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麗 董夢嬌
【摘 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中心律失常的護理干預及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我科開展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時發(fā)生心律失常的患者共計100例。按照就診的先后順序,將其分為參考組和探索組,各有患者50例。參考組患者采用基礎護理干預,探索組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對比。結(jié)果:探索組總有效率為96.00%,參考組總有效率為84.00%,對比兩組的護理效果,X2=4.000,P=0.045。結(jié)論: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時,給予心律失常患者恰當?shù)呐R床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患者狀況,避免加重病情,降低病死率,值得在護理工作中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臨床效果;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7-0244-01
在臨床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會出現(xiàn)心力衰竭、劇烈疼痛等不良癥狀,約75%~95%的患者會發(fā)生心律失常,如不能及時對該類嚴重病癥采取控制措施,不僅會損害患者的身體健康,而且會對其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1]。目前,臨床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等冠心病并發(fā)癥時,常會選擇介入治療。雖然該治療方式可以控制患者病情,但容易誘發(fā)心律失常等危重并發(fā)癥,進而影響臨床療效和預后恢復的改善。本組課題將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應用到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時發(fā)生心律失常的患者當中,經(jīng)過對比分析,旨在探究其臨床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我科2018年1月~2019年7月期間接受過心肌梗死介入治療的心律失常患者中隨機選擇100例參與課題研究。按照就診的先后順序,將100例所選患者分為參考組和探索組,每組50例。參考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為58~88歲,平均年齡為(61.37±11.28)歲,失常類型:室性心動過速22例,室性期前收縮11例,室顫7例,房顫6例,心動過緩4例。探索組: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齡為57~88歲,平均年齡為(61.42±11.30)歲,失常類型:室性心動過速19例,室性期前收縮13例,室顫9例,房顫4例,心動過緩5例。兩組患者的臨床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參考組采用基礎護理干預,在此基礎上,探索組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包括:①情緒疏導:術前,醫(yī)護人員應與患者進行積極的溝通,重點指出術中患者應該注意的配合要點和可能發(fā)生的情況,幫助患者消除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的同時,應列舉以往成功治愈患者患者案例,進而增加患者的治療信心[2]。②體征監(jiān)測:術中,醫(yī)護人員應該隨時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注意觀察脈搏、呼吸頻率、心率、意識等狀況。如有異常情況出現(xiàn),應該在第一時間通知手術醫(yī)師。③病情觀察:術后,待患者安全返回病房后,醫(yī)護人員應該及時連接心電監(jiān)護設備,繼續(xù)監(jiān)測其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此外,醫(yī)護人員還應檢查排尿情況,如發(fā)現(xiàn)排尿困難的患者,可幫助其留置導尿管。④飲食護理:醫(yī)護人員應督促患者多飲用溫水,注意控制術后飲食,選擇清淡、易消化、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禁食辛辣、寒涼、堅硬的食物。⑤康復訓練:如果患者恢復較好,創(chuàng)口愈合較快,醫(yī)護人員可指導患者開展適量的下床訓練,縮短術后康復時間。
1.3 觀察指標
臨床效果的評價指標[3]:顯效:患者狀況得到完全緩解;有效:患者狀況有所改善;無效: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出現(xiàn)死亡。有效+顯效=總有效。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軟件SPSS 23.0對本組課題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X2檢驗,計量資料(-x±s)用t檢驗。當P<0.05時,表示對比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經(jīng)綜合護理干預后,探索組有31例顯效,17例有效,2例無效,總有效率為96.00%;經(jīng)基礎護理干預后,參考組有18例顯效,24例有效,8例無效,總有效率為84.00%。對比兩組的臨床效果,具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詳情見表1。
3 討論
作為臨床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xù)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機壞死。臨床上多有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類藥物不能完全緩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進行性心電圖變化,可并發(fā)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晌<吧S捎谠擃惣膊【哂邪l(fā)病急、進展快、病死率高等特點,為了緩解或消除心力衰竭、休克等臨床癥狀,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應給予其及時救治和有效護理[4]。
探索組臨床護理的總有效率為96.00%,顯著高于參考組的84.00%,組間對比具有明顯差異,P<0.05。研究結(jié)果表明: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中的心律失?;颊卟扇【C合護理干預,不僅能提升患者對手術的了解程度,促使手術的順利開展,還能有效穩(wěn)定患者狀況,減少死亡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顯著提升臨床療效。在開展介入治療的同時,搭配科學的臨床護理干預,可在術前、術中,以及術后向患者提供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減少緊張、恐懼、焦慮等情緒,促使患者更好地配合醫(yī)護人員接受各項救治方案。
綜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時,通過積極救治,給予心律失?;颊咔‘?shù)呐R床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患者狀況,避免加重病情,降低病死率,值得在護理工作中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周順利.心肌梗死溶栓危險指數(shù)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遠期預后的評估價值[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23):6-8.
[2] 席小紅,沈霖,丁小娟.延續(xù)性護理聯(lián)合心臟康復運動訓練在行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左心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其對心功能的影響[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9,27(9):95-99.
[3] 張惠玲,鄭堅奕,翁秀紅, 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行介入治療護理:3例護理經(jīng)驗[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8,24(5):591-592.
[4] 羅瑩怡,蹇祥玉,陳春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動脈內(nèi)球囊反搏輔助下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護理效果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9):1263-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