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蕾
一個冬天的夜晚,屋外下著大雪,一個調(diào)皮的小孩子將一大盆冷水放到了屋外。他的母親正忙著紡紗織布,沒有理他。
第二天,小孩子一大早就起床,看到那盆水早就變成了一大塊又大又完整的冰,欣喜萬分。他想把冰弄出來,于是先把盆翻過來,用力敲著盆底,可冰塊紋絲不動。突然,他眼珠子一轉(zhuǎn),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把盆搬到火邊,讓火把邊緣先融化掉一點,再次把盆倒過來,哈哈,果然,冰被他取出來了。
小孩子用釘子在冰塊上鉆了一個小洞,又拿了一條彩絲將冰塊串起來。然后,他一手拎著冰塊,一手拿根小木棒敲打著冰塊,發(fā)出了銀鉦一樣動聽的聲音。
小孩子興高采烈地拎著“銀鉦”,跑出家門,一邊跑,一邊用小棒用力地敲打著。這節(jié)奏,這旋律,如玉磬一般美妙動聽。這時,村民們被這美妙的“音樂”吸引過來,欣賞著,評論著。
可是,誰都沒有想到,“砰”的一聲,好似玻璃摔到地上,正是那孩子的“杰作”摔個粉碎。孩子眼巴巴地看著自己的作品毀于一旦,臉上寫滿了沮喪。
這時,鄉(xiāng)親們都去安慰他:“別傷心了,不就是塊冰嘛,我給你再做一個,好不好?”“對啊,再做一個!又不是什么麻煩的事!”
到了第二天,村里的小孩子每人手里都提著一塊“銀鉦”,別提多歡樂了!
老師小語
小作者不僅將詩中的內(nèi)容進(jìn)行了完整的敘述,更把詩歌背后的故事進(jìn)行合理的想象,并予以很好地呈現(xiàn),如制冰的過程、敲冰的畫面、鄉(xiāng)親的安慰、眾兒的歡樂等。
【作者系江蘇江陰市璜塘實驗小學(xué)五·1班學(xué)生,指導(dǎo)并置評:戴秋飚】