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彩霞
【摘要】近年來方興未艾的“語用式表演”教學模式,為小學語文課堂的語用實踐探索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因為它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作用,注重加強語言語用訓練、提高學生的言語智慧,既符合語文課程標準的教育要求,也符合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教學目標。
【關(guān)鍵詞】“語用式表演” ? 發(fā)展 ? 言語智慧 ? 教學策略
有位教育家曾說過:“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現(xiàn)是孩子的需要?!薄罢Z用式表演”順應了學生天真爛漫、渴望表演的天性,它不僅能讓兒童在表演中語言得到發(fā)展、心靈得到啟迪,還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因此,“語用式表演”教學模式非常受廣大師生的歡迎。
一、“語用式表演”是發(fā)展學生言語智慧的新途徑
“語用式表演”不僅能夠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與表現(xiàn)欲,還能讓學生通過表演不斷提高語言表達的張力、提升語言運用的智慧。因為“語用式表演”能夠把躺在課本里的無聲文字,變成形神兼?zhèn)洹⒙暻椴⒚挠新曊Z言,有助于學生深入體會文本的思想情感、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揣摩文本的語言特點。因此,表演式朗讀、表演式對話、課本劇表演等語用教學,已被引入課堂,掀起了新一輪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浪潮,成為發(fā)展小學生言語智慧的新途徑。
二、以言語智慧為導向的“語用式表演”教學策略
1.通過表演掌握語言技巧
讓學生學會表達與使用語言是小學語文教師的主要教學任務?!罢Z用式表演”能夠營造逼真的語言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體會語言的奧妙和運用的技巧。
例如,教學口語交際“用多大的聲音”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在公共場合該用多大的音量說話,筆者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設(shè)計了一個小課本劇,場景分別是圖書館、商場、候車室、醫(yī)院、辦公室、教室等場合,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在什么場合該用什么語氣、用多大的音量說話。
第一個場景,筆者選出兩名學生扮演“小明”“小亮”,筆者讓其他學生扮演讀者,在“圖書館里”安靜地閱讀。這時小明從外面跑進來,一看到好朋友小亮也在“圖書館”里,就大聲跟小亮打招呼:“嗨,小亮,你也來圖書館了?”小亮大聲應道:“是呀,你也來了,太好了!”兩人興奮地討論昨天玩的游戲(所有“讀者”都轉(zhuǎn)過頭來,驚訝地看著他倆)……然后,筆者又讓小明用另一種方式登場:悄悄走到小亮身旁,輕聲問:“你也來圖書館了?”小亮輕輕點了點頭,然后兩人各自翻看圖書,再沒出聲。筆者讓學生思考、討論“小明”與“小亮”在圖書館里的兩種表現(xiàn),學生一致認為第一種說話方式嚴重影響了其他讀者的閱讀,是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為;大家都贊同第二種說話方式:在圖書館要保持安靜、說話的音量要盡量放低,不要打擾別人閱讀。
然后,筆者又依次把場景轉(zhuǎn)換到“商場”“候車室”“醫(yī)院”“教室”等場合,讓學生進行表演。學生參與的熱情都很高,表演得也非常到位、逼真。
這樣,讓學生“身臨其境”練習口語交際,不僅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學生在表演過程中可以自主感悟語言表達的技巧,這比教師單向講解、強調(diào)更有實效;并且用表演的形式訓練語言表達,可以啟發(fā)學生把語言技巧遷移運用到生活中去,切實發(fā)揮了語文“工具性”的作用,真正達到“語用”的教育目的。
2.通過表演凸顯人物性格
很多課文語言生動有趣、人物形象鮮明,只依靠普通的朗讀學生往往不知道該用何種語氣或語調(diào)去表現(xiàn),如果用表演式朗讀或改編成課本劇表演,就可以讓學生在表演中全面感知人物形象和文本的語言特點。
