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昕怡
歷史是一堆灰燼,但灰燼的深處也有余溫。
——題記
歷史長河滾滾流逝,而讓我久久不能忘懷、如白月光般存于我心的,是那些熠熠閃光的文學人物和美妙的文字,其中之一便是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
那個“朗朗兮若星月”的男子存在于心之所屬的那片竹林,時而伴隨著竹林微風響起的,是他那渾厚的古琴聲,而竹林也像在隨著他的一舉一動而變化。有時響起的又并非那古琴的渾厚,而是清脆亮麗、希望宣告世人般的打鐵聲。
當然,也正是在這片竹林中,也正是伴隨著這般打鐵聲,他生而不凡的傲氣給他帶來了禍端,在“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中開始,在“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中結(jié)束。
在鐘會挑撥之下,司馬昭最終決定除掉嵇康。他走在去刑場的路上,依舊高挺若松柏,俊朗如日月,處在眾人之中,真好似珠玉在瓦石間。而這等非凡之人,在自己一曲《廣陵散》中結(jié)束此生,若玉山頹然崩塌……
而歷史,不會因一人而停滯不前。
來到大唐盛世,感受過“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李白俠客般的豪邁與傲骨,感受過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壯志,此外猶記兩人遨游于壯麗山河之間對飲作詩的快意。
印象最深的還是在元稹離去時,白居易發(fā)出的那句“同心一人去,獨覺長安空”的感嘆。這等深刻而細膩的友誼,像是照亮了不知多少年后、孤獨得宛若在茫茫白雪中行走的旅人的心,孤峰冷傲的雪花,終是難抵人間煙火味……
此刻,便更覺宋詞是唐詩的“興盡悲來”,對比唐朝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宋朝卻讓蘇軾發(fā)出“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的感慨。而珍藏于我心底的,是那“東風夜放千花樹,更吹落,星如雨”之中驀然回首瞥見的燈火闌珊處的一眼千年。
歷史,由往事一件件組成,不知多少人被淹沒在歷史長河中,也不知多少人的一生就被一句話簡單概括。我們總是無法忘記“少年的肩應當擔起的是草長鶯飛與清風明月”,它是這般的令人動心;亦無法忘記“初聞不識曲中意,再問已是曲中人”,有著不知是喜是悲的感慨……
在面對還有未來的過去時,人們也無法明白究竟是大眾推動了歷史,還是少數(shù)人改變了歷史。過去的,其實都是歷史了,我們只需活好當下,去感受歷史的動人……
‖江西省南昌第八中學‖指導老師:黃靜麗
中華歷史的漫漫星空中,星光時隱時現(xiàn),熠熠閃光的文學人物和美妙的文字向我們展現(xiàn)著歷史的恢弘和璀璨。無論是朗朗兮若星月的嵇康,還是俠骨豪情的李白與一覽眾山小的杜甫的快意遨游,或者是元白之間知音難得的那種細膩友情,都是歷史篇章里動人的章節(jié);而“興盡悲來”的宋朝,鋪陳的卻是別樣心緒,發(fā)出“人生幾度秋涼”的蘇軾與驀然回首見闌珊的辛棄疾,帶來的則是燦燦星空里另一種令人淚眼婆娑的華彩。
他們寫就了歷史的篇章,也成為了歷史本身,每每品讀,都不禁讓人感慨,讓人凝視歷史的深處,怦然心動。
【適用文題】歷史的天空;文化旅程;品讀詩詞的魅力……(小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