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大偉
數學家華羅庚曾說:“就數學本身來說,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tài)、引人入勝的……”入迷才能叩開思維的大門,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發(fā)展。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探索數學規(guī)律,以及主動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xiàn)象、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偨Y多年的生活化教學經驗,我認為,生活化的數學教學主要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優(yōu)選生活資源,激發(fā)學習興趣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師要在深入了解學生實際的基礎上,選取典型的生活資源,為學生學習探究數學知識提供觀察、操作、實踐的機會,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感受數學。例如:如在學習估算時,針對多數學生有買小零食吃的習慣,要求學生估算一下自己一天、一周、一個月、一年買零食大約花掉多少錢,因和自己有密切聯(lián)系,學生興趣濃厚,在解決問題時,引出了估算方法的學習,學生思路開闊,效果明顯。教學質量單位千克和克時,提前布置學生到生活中觀察尋找,記下它們的質量(凈含量),學生會發(fā)現(xiàn),質量單位就在自己的身邊,如經常吃的方便面、蝦條、食鹽、餅干等包裝袋上都清楚的標有質量,再通過稱一稱、掂一掂等活動,讓學生感知1克、幾克、十幾克、幾十克、幾百克、1千克、幾千克有多重。數學就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只要我們善于去開發(fā)和利用就能搭建通向學習數學知識的橋梁,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開啟學生聯(lián)想和創(chuàng)造的智慧大門。
二、運用數學眼光,認識周圍事物
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帶著數學問題接觸實際,加深對數學問題的理解,進而明白生活中充滿了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如教學“分數、百分數”應用題后,讓學生用有關“分數、百分數”的知識來說明咱們班男、女學生人數的關系,同學們各抒已見: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幾分之幾(百分之幾)?男生人數比女生人數少幾分之幾(百分之幾)?……在教學如何計算“百分率”后,讓學生計算咱們班學生每天的出勤率是多少,計算每次單元測試咱們班的優(yōu)秀率、及格率分別是多少;在教學軸對稱圖形后,讓學生找一找我們身邊的軸對稱圖形。從而培養(yǎng)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自覺地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的意識。
三、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學習生活中,我們不但要掌握數學這一工具,而且要學會運用,實現(xiàn)數學學習的價值。例如學習了“圓錐的體積”后,老師帶領同學們來到校外實踐基地,要求同學們幫工人算出工地上幾堆石子的體積,學生興趣濃厚?;顒又埃處熛茸寣W生以小組的形式,針對問題進行了研討交流,達成測量相關數據的意見,使下一步的操作、測量有章可循,有條不紊。同學們運用剛剛學到的知識,用手中的工具,有的測高和半徑,有的測高和周長,有的測高和直徑,最后通過計算得到了這幾堆石子的體積,通過進一步交流優(yōu)化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和工人叔叔進行核對時,多數同學都得到了肯定的回答?;顒雍?,學生臉上洋溢著自信的微笑。再如學習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后,安排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這一性質,學生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生活中幾乎處處可見三角形穩(wěn)定性這一性質的應用,如房梁、電線桿、自行車等,在探究三角形穩(wěn)定性的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與人類智慧的完美結合。
四、融入生活畫面,探究數學原理
建構主義認為:“在現(xiàn)實世界中,可以通過我們的感覺和經驗構造我們的學習,也就是人類適應經驗的過程,是知識增長的過程?!币虼?,小學數學教師在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應該引導學生融入生活情景,并利用生活化的方式體現(xiàn)數學原理,獲取數學知識。例如在“四則混合運算”的教學設計中,我出示了以下情景:星期天,爸爸媽媽帶著莉莉去“冰雪天地”游玩,成人票24元,兒童票半價。他們一家購門票需要花多少錢?根據這一問題有的學生列出了24+24+12,而有的則列出了12+2×24的式子,那么對于后面一個式子而言,2代表的是爸爸媽媽兩個成人,24代表的是門票的單價,因此,兩數相乘,表示的是成人所花去的票錢,然后再加上莉莉的12元,一共花了60元,而通過這一式子的運算順序,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總結出四則混合運算中“先算乘除,后算加減”的基本規(guī)律,進而實現(xiàn)知識的升華。
五、探究生活問題,感受數學價值
數學教材呈現(xiàn)給學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標準化的數學模型,教師如果能將這些抽象的知識和生活情景聯(lián)系起來,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產生的生活背景,學生就會感到許多數學問題其實就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這樣,不僅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激發(fā)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還使他們切實地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原型,讓學生真正理解了數學,感受到現(xiàn)實生活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例如教學《植樹問題》一課,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馬路邊植樹、小朋友排隊、路燈等一些生活中的現(xiàn)象,讓學生體會間隔的含義。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們體會到只要用數學眼光留心觀察廣闊的生活情境,就能發(fā)現(xiàn)在平常事件中蘊含著的數學規(guī)律。教學時,讓學生為自己的校園設計植樹方案,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體會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事情都有與植樹問題相同的數量關系,感悟數學建模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