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筆建
乒乓球在我國是體育運動普及率最高的球類,而在科學教師眼里,乒乓球還是一個信手可得的實驗器材。在很多實驗中,都有它的身影。
氣體流速越大壓強越小,簡單的一句話,學生很難理解,但如果用乒乓球做一個實驗,效果就不一樣了。
我把乒乓球放置在漏斗里,問:“如果把漏斗倒過來,在不用膠水、不接觸球的前提下,大家有什么辦法能在幾秒鐘之內(nèi)不讓乒乓球掉下來呢?”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應該用力吸氣,把乒乓球吸住;但當場驗證之后,學生們發(fā)現(xiàn)達不到預期效果。
我讓學生再用力吹氣試試,結(jié)果出乎意料,乒乓球在漏斗口旋轉(zhuǎn),就是沒有掉下來。
結(jié)合科學原理分析,學生們便恍然大悟,了解了“氣流越大、氣壓越小”的道理。
同樣的道理可以運用在另一些實驗中。
將乒乓球放在水龍頭下,讓水流沖刷乒乓球。奇怪的是,乒乓球沒有被流水沖走。其實這和氣流的道理是一樣的,當球偏離水流中心時,周圍的水流產(chǎn)生壓力差,讓乒乓球回到中心。
取兩只玻璃杯,口對口置于桌面上,杯口相距1厘米,在兩只杯子中放入一個乒乓球,對著杯口之間的縫隙吹氣。每吹一口氣,乒乓球就滾到對面的杯子里,如是往復,甚是神奇。
捏住洗衣機排水管的中部用力甩動,使半截管子旋轉(zhuǎn)起來,將另一端的管口靠近乒乓球。乒乓球似被魔力所吸,從管子下端進去,上端出來。
“大家打乒乓球時,有沒有遇到過球被弄癟的情況?怎么處理?”對于我的提問,有學生提出,可以利用氣體熱脹冷縮的原理,把乒乓球浸到熱水里,讓癟的地方重新鼓起來,恢復原狀。
乒乓球在水里不一定能浮起來,你信嗎?
取一個較大的可樂瓶,從中間剪成兩半,將瓶子的上半部倒扣在下半部中,再將乒乓球放入上半部瓶子里,快速注水,乒乓球是不會浮起來的,只會緊緊貼在瓶頸處。原來這也是壓力差的原因,乒乓球下表面接觸空氣,上表面接觸水,水的壓力大于空氣,乒乓球只能乖乖地呆在水底了。
此外,乒乓球還可以用音叉來體現(xiàn)聲音的震動,代表月亮演示月相變化,還可以用毛皮擦過的塑料尺靠近乒乓球,使乒乓球受到靜電吸引而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