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林
體育新課程堅持“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的核心理念,以“健康第一”為目標。更加注意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和學習的參與意識,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統(tǒng)一,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深化,特別是在新的課程理念下,體育運動技能教學過程不再是一個你講我聽、你做我看、機械模仿的過程,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確保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讓學生對教材的體驗和感悟。掌握運動技能是體育學科的本,是主業(yè),教不好,教不會運動技能,體育教學就失去了意義,就變成了一種單純的身體活動,失去了課的價值和地位。因此運動機能不但要教,還要教好,教會。那么在組織教學過程怎樣使教師的“教”更好的為學生的“學”服務。幫助學生獲得情感知識、能力以及身心全面健康的發(fā)展,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巧設情境——讓學生成為問題的發(fā)現(xiàn)者
問題是教學活動的核心,沒有問題的存在教學就無法進行。創(chuàng)設一種具有挑戰(zhàn)性的情景,讓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是新課程倡導的教學方法。對于中小學生來說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應該根據(jù)學生的生理、心理、認知特點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讓學生感到時時有問題可想,有矛盾需要解決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產(chǎn)生探求知識的興趣和主動參與的激情。
二、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成為一個自主探究者
《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運動技能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靠模仿與練習,自主的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學生進行運動技能學習的重要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從學生角度出發(fā),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向?qū)W生提供從事體育運動機能活動的機會,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交流合作。這樣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通過探究獲得新的體驗、新的知識,對運動技術的理解也最深刻。
例如:在“前滾翻”的教學中,先給學生出示“前滾翻”教學掛圖,然后各小組領一個籃球,此學生有些困惑,拿籃球做什么呢?接著我提出一個問題:“是人體向前滾動,首先必須具備的條件是什么?”同學將球丟一邊,我隨手撿起一個籃球拋了兩下,然后放在地上,用手推了一下球向前滾動起來。有部分同學注意到我的舉動,其中一位同學沉思了一下說:“要使身體向前滾動,必須要有力的作用,就像籃球一樣沒有力的作用是不會向前滾動的”。同學們立刻明白我給球的用意,隨后同學們拿著球滾動著、嘗練習著、思考著討論著,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總結(jié):“要使人體向前滾動,兩腿必須向后下方蹬地,使人體在反作用力下向前運動”,教師說明這是獲得動能階段,下一步該怎樣利用動能使身體順利向前滾動,并站立起來呢?有同學提出:必須向籃球一樣,使身體盡量縮成成一個圓形。接著又有同學說:向前滾動要快,兩手要抱小腿等等。大家各抒己見,在交流合作中,學生不僅長知識,而且長智慧,即培養(yǎng)了合作意識,又使創(chuàng)新能力有了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索加上教師巧妙地引導,是比較復雜的技術具體化、形象化,學生的理解輕松而又深刻,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點擊情感——讓學生成為一個積極評價者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的課堂評的“主體”。課堂上缺乏了學生的積極參與,也就缺乏了生機和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zhàn)和好奇心的刺激,而這恰恰違背了“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新課程倡導的評價是促進學生主體意識的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導致自我系統(tǒng)完善的活動。課堂教學中,教師努力創(chuàng)設寬松的學習氛圍,誘發(fā)學生參與評價,使學生在評價中學會欣賞別人的優(yōu)點,樂于接納別人的意見,敢于對別人提出批評和建議,也通過評價了解自己的長處與短處,在學習中進行自我糾正,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自我。
教學實踐中,教師根據(jù)教材重難點,及運動技術的動作要領,激發(fā)學生相互評價,讓學生在“評”別人和聽別人“評”自己的過程中接納新知識,又通過評價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行為,使新知識得以內(nèi)化。
在體育運動技能的教學中,我們應該調(diào)整好教與學的關系,把學生真正當成學習的主人。創(chuàng)造一切機會讓學生成為一個問題主動發(fā)現(xiàn)者、自主探究者、合作交流者、積極評價者。學生才能對運動技能很好的掌握,教學改革也才會真正得到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