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寶蘭
摘要:小學班主任日常工作內容是要安排好學生除上課時間外其他時間,要合理安排學習和生活,及時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了解到學生情緒變動及身心發(fā)展的變化。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多的接受心理知識,從而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小學班主任可以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讓學生們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班主任;合理安排時間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20)08-0208-01
對于小學生來說,小學是啟蒙教育的開始,也關乎著學生的未來。小學階段的教育也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階段,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學班主任不僅是小學生教育的老師,更是小學生的引路人。
1 小學班主任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重要性
因為小學生不具備分辨是非的能力,他們認為好的就是好的,壞的就是壞的,沒有自我約束能力,不會考慮太多,因此需要老師做到的是及時進行心理疏導,糾正錯誤,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如果老師采用嚴格的教育方式同樣達不到想要的效果,只會適得其反,甚至嚴重導致學生的心理健康,從而厭學,這也不是老師的初衷。所以,適當?shù)慕虒W還是很有必要的,幫助學生進一步的了解到自己所認知的,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有一個正確的認知世界的直觀思想。
小學教育算是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的一種,不管什么課程教師都會采用形象的教學方式來讓學生更好的記住所學的內容,同時輕松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更有利于開展心理健康的灌輸思想。所謂玩物喪志,由古至今從未改變過,所以老師要采用合適的方法進行教學,進行有效引導學習,自主學習,健康學習,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習產生興趣。
小學生自我管理還不是很強,所以需要老師從中調節(jié),他們的心理不是很成熟,不會辨別是非好壞,理解能力較差,如果沒有正確引導,心理上就會出現(xiàn)一定問題,從而影響身心健康、學習和生活,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老師亦師亦友,既是引導者,也是傾聽者。
2 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2.1關注學生年齡特征,科學施教。小學生因為本身年齡小,所接觸到的大多是淺顯易懂的,因此,他們的想法還是很單純的,如果產生不好的想法也不會很快消失,所以老師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預防他們產生心理疾病,避免造成心理創(chuàng)傷,本身小學生年齡小,不及時進行疏導會導致不可避免的意外發(fā)生。例如,老師關注其中一個學生的話,很可能會造成這個學生心理問題,導致學生會產生一種老師過度關注我,看著我,是為什么,會產生排斥心理。所以老師在處理問題的時候要及時觀察到學生的一舉一動,不要給學生造成困擾。老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去解決問題,不要盲目聽取他人話語,要進行核實,做到公平公正。
比如在體育課上,所有同學都在操場玩耍,其中有一人回到教室里弄亂了其他同學的東西,老師知道后如果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前說教很可能會導致他產生逆反心理,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委婉的進行教育,使用正確的方法去引導同學認識到他的錯誤,然后鼓勵其他同學原諒的同時也要去關心,這樣這個同學就不會有不良的心理健康問題。
2.2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有助于身心健康。小學階段的學習基本處于一個初期階段,主要是對事物的認知,了解到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小學生本身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如不加以約束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對于學習不會主動去接觸,需要有人去推動他去學習,這就可以看出小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其他的影響,導致學習中斷。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在不影響身心健康的情況下有效的進行學習。
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小學生更應該注重心理健康問題,教師要注意的是:及時和學生進行溝通,有問題能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并進行解決。小學生對于新鮮事物還是比較好奇的,對于他沒有接觸過并沒有聽說過的事物他們比較直接的方法就是去接觸、去了解。所以老師在和學生溝通的時候要注意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充分掌握住學生的心理波動,并及時給予解決。老師應該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全面了解到學生的心理變化,如果學生犯了錯誤,要及時予以糾正,并讓學生意識到錯誤,避免再次發(fā)生。
在眾多學生中,大部分家長都屬于寵愛孩子階段,寵愛過了就是溺愛,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上造成影響,好的影響會影響一生,壞的影響要想改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在教育上家長也要起到好的作用。因為學生年齡小,可能他們所表達的和體現(xiàn)出來的不一樣,這種時候就需要及時的溝通,教學過程中,老師在碰到各種問題時都要及時解決,例如:同學之間因為某一件事有了一些口角,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及時進行溝通疏導,避免學生產生逆反心理,造成心理不健康。老師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溝通、學會團結合作,在此環(huán)境下有效的成長才會心理健康。老師可以在教課的過程中灌輸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根據教學工作內容來開展有效教學,在教學中要積極正面的對學生進行評價,讓學生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重視與尊重,通過這樣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在班級的集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確未來的目標,對于培養(yǎng)心理品質有很大的意義。
結語: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個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很重要,但同時更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小學生處于對新事物吸收的階段,老師要抓住這個階段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既能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又能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去學習,并為了未來更好的發(fā)展去努力,對于學生亦或是老師而言這才是他們想要的。
參考文獻:
[1]周敏玲.淺談小學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3).
[2]蘭海娣.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析【J】.學周刊,20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