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淳
【關鍵詞】帕金森 ;肢體功能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10--02
一、前言:
帕金森?。≒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種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常見于中老年人。患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疾病終末期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上除了通過服用藥物控制患者癥狀外,還應早期對該類患者進行肢體功能鍛煉及護理,目的是改善肢體功能,緩解關節(jié)僵直,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二、入院資料介紹:
患者老年男性,因進行性四肢不自主抖動9年,進食困難1周入院。診斷為帕金森氏病?;颊呱裰厩澹p上肢肌力4級,雙下肢肌力3級,四肢肌張力增高,跌倒評分4分,為跌倒高?;颊撸岳砟芰χ卸纫蕾?,情緒穩(wěn)定,患者住院期間給予森富羅、美多芭口服,沐舒坦化痰,邦達抗感染等治療,患者出院時四肢肌張力稍高,四肢肌力4級,家屬協助進食,繼續(xù)出院康復。
三、護理:
肢體護理采用被動-輔助-主動循序漸進的方式,讓患者主動參與提高效果。
1 主動活動:①早期癥狀較輕時,按日常作息時間工作學習和生活,保證每日睡眠充足,避免勞累和情緒緊張,可選擇打太極拳的方式進行運動,可以幫助其控制運動障礙的癥狀。患者如不能打太極拳的,可以進行踏步練習,練習時要有家屬在旁協助,注意抬腳時幅度要大,高抬,同時帶動上肢大幅擺動,注意要保持上下肢動作一致。
②手部鍛煉:鍛煉使用筷子、穿衣、洗漱、書寫等。如臥床患者,無法進行主動活動的,可被動給予掌指關節(jié)活動,防止掌指關節(jié)畸形。
③面部訓練:多做皺眉、眨眼、鼓腮、露齒及吹哨、伸舌等動作;語言溝通障礙者要指導患者發(fā)音、大聲朗讀。
2 輔助患者進行肢體活動:即幫助患者進行全身的關節(jié)活動及運動鍛煉。
①醫(yī)護人員協助患者坐下、起立、臥床、起床、床上翻身等。②語言溝通障礙者,指導患者發(fā)音、大聲朗讀。
3 被動活動:患者不能自行進行活動,需醫(yī)務人員或家屬要給予活動。
①防止肌肉萎縮及關節(jié)強直:可采用按摩、推、捏、揉、剁等方式進行關節(jié)及肌肉的活動。②同時要注意關節(jié)的被動活動,如頸前屈、后伸、左右側屈、肩內旋內收、外旋外展等,腕要循序漸進,動靜結合。③對終末期長期臥床的患者,要按時翻身,保持床單位的清潔干燥,及時更換尿墊,保持會陰部清潔,避免潮濕刺激而發(fā)生壓瘡或會陰部的浸漬。
4 活動注意:在進行主動活動時,活動量要適當,根據情況進行活動,注意活動中防跌倒,起步時要緩慢,鍛煉循序漸進,盡量在平地行走,最好在家屬監(jiān)護下活動。
5 心理護理:在該類患者的護理中,心理護理是必不可少的。①首先要告知患者此病的危險因素、藥物治療和康復鍛煉的有關知識,以減輕患者及家屬的心理壓力。②了解患者需求,以耐心、關心、細心的態(tài)度對待患者,多鼓勵患者參與危險性較低的社交活動,以轉移患者注意力,讓他有事可做。③也可對其進行一定的心理輔導,使其保持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更好的配合治療及康復。
四、討論:
對于帕金森患者來說,除了服用藥物控制病情,肢體功能活動也尤為重要,康復治療可以延緩病情進展,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是帕金森病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我們應積極協助患者進行肢體活動,同時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活動的重要性,使患者能積極配合康復訓練,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的心理變化,發(fā)現問題及時應對。對帕金森病人在合理用藥的基礎上,早期進行康復指導,加強康復鍛煉對患者個人及家庭都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李囿佑,符曉艷,郭明蘭,周蕊蓉,何桂林,徐嬌.康復運動訓練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響[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7,33(10):1559-1561.
徐玉玲,李麗君,陳小曼.帕金森癥患者的臨床護理[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0 14(18):500-501.
韓靜.帕金森病患者護理干預效果探討[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6,28(8):116-117.
張路,劉穎,王含.帕金森病康復進展[J]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17,17(5):328-333.
管細紅,劉蕓,張瓊,楊平.太極拳訓練對帕金森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24(10):1538-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