身行業(yè)及醫(yī)師、患者的認識,從而護理能力及對護理工作的認可得到提升。本次研究還對學員對于教學模式的認同度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研究組有利于進入護士角色、有利于構建臨床思維、有利于歸屬感增強、有利于操作與理論的貫通、有利于應變能力的增強及有利于團隊意識的增強認同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新入職ICU護理人員更加認可體驗式教學法進行護理培訓。
綜上所述,在對ICU新護士進行培養(yǎng)時采用體驗式教學法進行培訓可以提高護理人員培訓效果,增加護理人員團隊合作意識,提高主動性及動手能力,增加護理人員舒適護理評分,提高護理人員對入職培訓的認同度,可以在臨床中進行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田瑩,何婷婷,楊名鈁,等.ICU??谱o士崗位勝任力模型構建方法的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2018,25(4):408-412.
[2]薛友儒,張蔚,孫高翔,等.基于角色轉變沖擊模型ICU新護士培訓課程體系的構建[J].中華護理雜志,2019,54(2):53-58.
[3]謝霖,羅健,李苗苗,等.護士ICU獲得性衰弱培訓體系的構建及應用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9,54(3):325-331.
[4] Gazza E A.The Experience of Teaching Online in Nursing Education[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17,56(6):343-353.
[5]張曉慧,戴紫巍,李愿,等.ICU護士工作壓力相關因素分析及應對措施:附3所三級甲等部隊醫(yī)院的數據報告[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2017,24(4):429-432.
[6]程子卉,夏海鷗.ICU??谱o士培訓后工作內容變化的質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12):1427-1431.
[7]查麗玲,周松,王建寧.ICU護士對患者早期活動認知和行為的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8,53(2):221-225.
[8] Ireland C G,Pigott E M,Tolley E A,et al.Teaching-Learning Experience Regarding Skill in Using Inhalers:Medical Students Teaching Nursing Students[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17,56(2):120-122.
[9]張會禮,王桂蘭,廖常菊,等.壓瘡管理在ICU重癥患者壓瘡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7,20(S2):296-297.
[10]劉暢,周發(fā)春,張丹,等.重慶市地方醫(yī)院綜合性ICU現狀調查及分析[J].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2017,25(3):123-127.
[11]王曉彤,盧天舒,李雪華,等.ICU護理人文關懷氛圍評價量表的研制及信效度檢驗[J].中華護理雜志,2018,53(11):89-93.
[12]胡洪琳.ICU護士同情心負荷及其對患者安全文化認知水平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2018,39(9):145-149.
(收稿日期:2019-12-11) (本文編輯:桑茹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