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莉
摘 要:所謂“詩畫同源”。小學詩歌教學與美術教學,可共生共促。因此,在美術教學中,可通過詩歌激發(fā)小學生的動手創(chuàng)作能力,具體可從體驗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想象、從激勵拓展學生的聯想空間、從內化提升學生自信心,從而全方位地促進學生的詩畫創(chuàng)作能力。
關鍵詞:童詩;繪畫;創(chuàng)作能力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導師。特別是小學生,正處于對周圍事物充滿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的階段。正是這個原因,我們看到的孩子都是純真、活潑的。作為美術老師,筆者在充分認識到孩童的特點和天性的基礎上,給予他們一個展現自我、釋放情感的繪畫環(huán)境。結合我校正在進行的課題《童詩校本教材開發(fā)的實踐研究》,筆者嘗試在教學中引入了詩畫教學,以童詩為媒介激發(fā)小學生繪畫創(chuàng)作力。美術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和教學理念的更替對兒童天賦的培養(yǎng)和智力的開發(fā)的意義重大。
一、小學生美術教學的方法論
1.聆聽學生觀點,注意培養(yǎng)觀察力
優(yōu)秀的作品除了繪畫的技巧和題材之外,選擇繪畫的角度也很重要,而角度的選擇就是觀察力的體現。作為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小學階段的孩子在觀察事物時會十分隨意,往往注意的都是有趣味性的且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所以老師在這方面,一定要注意,要多聆聽學生的想法,不能對孩子的想法妄下定論,不能有正確或是錯誤的判斷標準。
2.滿足好奇心,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力
教育如何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把孩子的好奇心轉化成創(chuàng)作的動力,如何讓孩子發(fā)揮想象力來表達自己的創(chuàng)作。想象力并非不受事物屬性限制,而是保留想象依據的創(chuàng)造性空間,在不受“對”與“錯”、“像”與“不像”的局限的前提下的積極想象。
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的繪畫也會注意到美的感受和線條、色彩、圖形的搭配,而創(chuàng)造力正是通過這些因素來表達的。適當的引導能夠激發(fā)想象力和活躍的思維,使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富有邏輯性。
二、小學生詩畫創(chuàng)作能力培養(yǎng)
(一)體驗:朗朗上口的童詩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想象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提前選取了一些簡單、押韻的童詩,帶領學生朗讀了這幾首童詩,讓孩子們對繪畫的主題有一個明確的認知。筆者帶著孩子邊朗讀童詩邊模仿動作,幫助學生沉浸于童詩描繪的情境之中。例如帶領學生朗讀《長胖和減肥》童詩時,詩中寫道,“過年的時候/小孩子們/在一點一點地長胖/大人的錢包/是不是/在一點一點地/減肥?!?,在讀到“小孩子們/在一點一點地長胖”,筆者摸著自己的肚子打了個飽嗝,在讀到“大人的錢包/是不是/在一點一點地/減肥”,筆者又把口袋翻出來,空空如也,于是愁眉苦臉。這些動作中,有些學生聯想到過年時候收紅包的喜慶氣氛,均哈哈大笑起來。在教學后的繪畫作品展示中,就有將煙花和鞭炮作為過年的背景,小孩從過年前的“瘦”變“胖”描繪地生動形象。還有學生夸張化胖和瘦的比例,寥寥幾筆,活靈活現。
筆者發(fā)現,在詩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每位學生的想法和表達方式各不相同,這與他們的性格、成長環(huán)境等密切相關。但是只要合理地引導學生思考和想象,最終呈現的作品都意境豐富、思想飽滿。
(二)激勵:善于提問和引導,拓展學生的聯想空間
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地鼓勵孩子,會對孩子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有很大的提升。通過課堂提問和小組活動的形式讓每個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自由自在地暢想。老師在課堂上問孩子一些問題,讓每個人輪流回答。對每個孩子的回答都要最初點評,在點評中進行鼓勵和表揚。
如童詩《看見我們的未來》,詩詞是這樣的:我們是一艘小船/知識是槳/夢想是帆/向人生的海洋/勇往直前/總有一天/我們會到達鳥語花香的島上/看見我們的未來。筆者讓學生們討論“我們會是一艘怎樣的小船”,有位學生舉手說:“非常龐大的豪華巨輪?!焙苊黠@這位小朋友曾經在電視手機上看過或親自坐過郵輪,認為它非常氣派威武。這樣與自己生活知識相聯系的回答,一定要加以鼓勵,支持學生在紙上將想象的郵輪畫出來。在如此課堂氛圍下,其他學生也會踴躍發(fā)言,各抒己見。班級里黃小涵同學的繪畫非常出色,整幅畫充滿了對未來的向往和朝氣蓬勃的陽光。孩子們一旦進入了自由聯想的空間,就可以創(chuàng)作出無數的既有審美情趣而又妙不可言的畫面。
(三)內化:掌握繪畫技能,提升學生自信心
以童詩為媒介的教學方式能夠巧妙地傳達繪畫技巧,將“虛實、色彩、線條、構圖”的繪畫技能與童詩相結合,更易于學生接受。
在學生們的詩畫創(chuàng)作能力得到提升后,他們畫畫再也不是不知所云了,對美術課堂的熱情有所提升。筆者班級上的學生開始主動地完成繪畫作業(yè)。家長也對孩子們的繪畫作品進行了積極的評價和夸贊,學生們樹立了良好的自信心,肯定了自身的繪畫表現和努力,反過來對繪畫的喜愛更上一層樓,如此良性循環(huán)。
結語
本文通過真實的教學案例,提出了提升小學生詩畫創(chuàng)作能力的路徑,從體驗、激勵和內化三個方面對詩畫結合的教學方式進行詳細介紹。美術教師在以童詩為契機進行繪畫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幫助孩子樹立敏銳的觀察力,啟發(fā)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讓詩與畫共生,讓學生的詩歌與繪畫創(chuàng)作能力共長。
參考文獻
[1]張偉琴.童詩童畫——讓“我”不再害怕畫畫[J].新課程(下),2013(8):138-138.
[2]胡松莉.新課標背景下小學繪畫教學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4(2):156-156.
[3]王茂芳.我教學生“畫詩”[J].新語文學習(教師版),2011(5):55-55.
[4]魏會.運用圖片進行小學繪畫創(chuàng)作教學的實踐探索[J].基礎教育研究,2015(1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