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彥萍
摘要:家校共育是綜合性教育的有效方式,通過家庭教育和學習教育的結合,營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為自主發(fā)展和自主學習提供空間,也讓教育能夠以學生為主,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在于對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教育的精準性,而重要性的實施需要正確的實施策略,從知識學習、德育教育做綜合性的設計,保證家校共育能夠高效地開展,并符合學生的成長需要,推動素質教育和生本思想在實際教育教學中的落實。
關鍵詞:家校共育;重要性;實施策略
隨著教育理論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肯定,并且在教育中也提出家校共育的思想理念。但是實際的開展情況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現在社會的教育環(huán)境還是以校園為主,家庭中的教育思想與校園思想脫節(jié),很容易出現對立的情況,這就讓家校共育無法得以落實,也無法發(fā)揮提高教育水平的作用。這就需要教師轉變思想認識,明確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并從影響家校共育有效實施的思考出發(fā),完成教育思想和教學行為上的整合,保證家校共育的有效實施。
一、促進學生的自主發(fā)展
目前的教育環(huán)境下,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其個性化,所以在教育教學的行為上要為學生的自主發(fā)展提供條件。但是學校教育中,雖然新課改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但是文化課教學依舊是核心的內容[1]。教師在教學中要面對的是一個班級的學生,對學生其他行為的了解就不會特別全面,而且學生在校大部分時間都是以學習為主,個人表現和表達的機會較少,如果只是依靠校園教育,根本無法讓學生有自主發(fā)展。而家校共育讓校園教育與家庭教育得到了結合,學生在家庭中的實踐成為了自主發(fā)展的空間,而學校教育也可以通過對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做針對性的補充,由此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huán),能夠讓學生在理論和實踐中得到持續(xù)性的成長。比如德育的開展就可以通過與家長的溝通來完成整體環(huán)境的建設,針對具體的德育問題做詳細的分析,做精準的心理輔導,以讓學生能夠不斷進行自我總結和自我完善。
二、提供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
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也是成長的主要方式。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自主學習是學生的主要學習方式,也是參與教學過程,從中獲得綜合認識的有效途徑。但是知識的學習都是在不斷更新理解和認識,而學生之間又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就讓學生在學校中自主學習的機會變少,同時應試教育環(huán)境下的教學又要注重成績的提升,這是無法回避的問題。在當前的學校教育中,自主學習雖然得到了落實,但是學生的獨立思考機會不多,更多的是隨著同學一起學習,嚴重影響了教學的有效性和學生成長。家校共育的開展,能夠讓家長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并在教師的指導下提升家庭教育的文化輔導[2]。這樣就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為自主學習的開展提供了便利,也讓學生在知識學習中有更為豐富的方式,有助于主動學習意識的提升。比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布置相應的閱讀實踐活動和自主學習內容,讓家長去配合和監(jiān)督,以此能夠強化學生對學習的行為和習慣,也讓其能在教學中做獨立思考,為語文課堂中的學習討論做準備,也在家庭生活中做理論認識的實踐,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興趣,并促進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
三、家校共育的實施策略
家校共育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建立在有效實施的基礎上,而教育思想的實踐需要教師注重對策略的組織和落實。
(一)加強家校溝通
家校共育的有效開展需要教師與家長之間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建立統一的思想認識,也在溝通中完善對學生的了解。在當前的社會環(huán)境下,家長普遍重視孩子的教育,但出于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很少有家長能夠經常到學校進行互動談話,同時教師也沒有時間針對幾十名學生的家長做面對面溝通。這就需要信息技術的應用,利用微信群、QQ群的功能進行實時性的溝通。而教師在溝通過程中也要注重溝通藝術,從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建立相互之間的理解和信任。除此之外,溝通的進行可以通過家長會,讓家長走進校園,了解校園建設和教育教學的動態(tài)。
(二)開展家?;顒?/p>
家校共育的開展需要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家長、教師、學生有共同相處的機會,通過活動的形式增強學生的理解,也讓家長能夠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家?;顒拥慕M織需要階段性的開展,而其中的內容則是以學生的特長展示為主[3]。比如文藝活動、文化傳承活動、運動會、公開課等,讓家長的教育思想能夠注重個性化的發(fā)展,能夠尊重學生的主觀想法,并認可學校教育,達成素質教育的共識。
(三)指導家庭教育
我國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理論化的情況,受幾千年的文化影響,在思想上以管教、嚴厲地批評為主,這種傳統的教育無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無法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積極指導家庭教育,普及新時期的教育思想理論,注重方式方法的培養(yǎng),以使家庭教育能夠與學校教育共同作用,構建健康成長環(huán)境。同時,家校共育在文化教學中的開展需要完善教學組織。比如小學語文教學中,設置家庭實踐的作業(yè),讓知識學習可以在家庭中得到表現,布置家庭中的合作學習項目,讓家長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學習感受和興趣。
結論:總而言之,家校共育是一個綜合性的育人過程,其包含的不單是相互之間的溝通,更需要從實際的教學需要出發(fā),以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為核心,保證自主發(fā)展和自主學習。而在實踐策略上需要加強家校溝通、開展家?;顒印⒅笇Ъ彝ソ逃尲彝ソ逃乃胶唾|量能夠得到提升,而學校教育的設計和開展可以從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國妹.基于家校共育培養(yǎng)初中生良好行為習慣的策略探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05):28+177.
[2]周勱.家校共育,賦能年級,營造心理健康安全的成長生態(tài)[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0(14):34-37.
[3].家校共育之如何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0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