例如,一年級下冊《動物王國開大會》是一篇童話故事,通過狗熊“下通知”這件事讓學生明白下通知時一定要把開會內(nèi)容、時間、地點等會議要點交代清楚。教學時,筆者指導學生分角色扮演狗熊、狐貍、老虎、大灰狼等文中出現(xiàn)的動物,旁白的話由筆者來讀,要求他們的語氣和語調(diào)、動作與表情要表現(xiàn)出所扮演動物的特點。表演開始了,只見扮演狗熊的學生慢吞吞走上來,用兩手合攏成喇叭狀對著下面喊:“大家注意,動物王國要開大會,請你們都參加!”并一連喊了十遍,下面的學生都被“狗熊”笨拙的樣子逗得哈哈大笑。這時候,狐貍飛跑過來,急得對狗熊直擺手:“你說一百遍,大會也開不起來?!薄盀槭裁矗俊惫沸芤荒樀牟唤??!耙驗槟銢]告訴大家,大會在哪一天開,是今天,還是……”“對,對,對!”狗熊伸了伸舌頭、做了個鬼臉,跑回去問老虎……就這樣,上面的學生演得投入,下面的學生看得開心。趁著學生興致正高,筆者又讓全班學生分組進行表演。
小學生天生喜歡小動物,他們無論動作還是語氣都模仿得惟妙惟肖、妙趣橫生。他們通過表演從中悟出一定要把話說完整、通知的詳細內(nèi)容(主題、時間、地點)要交代清楚。這樣,這篇課文筆者不用多講什么,就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3.通過表演揣摩心理活動
教材中很多課文通過語言、動作或心理活動刻畫人物性格,由于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往往理解不了文中細膩的心理描寫,如果用表演的方式,就可以幫助學生深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
例如,一年級下冊《一分鐘》描寫了小學生元元因為鬧鐘響了沒按時起床,多睡了一分鐘,結(jié)果遲到了20分鐘。為了讓學生體驗元元的心理變化,筆者設(shè)計了這樣的場景:鬧鈴響時元元懶洋洋打個哈欠、翻個身,自言自語“就再睡一分鐘,就睡一分鐘,不會遲到的”,然后繼續(xù)睡;遇到紅燈了,眼看著汽車從眼前開走,元元滿臉的悵然若失,嘆了口氣“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由于大多數(shù)學生都有跟元元類似的遲到經(jīng)歷,所以學生表演起來得心應手,把元元睡懶覺時的僥幸心理、遇到紅燈時的著急冒火、眼看汽車開走時的悵然若失、遲到后的懊悔自責等心理活動,通過語言、動作、表情活靈活現(xiàn)地表現(xiàn)出來。
4.通過表演體會思想情感
有些課文通過一些看似平常的小事來歌頌真善美、鞭撻假惡丑。只從字面上學生很難理解文中的深刻道理和真摯情感,用表演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作者隱藏在字里行間的“話外音”。
例如,六年級上冊《窮人》一課,通過桑娜抱養(yǎng)已故鄰居西蒙的兩個孩子的事,歌頌桑娜、漁夫善良、高尚的品格。文中對桑娜有大量的心理描寫,以及桑娜和丈夫間的對話描寫。教學時,筆者讓幾組學生分別扮演桑娜和漁夫,指導學生根據(jù)課文描寫把人物的性格、語言拿捏到位,讓他們通過語言、表情、動作展示桑娜細膩的心理活動,表現(xiàn)桑娜和漁夫夫婦的善良與高尚。像桑娜把兩個孤兒抱回家時,筆者讓學生用斷斷續(xù)續(xù)的語氣表現(xiàn)她的忐忑不安:“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jīng)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他會揍我的!”學生從這些表達中可以充分感受到桑娜的不安與躊躇不是因為抱回了兩個孩子,而是擔心丈夫是否會責備自己,因為他們自己有五個孩子,已經(jīng)自顧不暇了。接下來,讓學生用堅定的語氣表現(xiàn)桑娜已經(jīng)下定決心的心理:“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讓學生感受桑娜寧可自己受苦也要收留孤兒的堅強與善良。
通過表演,學生對課文人物形象的感受更真切、更具體,對文中蘊含的善良的人性美、高尚的心靈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與感悟。
三、實施“語用式表演”模式應注意的問題
1.加強備課與預設(shè)
不是每篇課文都適合學生表演,教師一定要選擇適合表演的教材并根據(jù)教學需要設(shè)計“劇本”。由于學生在課堂上的表演是動態(tài)發(fā)展的,教師要對可能出現(xiàn)的課堂生成進行預測并做好應對方案。另外,不是每個學生都有表演天賦,教師要對學生全面了解,讓表現(xiàn)欲較強的學生先表演,以烘托氣氛、提供表演范式,以帶動那些膽小內(nèi)向的學生也參與進來。
2.加強調(diào)控與引導
教師要找準表演的時機和切入點,應在學生對文本基本了解、情緒飽滿到位時切入表演。有的學生在表演時可能會“超?!卑l(fā)揮,偏離文本主題,教師要適時把學生“拉”回來,既要鼓勵學生即興發(fā)揮,又不能偏離表演主題,還要對學生的表演情況及時評價,評價應以正面鼓勵為主,以樹立和培養(yǎng)學生的表演信心。在表演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讀中演”“在演中悟”“在悟中得”,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表演氛圍中習得語言技巧、發(fā)展言語智慧,進而全面提升語文素養(yǎng),達到預期的“語用式表演”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