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柯霏
誰也不知道雨是什么時候開始下的,教室里一片寂靜,只聽得見涂卡筆在答題卡上發(fā)出的篤篤聲。余光瞥向窗外時,厚重的雨幕已經(jīng)從天而降,將熟悉的景色割成千絲萬縷,變得支離破碎。
我看著窗外絲毫沒有減弱勢頭的雨嘆了口氣,從包里掏出了傘,微微側(cè)了身子,準備好沖向食堂。
鈴聲響了。
我像一支離弦的箭沖向大門。
我拽開了門。
我頓住了腳步。
我傻眼了。
我已經(jīng)很久沒有見過這樣密實、潑辣的雨了。眼前已經(jīng)陷入迷蒙煙雨中。不!不是煙雨。煙雨是微風便可吹散的輕輕柔柔的細密雨絲,今天的雨依然密,卻帶著足足的分量,不同于往日“噼里啪啦”落豆子一般的夏雨,而是密密實實的水柱,是澆下來的連成片的水幕,像是千萬支利箭刺向大地。
風的馴獸師在天井中心盤旋著,激蕩著,揚起他的長鞭,在雨幕中劃出雪白的徑跡,將雨趕向四周的觀眾席。密實的雨柱砸在瓷磚上,灑滿了回廊,甚至飛濺進教室里,“掌聲”雷動。排水管“突突突”地向下灌著水,可走廊還是被淹成了淺淺的河,濕了鞋襪。
我覺得我此時此刻不是在天井樓的走廊上,而是在花果山上的水簾洞里,或是置身于瀑布腳下,耳畔只有水柱的鼓槌敲擊巖石鼓面的,如同海浪撞向礁石一般巨大的“嘩啦”聲,“隆隆”的一片嘈雜;又有些像沒信號的收音機,在耳機里突然用最大音量播放起了“吱啦吱啦”的白噪聲,震得我整個人都是蒙的。這聲響是那樣的大,不知道究竟是水聲,還是風聲,抑或是雷聲。
我似乎從未見過這么大的雨。方才在屋里只看得到密密麻麻的細絲,出了屋子之后才感受到了它的實在——這著實是一場暴雨。有幾個男生舉著傘沖出了樓,可是在這樣大的風勢和雨勢下,傘已是自身難保的泥菩薩,被風卷得歪歪扭扭,如同雨中浮萍一般飄飄搖搖,又何提庇佑傘下的人呢?凡是跑出去的,都是濕著回來的,衣服隨便一擰就是一股水流,打了傘的無非是少洗了個頭的區(qū)別。
這場暴雨約莫下了半個小時,沒有人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時候停的。鼻間的濕潤空氣帶著泥土與枝葉的芬芳,落日的打光師揉著惺忪睡眼姍姍來遲,將被一場暴雨洗刷得干干凈凈的草木和樓房打上一層柔和的金光。平靜安詳,似乎一切都未曾發(fā)生過。
可雨確確實實是來過的,地面上仍留著大大小小的水潭,坡上仍匯著涓涓細流;它還折了一地樹的枝丫,淹了一樓的宿舍,斷了小賣部的電……明明像是一幅災難后的景象,可是在這樣的余暉中,我卻感到每一個角落都飽含劫后余生、災后重建的希望與生機?!皻纭焙汀吧笔莾蓚€截然相反的詞,但眼前風雨過后的景象卻讓我感受到了這兩個詞語交織糾纏在一起的獨有的美。
再向窗外看去,仍有殘留的水珠淅淅瀝瀝地從房檐落下來,不遠處蓋了一半的水泥房在這樣的雨后陽光下也變得不一樣了起來,像極了漫畫里總有美好發(fā)生的廢棄的工廠。
(指導老師 黃聽松)
點評
本文的亮點很多,一是景寫得有層次。二是寫出了雨的特點。而最為可貴之處在于“我”的感受貫穿全文,感受真實,不刻意為之,如文末最后一句“像極了漫畫里總有美好發(fā)生的廢棄的工廠”,“美好發(fā)生”表達了一種希冀,“廢棄工廠”則寫出暴雨的狂暴之力,細細讀之,文筆的清新洗練讓人贊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